一種黃尾密鯝的魚種培育方法
2023-08-03 08:56:41 4
一種黃尾密鯝的魚種培育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黃尾密鯝的魚種培育方法,涉及魚種培育【技術領域】,所述黃尾密鯝的魚種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步驟:(1)池塘選擇,(2)注水培水,(3)魚種選擇,(4)魚种放養,(5)魚種投飼,(6)魚病防治。本發明依據黃尾密鯝的生物學特性,建立了黃尾密鯝魚種培育新模式,套養草魚不僅能節約魚池中的餌料生物,充分利用水體空間,還能在不增加投餵量的情況下提高黃尾密鯝的出塘規格和成活率。
【專利說明】一種黃尾密鯝的魚種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
[0001]本發明涉及魚種培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黃尾密鯝的魚種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
[0002]黃尾密鯝(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為鯉科,鯝亞科魚類,俗名黃尾、黃片等,是一種中小型經濟魚類,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以附生硅藻、水底腐殖質和高等水生植物的碎屑為食,廣泛分布於長江、錢塘江、閩江等水系,該魚體形圓長、肉質肥實、內臟少、肉質細嫩、營養豐富。
[0003]在上世紀50、60年代,黃尾密鯝是錢塘江重要漁業資源,其產量約佔總產量的15-20%,但隨著新安江、富春江梯形水壩的建成造成黃尾密鯝資源量急劇下降,亟需進行開發、利用和資源保護增殖。該魚易養殖、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於其他鯝魚,是主養和混養的理想品種,也是天然水域增殖放流的優良品種。開發黃尾密鯝的人工繁殖方法,以期達到規模繁育,為水產養殖業提供優質種苗。
【發明內容】
: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工序簡單、投入成本低、成活率高的黃尾密鯝的魚種培育方法。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採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6]一種黃尾密鯝的魚種培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0007](I)池塘選擇:魚種池選擇面積以1-2畝,水深1.0-1.5m為宜,池底平坦並含有一定壤土或沙壤土,淤泥厚度低於20cm ;
[0008](2)注水培水:魚種投放7-10天前先用100_120kg/畝的生石灰徹底消毒魚池,隨後用有機生物肥或綠色植物培養水質,有機生物肥用量為100-150kg/畝,綠色植物用量為400-450kg/畝,2-3天後將魚種池池水加深至0.5m ;
[0009](3)魚種選擇:選擇體形正常、鰭條與鱗被完整、體表光滑有粘液、色澤正常、遊動活潑的魚種,且魚種畸形率和損傷率小於1% ;
[0010](4)魚种放養:米取池塘套養方式,每畝放養2.5-3.0cm的黃尾密鯝魚種3000-5000尾、2.0-2.5cm的草魚魚種500-800尾,放養後魚池每10_15天每畝施加發酵後的有機肥50-80kg ;
[0011](5)魚種投飼:投餵飼料以米糠、麩皮和菜籽餅為主,輔以配合飼料,配合飼料主要營養成份蛋白質含量不低於20%,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3-4% ;
[0012](6)魚病防治: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檢查魚的攝食和活動情況,清除池邊雜草,及早發現魚病預兆,在魚病流行季節,每15天用20-30kg/畝生石灰化漿全池潑灑(平均水深Im時)。
[0013]魚种放養前先用2.5 %食鹽水浸泡8_15min,再用I %食鹽水與小蘇打混合液(1:1)浸泡20-30min,最後用20_30ug/L呋喃唑酮與15_20ug/L紅黴素混合液浸泡20_30min滅菌消毒。
[001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依據黃尾密鯝的生物學特性,建立了黃尾密鯝魚種培育新模式,套養草魚不僅能節約魚池中的餌料生物,充分利用水體空間,還能在不增加投餵量的情況下提高黃尾密鯝的出塘規格和成活率。
【具體實施方式】
:
[0015]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16]實施例1
[0017]魚池需要靠近水源、光照充足、交通便利、電訊與供電暢通,水源水量充足、水質清鮮、乾淨無汙染,透明度在40cm以上,並且排灌方便,不受旱、澇影響。
[0018]本實施例的黃尾密鯝的魚種培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0019](I)池塘選擇:魚種池選擇面積以1-2畝,水深1.0-1.5m為宜,池底平坦並含有一定壤土或沙壤土,遊泥厚度低於20cm。
[0020](2)注水培水:魚種投放7-10天前先用100_120kg/畝的生石灰徹底消毒魚池,隨後用有機生物肥或綠色植物培養水質,有機生物肥用量為100-150kg/畝,綠色植物用量為400-450kg/畝,2-3天後將魚種池池水加深至0.5m。
[0021](3)魚種選擇:選擇體形正常、鰭條與鱗被完整、體表光滑有粘液、色澤正常、遊動活潑的魚種,且魚種畸形率和損傷率小於1%。
[0022](4)魚种放養:採取池塘套養方式,每畝放養2.5-3.0cm的黃尾密鯝魚種3000-5000尾、2.0-2.5cm的草魚魚種500-800尾,放養後魚池每10_15天每畝施加發酵後的有機肥50-80kg,保持池水肥、活、爽。
[0023]魚种放養前先用2.5 %食鹽水浸泡8_15min,再用I %食鹽水與小蘇打混合液(1:1)浸泡20-30min,最後用20_30ug/L呋喃唑酮與15_20ug/L紅黴素混合液浸泡20_30min滅菌消毒。
[0024](5)魚種投飼:投餵飼料以米糠、麩皮和菜籽餅為主,輔以配合飼料,配合飼料主要營養成份蛋白質含量不低於20%,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3-4%。
[0025](6)魚病防治: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檢查魚的攝食和活動情況,清除池邊雜草,及早發現魚病預兆,在魚病流行季節,每15天用20-30kg/畝生石灰化漿全池潑灑(平均水深Im時)。
[0026]黃尾密鯝魚種經過6-8個月的培育後出塘規格達體長13-16cm,成活率可達70-80 %,可用於成魚的大規模養殖。
[0027]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黃尾密鯝的魚種培育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下列步驟: (1)池塘選擇:魚種池選擇面積以1-2畝,水深1.0-1.5m為宜,池底平坦並含有一定壤土或沙壤土,淤泥厚度低於20cm ; (2)注水培水:魚種投放7-10天前先用100-120kg/畝的生石灰徹底消毒魚池,隨後用有機生物肥或綠色植物培養水質,有機生物肥用量為100-150kg/畝,綠色植物用量為400-450kg/畝,2-3天後將魚種池池水加深至0.5m ; (3)魚種選擇:選擇體形正常、鰭條與鱗被完整、體表光滑有粘液、色澤正常、遊動活潑的魚種,且魚種崎形率和損傷率小於1% ; (4)魚种放養:採取池塘套養方式,每畝放養2.5-3.0cm的黃尾密鯝魚種3000-5000尾、2.0-2.5cm的草魚魚種500-800尾,放養後魚池每10-15天每畝施加發酵後的有機肥50_80kg ; (5)魚種投飼:投餵飼料以米糠、麩皮和菜籽餅為主,輔以配合飼料,配合飼料主要營養成份蛋白質含量不低於20%,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3-4% ; (6)魚病防治: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檢查魚的攝食和活動情況,清除池邊雜草,及早發現魚病預兆,在魚病流行季節,每15天用20-30kg/畝生石灰化漿全池潑灑(平均水深Im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黃尾密鯝的魚種培育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魚种放養前先用2.5%食鹽水浸泡8-15min,再用1%食鹽水與小蘇打混合液(1:1)浸泡20_30min,最後用20-30ug/L呋喃唑酮與15-20ug/L紅黴素混合液浸泡20_30min滅菌消毒。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4247686SQ201410491765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3日
【發明者】李軍 申請人:和縣善厚水產養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