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筒式股繩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25 05:01:11 1
專利名稱:一種筒式股繩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筒式股繩機,用於生產三角股鋼絲繩和多絲線接觸鋼絲繩股,是一種提高生產作業率和產品捻制質量的生產設備,屬於金屬製品加工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生產三角股鋼絲繩和多絲線接觸鋼絲繩股的股繩機,需要的工字輪數量較多,而目前筐藍式股繩機的轉速底,導致生產作業率低,產品質量通條性差;已有的筒式股繩機多是採用託輪支承筒體,導致其工作時轉速低,損耗大,維修率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需求,提供一種大軸承筒式股繩機,提高筒式股繩機工作效率,便於三角股鋼絲繩和多絲線鋼絲繩生產。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所述筒式股繩機,由放芯裝置、主電機、15-18節筒體、主傳動裝置、同步傳動裝置、 牽引裝置、收排線機組成,放線裝置置於筒體前端,15-18節筒體為串聯連接,每一筒體裝有兩個工字輪,收排線機置於筒體後端,主電機與主傳動裝置筒體軸依次連接,同步傳動裝置與筒體軸連接後再與牽引裝置連接,所述筒體採用與之外徑對應的軸承支撐;所述同步傳動裝置採用同步齒形傳動帶。所述牽引裝置中設有變速箱及牽引變速箱、同步傳動裝置、變速箱、牽引變速箱順序連接。所述筒體端部通過連接螺栓和軸承套與對應軸承一端相連,依次順序連接所有筒體,通過軸承座構成對筒體的支撐結構。本實用新型所述筒式股繩機,將過去的筒體支撐方式由託輪式改為大軸承式支撐,提高了股繩機的轉速,同時也可避免因託輪更換引起的大量損耗,減少維修次數和成本,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使股繩機捻制時的捻距更加準確,提高質量和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筒體與軸承連接示意圖。圖中1-放芯裝置、2-主電機、3-筒體、4-主傳動裝置、5-同步傳動裝置、6-變速箱、7-牽引變速箱、8-牽引裝置、9-收排線機、10-軸承套、11-軸承、12-軸承座、13-連接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筒式股繩機,由放芯裝置1、主電機2、15_18節筒體3、主傳動裝置4、同步傳動裝置5、牽引裝置8、收排線機9組成,放線裝置置於筒體3前端, 15-18節筒體3為串聯連接,每一筒體裝有兩個工字輪,收排線機9置於筒體後端,主電機2 與主傳動裝置4筒體軸依次連接,同步傳動裝置5與筒體軸連接後再與牽引裝置8連接,所述筒體3採用與之外徑對應的軸承11支撐;所述同步傳動裝置採用同步齒形傳動帶。所述牽引裝置8中設有變速箱6及牽引變速箱7、同步傳動裝置5、變速箱6、牽引變速箱7順序連接。所述筒體3端部通過連接螺栓13和軸承套10與軸承11相連,通過軸承座12構成對筒體3的支撐結構。圖例所示的36/630型股繩機有設有18節筒體,每節筒體安裝2個工字輪,每個工字輪開有2個窗口。並根據筒體的分布和載荷情況將主傳動部分放在第12和13節筒體之間,利用高強度連接螺栓將筒體和軸承套連接,大軸承用油脂潤滑,並留有油注孔。本實用新型用同步齒形帶傳動,可避免打滑,所以在捻制生產過程中,捻距沒有波動,可保證鋼絲繩的捻制質量和通條性。36/630型大軸承筒式股繩機主要生產較大規格的三角股和多絲線接觸鋼絲繩。提高了生產作業率,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勞動強度,產品質量得到了可靠的保證。此設備也可生產其他類型鋼絲繩,一機多用,節約設備的製造成本,提高設備的開動率。
權利要求1.一種筒式股繩機,由放芯裝置(1)、主電機(2)、15-18節筒體(3)、主傳動裝置(4)、 同步傳動裝置(5)、牽引裝置(8)、收排線機(9)組成,放線裝置置於筒體(3)前端,15-18節筒體(3 )為串聯連接,每一筒體裝有兩個工字輪,收排線機(9 )置於筒體後端,主電機(2 )與主傳動裝置(4)筒體軸依次連接,同步傳動裝置(5)與筒體軸連接後再與牽引裝置(8)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筒體(3)採用與之外徑對應的軸承(11)支撐;所述同步傳動裝置採用同步齒形傳動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股繩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牽引裝置(8)中設有變速箱(6) 及牽引變速箱(7)、同步傳動裝置(5)、變速箱(6)、牽引變速箱(7)順序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股繩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串聯的筒體(3)端部通過連接螺栓(13)和軸承套(10)與對應軸承一端相連,依次順序連接所有筒體,軸承的軸承座(12) 構成對筒體(3)的支撐結構。
專利摘要筒式股繩機,由放芯裝置、主電機、15-18節筒體、主傳動裝置、同步傳動裝置、牽引裝置、收排線機組成,放線裝置置於筒體前端,15-18節筒體為串聯連接,每一筒體裝有兩個工字輪,收排線機置於筒體後端,主電機與主傳動裝置筒體軸依次連接,同步傳動裝置與筒體軸連接後再與牽引裝置連接,所述筒體採用與之外徑對應的軸承支撐;所述同步傳動裝置採用同步齒形傳動帶。本實用新型所述筒式股繩機,將過去的筒體支撐方式由託輪式改為大軸承式支撐,提高了股繩機的轉速,同時也可避免因託輪更換引起的大量損耗,減少維修次數和成本,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使股繩機捻制時的捻距更加準確,提高質量和效率。
文檔編號D07B7/02GK202247497SQ201120292828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3日
發明者劉文英, 張星雲, 彭進東, 朱成剛, 楊治能, 蔡乾嶺, 趙學君, 鄢光林 申請人:貴州鋼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