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油塊的製作方法
2023-08-04 22:50:31 2
專利名稱:抑油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黃油泵油箱裡用的抑油塊,具體地說是一種抑油塊。
背景技術:
傳統的抑油塊,結構設計不合理,容易在油箱裡傾斜卡死。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抑油塊。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傳統的抑油塊,結構設計不合理,容易在油箱裡傾斜卡死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本體,所述的本體為雙「0」型結構,在本體的外圈至少設有二圈「0」型密封圈容置槽,所述的雙「0」型結構包括第一 「0」型結構和第二 「0」型結構,所述的第一 「0」型結構和第二 「0」型結構相背設置。所述的「0」型密封圈容置槽有三圈,分別為第一「0」型密封圈容置槽、第二「0」型密封圈容置槽和第三「0」型密封圈容置槽,所述的第一「0」型密封圈容置槽、第二「0」型密封圈容置槽和第三「0」型密封圈容置槽等間距的分部在本體的外圈上。所述的本體的內直徑、外直徑和本體外圈厚度的尺寸比為64:77 :13。所述的本體的第一 「0」型結構和第二 「0」型結構的高度尺寸比為2:1。所述的「0」型密封圈容置槽的寬度與高度的尺寸比為3:2. 5。所述的第一「0」型密封圈容置槽、第二「0」型密封圈容置槽和第三「0」型密封圈容置槽把本體外圈分成四部分,從上到下分別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的第一部分、第一 「0」型密封圈容置槽、第二部分、第二 「0」型密封圈容置槽、第三部分、第三「0」型密封圈容置槽和第四部分的高度比例為3:3:7. 5:3:7. 5:3: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設計合理,有效的解決了傳統的抑油塊容易傾斜卡死的現象。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尺寸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本體1,所述的本體I為雙「0」型結構,在本體I的外圈3至少設有二圈「0」型密封圈容置槽,所述的雙「0」型結構包括第一 「0」型結構2和第二 「0」型結構7,所述的第一 「0」型結構2和第二 「0」型結構7相背設置。[0016]所述的「0」型密封圈容置槽有三圈,分別為第一 「0」型密封圈容置槽4、第二 「0」型密封圈容置槽5和第三「0」型密封圈容置槽6,所述的第一 「0」型密封圈容置槽4、第二「0」型密封圈容置槽5和第三「0」型密封圈容置槽6等間距的分部在本體I的外圈3上。所述的本體I的內直徑、外直徑和厚度的尺寸比為64:77 :13。所述的本體I的第一 「0」型結構2和第二 「0」型結構7的高度尺寸比為2:1。所述的「0」型密封圈容置槽的寬度與高度的尺寸比為3:2. 5。所述的第一「0」型密封圈容置槽4、第二「0」型密封圈容置槽5和第三「0」型密封圈容置槽6把本體I外圈分成四部分,從上到下分別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的第一部分、第一 「0」型密封圈容置槽4、第二部分、第二 「0」型密封圈容置槽5、第三部分、第三「0」型密封圈容置槽6和第四部分的高度比例為3:3:7. 5:3:7. 5:3:3。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具體尺寸為 所述的本體I的內直徑R1、外直徑R2和本體外圈3厚度R3的尺寸為64mm,77mm,13mm。所述的本體I的第一 「0」型結構2和第二 「0」型結構7的高度H2和Hl尺寸為16mm 和 8mm n所述的「0」型密封圈容置槽的寬度LI與高度H4的尺寸為3麗和2. 5麗。所述的第一「0」型密封圈容置槽4、第二「0」型密封圈容置槽5和第三「0」型密封圈容置槽 6 在本體 I 外圈 3 上的尺寸 H5、H6、H7、H8、H9、H10、Hll 為 3mm、3mm、7. 5mm,3mm,
7.5mm、3mm、3mm0
權利要求1.一種抑油塊,包括本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本體為雙「0」型結構,在本體的外圈至少設有二圈「0」型密封圈容置槽,所述的雙「0」型結構包括第一 「0」型結構和第二 「0」型結構,所述的第一 「0」型結構和第二 「0」型結構相背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抑油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0」型密封圈容置槽有三圈,分別為第一「0」型密封圈容置槽、第二「0」型密封圈容置槽和第三「0」型密封圈容置槽,所述的第一 「0」型密封圈容置槽、第二 「0」型密封圈容置槽和第三「0」型密封圈容置槽等間距的分部在本體的外圈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抑油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本體的內直徑、外直徑和本體外圈厚度的尺寸比為64:77 :13。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抑油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本體的第一「0」型結構和第二「0」型結構的高度尺寸比為2:1。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抑油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0」型密封圈容置槽的寬度與高度的尺寸比為3:2.5。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抑油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0」型密封圈容置槽、第二「0」型密封圈容置槽和第三「0」型密封圈容置槽把本體外圈分成四部分,從上到下分別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的第一部分、第一 「0」型密封圈容置槽、第二 部分、第二 「0」型密封圈容置槽、第三部分、第三「0」型密封圈容置槽和第四部分的高度比例為3:3:7. 5:3:7. 5:3: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抑油塊,包括本體,所述的本體為雙「O」型結構,在本體的外圈至少設有二圈「O」型密封圈容置槽,所述的雙「O」型結構包括第一「O」型結構和第二「O」型結構,所述的第一「O」型結構和第二「O」型結構相背設置。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有效的解決了傳統的抑油塊容易傾斜卡死的現象。
文檔編號F15B21/00GK202560701SQ20122021481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5日
發明者朱一軍 申請人:朱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