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多功能手腕帶的製作方法
2023-07-19 11:43:4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住院患者多功能手腕帶。
背景技術:
醫用手腕帶又叫病人識別帶,是病人身份的唯一性標識,通常,住院患者手上都會配置一條手腕帶,上面記錄著病人姓名、年齡、性別、病房和床號等信息,通過看手腕帶上的信息能方便醫生或護士對病人身份的確認。但現今使用的手腕帶存在以下缺點:1、採用塑料材料製作而成,較為單薄,邊線鋒利,容易對患者手部劃傷,並且容易遭到損壞,同時,由於是一次性產品,會產生大量的醫用垃圾,造成環境汙染;2、功能單一,僅僅具有信息記錄功能,缺乏對患者跟進追蹤及相關提醒功能,不符合當前網絡化、信息化管理的時代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住院患者多功能手腕帶,能顯示患者信息,並且具有對患者定位、檢查和提醒功能,功能性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住院患者多功能手腕帶,包括功能塊,所述功能塊兩端設置有第一腕帶和第二腕帶,所述第一腕帶的一端與所述功能塊固接,另一端設置有刺毛層,所述第二腕帶的一端與所述功能塊固接,另一端設置有與所述刺毛層粘結的絨毛層,所述功能塊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內設置有無線傳輸模塊、計時模塊、血壓監測模塊、體溫傳感模塊、心率傳感模塊、血氧飽和度傳感模塊、報警模塊、GPS定位模塊和可充電電池,所述外殼上表面設置有透明片,所述透明片下方設置有顯示屏,所述顯示屏與一晶片組電連接,所述晶片組與所述無線傳輸模塊、計時模塊、血壓監測模塊、體溫傳感模塊、心率傳感模塊、血氧飽和度傳感模塊和可充電電池電連接,所述計時模塊與所述報警模塊電連接,所述無線傳輸模塊和GPS定位模塊與控制終端無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血壓監測模塊包括氣壓控制單元和壓力檢測單元,所述報警模塊包括振動器和閃光燈。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腕帶和第二腕帶的內側設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外設置有吸水層。
進一步地,所述功能塊的下方設置有透氣墊,所述透氣墊上設置有若干個透氣孔。
進一步地,所述功能塊的兩端還設置有緩衝墊。
進一步地,所述緩衝墊是採用海綿材料製作而成。
進一步地,所述透明片是玻璃片,所述透明片的邊緣與所述外殼密封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透明片上粘貼有鋼化膜。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腕帶和第二腕帶的長度是6~8cm,寬度是1.5~1.7cm,厚度是0.4~0.6cm。
進一步地,所述透氣墊的厚度是0.1~0.2cm,所述透氣孔是直徑為0.02~0.04cm的圓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功能性強:本實用新型手腕帶內設置有無線傳輸模塊、計時模塊、血壓監測模塊、體溫傳感模塊、心率傳感模塊、血氧飽和度傳感模塊、報警模塊、GPS定位模塊,無線傳輸模塊與控制終端無線連接,當患者在住院期間,在控制終端錄入患者姓名、性別、住院號、吃藥時間點等數據信息,數據信息會發送至無線傳輸模塊,無線傳輸模塊會將數據傳遞至晶片組處理,晶片組會將患者信息傳遞至顯示屏顯示,以便醫生或護士對患者身份的確認,此外,晶片組會將吃藥時間點數據傳遞至計時模塊,當到達吃藥時間點時,計時模塊會傳遞信息至報警模塊,振動器會發生振動,閃光燈會發出閃動的亮光對患者進行提醒,同時,血壓監測模塊、體溫傳感模塊、心率傳感模塊、血氧飽和度傳感模塊會測量患者的生理參數,測量數據既通過晶片組傳遞至顯示屏顯示供患者自身讀取,也通過無線傳輸模塊傳輸至控制終端,供醫院看護人員查看,而GPS定位模塊用於將患者的位置信息傳輸至控制終端,以防患者走失;(2)佩戴舒適:在第一腕帶和第二腕帶的內側設置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有利於手部血液的流通,防止佩戴過緊對血液造成堵塞,在弧形凹槽外設置有吸水層,用於汗液的吸收,另外,還在功能塊的下方設置有透氣墊,保證皮膚能呼吸順暢;(3)結構牢固:在功能塊的兩端還設置有緩衝墊,當本實用新型手腕帶摔下時,緩衝墊能對功能塊有保護作用,透明片的邊緣與外殼密封連接,防止水分和塵埃進入到外殼內部,並且在透明片上粘貼有鋼化膜,對透明片有保護作用,防止透明片爆破或刮花。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1—功能塊,11—外殼,2—第一腕帶,21—刺毛層,22—弧形凹槽,3—第二腕帶,31—絨毛層,4—透明片,5—顯示屏,6—閃光燈,7—吸水層,8—透氣墊,9—緩衝墊,10—鋼化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住院患者多功能手腕帶的機構示意圖,包括功能塊1,功能塊1兩端設置有第一腕帶2和第二腕帶3,第一腕帶2的一端與功能塊1固接,另一端設置有刺毛層21,第二腕帶3的一端與功能塊1固接,另一端設置有與刺毛層21粘結的絨毛層31,通過將第二腕帶3上的絨毛層31粘結到第一腕帶2上的刺毛層21,能將本手腕帶固定在患者的手上,佩戴及拆卸方便,在第一腕帶2和第二腕帶3的內側設置有弧形凹槽22,弧形凹槽22有利於手上的血液流通,在弧形凹槽22外粘結有吸水層7,吸水層7能將患者手上的汗液吸除,保持乾爽,減少細菌滋生,另外,在功能塊1的下方設置有透氣墊8,透氣墊8上設置有若干個透氣孔,有利於功能塊1所覆蓋手部部分的皮膚上毛孔的透氣,在功能塊1的兩端還設置有粘結有緩衝墊9,緩衝墊9是採用海綿材料製作而成,當本手腕帶掉落時,對功能塊1有保護作用。
功能塊1包括外殼11,外殼11內設置有無線傳輸模塊、計時模塊、血壓監測模塊、體溫傳感模塊、心率傳感模塊、血氧飽和度傳感模塊、報警模塊、GPS定位模塊和可充電電池,外殼11上表面設置有透明片4,在本實施例中,透明片4是玻璃片,透明片4的邊緣與外殼11密封連接,防止水汽和塵埃進入外殼11內,在透明片4下方設置有顯示屏5,顯示屏5與一晶片組電連接,晶片組與無線傳輸模塊、計時模塊、血壓監測模塊、體溫傳感模塊、心率傳感模塊、血氧飽和度傳感模塊和可充電電池電連接,可充電電池給顯示屏5、晶片組、無線傳輸模塊、計時模塊、血壓監測模塊、體溫傳感模塊、心率傳感模塊和血氧飽和度傳感模塊供電,計時模塊與報警模塊電連接,報警模塊包括振動器和閃光燈6,無線傳輸模塊和GPS定位模塊與控制終端無線連接,血壓監測模塊包括氣壓控制單元和壓力檢測單元,氣壓控制單元用於控制充放氣,壓力檢測單元用於對血壓進行檢測。
優選地,在透明片4上粘貼有鋼化膜10,用於對透明片4的保護,防止透明片4被刮花或爆破。
優選地,第一腕帶2和第二腕帶3的長度是7cm,寬度是1.6cm,厚度是0.5cm。
優選地,透氣墊的厚度是0.15cm,透氣孔是直徑為0.03cm的圓孔。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但是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