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銀電池薄形銀電極製造方法
2023-08-04 14:34:21 3
專利名稱:鋅銀電池薄形銀電極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池電極的製造方法。
背景技術:
鋅銀電池作為一種化學電源,因其具有比能量高、優越的大電流放電性能、工作電壓平穩、充電效率高,容量和能量輸出效率大的優點,自發明以來在軍事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目前鋅銀電池的電極製造工藝均為手工攤片,要保證電極的均勻性,需要以一定量的活性物質作保證,否則,不但電極均勻性很差,而且在大負載工作時電池內阻增大,極大地影響輸出電壓和輸出容量。這樣就導致電極厚度難以控制在很薄範圍內,銀電極厚度一般在0.3mm以上。對於鋅銀電池用作火工品電源而言,其屬於功率型電池,要求在某一負載條件下能輸出一定的工作電壓,而對容量輸出要求卻非常小。但是由於電極製作技術的原因,火工品電池普遍存在著活性物質利用率低、比能量和比功率較小的特點,材料浪費較大,而且銀電極採用的是貴金屬材料,不僅造成成本提高,同時也是對國家資源的一種浪費。
因此,鋅銀電池薄形銀電極的製造技術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減少鋅銀電池的體積和重量,提高電池的比能量,同時也可為國家節約資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鋅銀電池薄形銀電極製造方法,以提高鋅銀電池的活性物質利用率,同時達到降低成本、節約資源的目的。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製造薄形銀電極採用電化學氧化還原法,即用很薄的銀箔為基體,先將其放在氧化液中以一定的電流密度對其進行氧化,氧化後再對其進行還原、清洗和乾燥,最後在KOH溶液中對其進行充電、清洗和乾燥,即可獲得具有高比表面活性、厚度小於0.15mm的氧化銀電極。
以上過程中使用的銀箔厚度一般為0.05mm。
氧化還原參數為氧化液 0.01~0.5M氧化電流密度0.05~1mA/cm2氧化時間5~15h還原時間5~15h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電極薄(電極厚度小於0.15mm),活性物質分布均勻、結合牢固的優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
具體實施例方式製造薄形銀電極採用電化學氧化還原法,其操作如下採用厚度為0.05mm的銀箔為基體,先將其放在氧化液中以一定的電流密度對其進行氧化,氧化後再對其進行還原、清洗和乾燥,最後在KOH溶液中對其進行充電、清洗和乾燥。氧化還原參數為氧化液0.01~0.5M,氧化電流密度0.05~1mA/cm2,氧化時間5~15h,還原時間5~15h。
權利要求
1.一種鋅銀電池薄形銀電極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製造薄形銀電極採用電化學氧化還原法,即用銀箔為基體,先將其放在氧化液中進行氧化,氧化後再對其進行還原、清洗和乾燥,最後在KOH溶液中對其進行充電、清洗和乾燥。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鋅銀電池薄形銀電極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氧化還原參數為氧化液0.01~0.5M,氧化電流密度0.05~1mA/cm2,氧化時間5~15h,還原時間5~15h。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鋅銀電池薄形銀電極製造方法,採用電化學氧化還原法,以銀箔為基體,將其放在氧化液中進行氧化,氧化後再對其進行還原、清洗和乾燥,最後在KOH溶液中對其進行充電、清洗和乾燥。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電極厚度小,活性物質分布均勻、結合牢固。
文檔編號H01M4/08GK1929169SQ20061005122
公開日2007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06年9月25日
發明者石斌, 魏俊華, 劉江濤, 陳曉濤, 陳鋌, 何玉彬, 袁再芳 申請人:梅嶺化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