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機垃圾除臭劑的製作方法與工藝
2023-08-04 19:13:21 1
本發明涉及垃圾處理領域,具體是一種有機垃圾除臭劑。
背景技術:
垃圾是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由於排出量大且成分複雜多樣,在減量、除臭的處理問題上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目前處理生活垃圾的技術主要有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等,其中堆肥技術是有機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關鍵技術,而微生物是堆肥發酵的主體。此外,利用微生物進行除臭無疑是最環保的,它是通過生物氧化作用分解消除臭味源,除臭範圍廣泛,並且通過生物菌種平衡作用來抑制厭氧菌或別的有害菌的數量,使其無法產生臭味。通過微生物和有益菌類等來分解掉有機物、杜絕有機物產生氨和硫化氫(臭味)以及有害菌的生成與繁殖。微生物除臭劑與傳統化學產品比較。每種化學產品都是針對性強的產品,當遇有複雜的其他化學基質時,便會失效;使用化學產品之後,在垃圾中總有化學殘留物,它可能帶來副作用或新的汙染;使用化學產品可掩蓋臭味,卻不能改變臭味的生成或阻止其散發。微生物除臭技術是利用自然分解和在分解過程中的積極生化作用,不會產生上述問題。微生物除臭劑與傳統生物淨化劑相比。微生物除臭技術可以極大祛除臭味,使有機物質迅速新陳代謝,減小固體物質體積,快速淨化被汙染物質。微生物脫臭法具有傳統方法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如處理效率高、無二次汙染、所需的設備簡單、易操作、費用低廉、管理維護方便等,其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是相當廣泛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有機垃圾除臭劑,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有機垃圾除臭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為:食用菌廢料40-60份、地衣芽孢桿菌1-2份、亞硝酸細菌1-2份、硫細菌1-2份、脫氮硫桿菌1-2份;其製備方法,具體步驟為:(1)分別將地衣芽孢桿菌、亞硝酸細菌、硫細菌、脫氮硫桿菌進行活化培養;(2)先將食用菌廢料製備成質量濃度為100-200g/L的發酵培養基,置於具有攪拌和溫控功能的發酵罐內;(3)將步驟(1)中活化培養好的地衣芽孢桿菌、亞硝酸細菌、硫細菌、脫氮硫桿菌接種到步驟(2)製備的發酵培養基內,在180-220rpm的轉速下擴大培養24-72小時,培養溫度為28-38℃;(4)過濾得到濾液,即為有機垃圾除臭劑。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有機垃圾除臭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為:食用菌廢料45-55份、地衣芽孢桿菌1.4-1.6份、亞硝酸細菌1.4-1.6份、硫細菌1.4-1.6份、脫氮硫桿菌1.4-1.6份。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有機垃圾除臭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為:食用菌廢料50份、地衣芽孢桿菌1.5份、亞硝酸細菌1.5份、硫細菌1.5份、脫氮硫桿菌1.5份。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中將食用菌廢料製備成質量濃度為140-160g/L的發酵培養基。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3)中在200rpm的轉速下擴大培養36-48小時,培養溫度為32-3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中有益微生物以食用菌廢料為生長促進劑,得到的有機垃圾除臭劑可分解氨、胺鹽、硫化物等具惡臭味的有害物質,有機垃圾除臭劑中菌劑等其他物質相互協同作用,不僅達到了減量除臭的目的,還可以將有機垃圾變廢為寶,生產生物有機肥。本發明用於有機垃圾除臭、減量,相比現有技術,生產投資小,生產成本低,純綠色環保、處理功效高、適應性廣,使用方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實施例1一種有機垃圾除臭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為:食用菌廢料40份、地衣芽孢桿菌2份、亞硝酸細菌2份、硫細菌2份、脫氮硫桿菌2份。其製備方法,具體步驟為:(1)分別將地衣芽孢桿菌、亞硝酸細菌、硫細菌、脫氮硫桿菌進行活化培養;(2)先將食用菌廢料製備成質量濃度為200g/L的發酵培養基,置於具有攪拌和溫控功能的發酵罐內;(3)將步驟(1)中活化培養好的地衣芽孢桿菌、亞硝酸細菌、硫細菌、脫氮硫桿菌接種到步驟(2)製備的發酵培養基內,在180rpm的轉速下擴大培養72小時,培養溫度為28℃;(4)過濾得到濾液,即為有機垃圾除臭劑。實施例2一種有機垃圾除臭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為:食用菌廢料50份、地衣芽孢桿菌1.5份、亞硝酸細菌1.5份、硫細菌1.5份、脫氮硫桿菌1.5份。其製備方法,具體步驟為:(1)分別將地衣芽孢桿菌、亞硝酸細菌、硫細菌、脫氮硫桿菌進行活化培養;(2)先將食用菌廢料製備成質量濃度為150g/L的發酵培養基,置於具有攪拌和溫控功能的發酵罐內;(3)將步驟(1)中活化培養好的地衣芽孢桿菌、亞硝酸細菌、硫細菌、脫氮硫桿菌接種到步驟(2)製備的發酵培養基內,在200rpm的轉速下擴大培養48小時,培養溫度為32℃;(4)過濾得到濾液,即為有機垃圾除臭劑。實施例3一種有機垃圾除臭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為:食用菌廢料60份、地衣芽孢桿菌1份、亞硝酸細菌1份、硫細菌1份、脫氮硫桿菌1份。其製備方法,具體步驟為:(1)分別將地衣芽孢桿菌、亞硝酸細菌、硫細菌、脫氮硫桿菌進行活化培養;(2)先將食用菌廢料製備成質量濃度為100g/L的發酵培養基,置於具有攪拌和溫控功能的發酵罐內;(3)將步驟(1)中活化培養好的地衣芽孢桿菌、亞硝酸細菌、硫細菌、脫氮硫桿菌接種到步驟(2)製備的發酵培養基內,在220rpm的轉速下擴大培養24小時,培養溫度為38℃;(4)過濾得到濾液,即為有機垃圾除臭劑。對比例1一種有機垃圾除臭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為:發酵培養基50份、地衣芽孢桿菌1.5份、亞硝酸細菌1.5份、硫細菌1.5份、脫氮硫桿菌1.5份。其製備方法,具體步驟為:(1)分別將地衣芽孢桿菌、亞硝酸細菌、硫細菌、脫氮硫桿菌進行活化培養;(2)配置發酵培養基,所述發酵培養基的配方為玉米粉12g/L、葡萄糖5g/L、豆餅粉20g/L、魚粉5g/L、碳酸鈣7g/L、硫酸錢1.Og/L、磷酸氫二鉀0.3g/L、硫酸鎂0.2g/L和硫酸錳0.2g/L,置於具有攪拌和溫控功能的發酵罐內;(3)將步驟(1)中活化培養好的地衣芽孢桿菌、亞硝酸細菌、硫細菌、脫氮硫桿菌接種到步驟(2)製備的發酵培養基內,在200rpm的轉速下擴大培養48小時,培養溫度為32℃;(4)過濾得到濾液,即為有機垃圾除臭劑。對比例2一種有機垃圾除臭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為:食用菌廢料50份、亞硝酸細菌1.5份、硫細菌1.5份、脫氮硫桿菌1.5份、磷細菌1.5份。其製備方法,具體步驟為:(1)分別將亞硝酸細菌、硫細菌、脫氮硫桿菌、磷細菌進行活化培養;(2)先將食用菌廢料製備成質量濃度為150g/L的發酵培養基,置於具有攪拌和溫控功能的發酵罐內;(3)將步驟(1)中活化培養好的亞硝酸細菌、硫細菌、脫氮硫桿菌、磷細菌接種到步驟(2)製備的發酵培養基內,在200rpm的轉速下擴大培養48小時,培養溫度為32℃;(4)過濾得到濾液,即為有機垃圾除臭劑。對比例3一種有機垃圾除臭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為:食用菌廢料50份、地衣芽孢桿菌1.5份、亞硝酸細菌1.5份、硫細菌1.5份、脫氮硫桿菌1.5份、釀酒酵母1.5份。其製備方法,具體步驟為:(1)分別將地衣芽孢桿菌、亞硝酸細菌、硫細菌、脫氮硫桿菌、釀酒酵母進行活化培養;(2)先將食用菌廢料製備成質量濃度為150g/L的發酵培養基,置於具有攪拌和溫控功能的發酵罐內;(3)將步驟(1)中活化培養好的地衣芽孢桿菌、亞硝酸細菌、硫細菌、脫氮硫桿菌、釀酒酵母接種到步驟(2)製備的發酵培養基內,在200rpm的轉速下擴大培養48小時,培養溫度為32℃;(4)過濾得到濾液,即為有機垃圾除臭劑。對比實驗:採用實施例和對比例製備的有機垃圾除臭劑在垃圾場做除臭實驗。首先選用6條垃圾道(130噸/天左右垃圾量)做實驗,分成兩組:實驗組和對比對照組,每組3條垃圾道。實驗組:連續7天,在3條垃圾道的垃圾傳送口分別以噴灑方式(儘量均勻)投放用水稀釋後的實施例1-3製備的有機垃圾除臭劑。對比對照組:連續7天,在3條垃圾道的垃圾傳送口分別以噴灑方式(儘量均勻)投放用水稀釋後的對比例1-3製備的有機垃圾除臭劑。有機垃圾的堆肥生產完全按照垃圾場常規工藝進行。經過一個周期(7天)的實驗,兩組的具體實驗結果請詳見表1;其中臭氣濃度採用三點比較式臭袋法(GB/T14675)測定,氨採用次氯酸鈉-水楊酸分光光度法(GB/T14679)測定,硫化氫採用亞甲藍分光光度法(GB/T11742)測定,採樣時將橡膠管埋入垃圾堆體中。居民區大氣標準採用《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表1兩組的實驗結果由表1可知:實驗組:垃圾在1-2天後,溫度迅速升至40-50℃(環境溫度為6-8℃),發酵很快,在開始20小時之後,滲濾液開始滲出,垃圾臭味直線下降至基本無臭味,且其中氨、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的濃度均能滿足居民區大氣標準,去除率可達95%以上;垃圾堆高從發酵前的1.5米左右降至0.6米左右,沉降率約60%。對比對照組:垃圾要在2-3天後開始升溫,溫度為35-45℃(環境溫度為6-8℃),臭味有所減少但很較大,且其中氨、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的濃度均不能滿足居民區大氣標準,去除率僅在83%以下;垃圾發酵不徹底,堆高從發酵前的1.4米左右降至0.9米左右,沉降率約40%。結論:本發明中有益微生物以食用菌廢料為生長促進劑,得到的有機垃圾除臭劑可分解氨、胺鹽、硫化物等具惡臭味的有害物質,有機垃圾除臭劑中菌劑等其他物質相互協同作用,不僅達到了減量除臭的目的,還可以將有機垃圾變廢為寶,生產生物有機肥。本發明用於有機垃圾除臭、減量,相比現有技術,生產投資小,生產成本低,純綠色環保、處理功效高、適應性廣,使用方便。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