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電爆炸電器的製作方法
2023-08-03 20:35:01 2
專利名稱:放電爆炸電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利用電容組儲能、多級電極放電產生爆炸效果的電器裝置,主要用於製作電子禮炮、電子鞭炮和模擬槍炮及炸藥爆炸的聲光效果。
背景技術:
已有的技術為2000年1月5日公布的發明專利放電閃爆電器(專利號94103656.1)。放電閃爆電器含有整流電路、與整流電路連接的儲能電容、與儲能電容連接的放電電極,在正負放電電極之間設置了高壓脈衝放電激發極。當電路接通後儲能電容積蓄電能,在正負相對的放電電極之間產生電場,當高壓脈衝發生電路產生高壓脈衝輸出時,通過激發極加到正負電極之間,使放電電極之間的空氣電離並擊穿,儲能電容通過放電電極再通過放電電極之間的空氣大電流放電,使電極間的空氣產生大量等離子體並急劇膨脹,產生爆炸聲響和電離火光。放電閃爆電器(專利號94103656.1)考慮到了將多個放電電極的並聯使用(即多電極組合)以產生較大的閃爆效果,而沒有採用多級的級聯使用(即多級組合),難以產生更大的爆炸效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放電爆炸電器在放電閃爆電器(專利號94103656.1)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既要多電極並聯組合使用,又要多個並聯電極的級聯使用,可產生更強大的爆炸效果。
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放電電極設計了多級結構,一級放電電極引爆二級放電電極,二級放電電極引爆三級放電電極,三級放電電極再引爆四級直至引爆更多級的放電電極。由於放電爆炸效果與正負放電電極之間的距離有關,放電電極之間的距離較遠時,所產生的放電爆炸效果會更好,這樣採用多級級聯引爆結構有利於增加放電電極之間的距離並能可靠引爆。而且還能夠增加放電通路的面積,從而能產生很強的爆炸聲光效果。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兩個放電電極的多級級聯使用示意圖。A為一級電極,兩個放電電極中間的電極為高壓觸發極,B為二級電極,C為三級電極,N為三級電極以上的電極,分別連接到儲能電容組的正負電極上。
圖2是組合放電電極多級級聯使用示意圖,A為一級組合6電極,B為二級組合6電極,C為三級組合6電極,N為三級以上的6電極,一級組合放電電極為3對連接到儲能電容的六個組合電極,中間電極為高壓觸發電極。各電極分別連接到儲能電容組上。
圖3是一個實施例圖具體實時方式在圖3中,220V交流電源,通過D1、D2二極體整流,向在中間與A級電極組相連的儲能電容組充滿電。電容CB通過電阻R獲得充電,電容CB的正極通過按鈕開關K連接到高壓變壓器B的初級繞組。當按鈕開關K接通時,電容CB通過變壓器B的初級繞組放電,這樣在變壓器B的次級便會有很高的電壓脈衝輸出。變壓器的高壓輸出端連接的A級電極組的中間放電激發極,當變壓器次級輸出高壓脈衝時,就會激發A級6個3對正負電極的放電,產生快速膨脹的等離子弧光。與B級電極組連接的儲能電容C1、C2、CN,也獲得了220V交流電源經整流二極體充電。當A級電極放電時,其放電產生的快速膨脹的等離子弧光會到達B級放電電極邊緣,引發B級6個3對正負電極的放電,又產生快速膨脹的等離子弧光。與C級電極組連接的儲能電容C1、C2、CN,也獲得了220V交流電源經整流二極體充電。當B級電極放電時,其放電產生的快速膨脹的等離子弧光會到達C級放電電極邊緣,進而引發C級6個3對正負電極的放電,又產生快速膨脹的等離子弧光。
上述過程是在一瞬間完成,在A、B、C三級組合電極上同時產生了急劇膨脹的等離子閃光和巨大的爆炸聲響。電容組和放電電極連接的級數越多,所產生的閃光爆炸效果越強。
權利要求1.放電爆炸電器,一種利用多級電極放電產生爆炸效果的電器裝置,與儲能電容組連接的兩個電極或兩個以上的組合電極,分級布設的兩級以上的兩個電極或兩個以上的組合電極,其特徵是一級電極引發二級電極放電,二級電極引發三級電極放電,三級電極引發三級以上的電極放電,多級電極級聯放電產生較大、較強的爆炸聲光效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放電爆炸電器,其特徵是每級放電電極可以是單電極也可以是多電極組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放電爆炸電器,其特徵是多級電極的布設可以是兩級也可以是多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放電爆炸電器,其特徵是每級電極的組合形狀可以是方形、長方形或圓形、橢圓形,級間距離等於或小於電極放電等離子體膨脹所到達的邊緣。
專利摘要一種利用電容儲能多級電極放電產生爆炸效果的電器裝置。與儲能電容組連接的兩個電極或兩個以上的組合電極,分級布設的兩級以上的兩個電極或兩個以上的組合電極。一級電極放電引發二級電極放電,二級再引發三級,三級引發四級……,整體可產生較強較大的爆炸效果。主要用於製作電子禮炮、電子鞭炮和模擬槍炮和火藥爆炸的聲光效果。
文檔編號A63H5/00GK2724795SQ20042001364
公開日2005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20日
發明者陳彥忠 申請人:大連異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