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石油開採的管道的製作方法
2023-08-02 14:14: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開採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於石油開採的管道。
背景技術:
在石油開採領域,管道是必須使用的一種設備。目前油田上使用的管道,存在著重量重,運輸和搬運不方便,並且使用壽命短,保溫效果差,造成熱量損失嚴重,大量消耗能源,提高了生產成本,且結構複雜,操作困難和沒有流量計量表、溫度傳感器和流體壓力傳感器,不能滿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石油開採的管道,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保溫效果差、結構複雜和操作困難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於石油開採的管道,包括保護層、油管、流量計量表和支撐圈,所述油管的外側四周固定設置有內層,且內層的外側四周安裝有保溫層,所述保護層的內側四周固定設置有防腐層,且防腐層的內側四周固定設置有絕緣層,所述絕緣層與內層之間安裝有保溫層,所述油管的右端固定安裝有右接頭,且油管的右端固定安裝有左接頭,所述支撐圈的內部固定設置有螺旋槳,且螺旋槳與皮帶輪相連接,所述皮帶輪通過同步帶與電機相連接,所述油管與左接頭之間安裝有軸套,且油管的上表面安裝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油管的下表面設置有流體壓力傳感器,所述保護層的上方設置有流量計量表。
優選的,所述保護層由聚乙烯塑料製作。
優選的,所述防腐層為氮化鈦矽的複合膜層。
優選的,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流體壓力傳感器輸出端與微控器的輸入端相連接。
優選的,所述油管內部設有均勻的設有多層支撐圈,且支撐圈的內部固定有螺旋槳。
優選的,所述保溫層為聚氨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用於石油開採的管道,由於在內層和保護層之間依次設置了保溫層和絕熱層,使得管道中的石油能夠長時間的得到保溫,防止了石油凍凝,影響使用的情況,且該用於石油開採的管道結構設計合理,造型新穎獨特,操作簡單,使用方便,設置多層支撐圈,可以分層防砂,採用電機帶動螺旋槳可以省去人力的繁瑣,塗覆防腐層,提高裝置的使用壽命,設有流量計量表,可以準確的得知油管內的石油流量,設有溫度傳感器和流體壓力傳感器,且溫度傳感器和流體壓力傳感器輸出端與微控器的輸入端相連接,可以準確的得知油管內部的溫度和流體壓力,操作人員就能夠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排除堵塞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油管側視示意圖。
圖中:1、保護層,2、防腐層,3、絕緣層,4、保溫層,5、內層,6、油管,7、右接頭,8、電機,9、同步帶,10、皮帶輪,11、左接頭,12、軸套,13、流量計量表,14、流體壓力傳感器,15、螺旋槳,16、支撐圈,17、溫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用於石油開採的管道,包括保護層1、油管6、流量計量表13和支撐圈16,油管6的外側四周固定設置有內層5,且內層5的外側四周安裝有保溫層4,保溫層4為聚氨酯,使得保溫效果更好,保護層1的內側四周固定設置有防腐層2,保護層1由聚乙烯塑料製作,且防腐層2的內側四周固定設置有絕緣層3,防腐層2為氮化鈦矽的複合膜層,使得防腐效果更好,絕緣層3與內層5之間安裝有保溫層4,油管6的右端固定安裝有右接頭7,且油管6的右端固定安裝有左接頭11,油管6內部設有均勻的設有多層支撐圈16,且支撐圈16的內部固定有螺旋槳15,支撐圈16的內部固定設置有螺旋槳15,且螺旋槳15與皮帶輪10相連接,皮帶輪10通過同步帶9與電機8相連接,油管6與左接頭11之間安裝有軸套12,且油管6的上表面安裝有溫度傳感器17,溫度傳感器17和流體壓力傳感器14輸出端與微控器的輸入端相連接,油管6的下表面設置有流體壓力傳感器14,保護層1的上方設置有流量計量表13。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用於石油開採的管道時,首先對該用於石油開採的管道的結構進行一個簡單的了解,內層5和保護層1之間依次設置了保溫層4和絕熱層3,使得油管6中的石油能夠長時間的得到保溫,防腐層2可以避免油管6長期使用而遭到腐蝕,延長其使用壽命,節約資源,降低了生產成本,當石油從油管6中通過時,可通過觀察流量計量表13上的指針指向的數字,準確的得知出油管6內的石油流量,且電機8可帶動同步帶9和皮帶輪10旋轉,從而帶動螺旋槳15旋轉,省去了人力的繁瑣,支撐圈16設置有多層,可以進行分層防砂,溫度傳感器17和流體壓力傳感器14輸出端與微控器的輸入端相連接,可以準確的得知內部的溫度和流體壓力,這就是用於石油開採的管道工作的整個過程。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