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最佳時間和空間(去太陽升起的地方)
2023-07-18 00:29:18 2
海岱惟青州
《尚書·禹貢》中曾把古代中國劃分為九州,「位處正東」的就是古青州。
古籍中還交代了古青州的地理位置,「海岱惟青州」,海是渤海,岱是泰山 ,海岱之間,就是渤海至泰山之間的地帶,也就是說,在古九州時期,山東的大部分區域都歸屬於青州。
青州處在東扼半島,南控沂蒙,北望渤海的戰略要地,自古就是軍事重鎮。
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此設立青州刺史部,「青州」自此作為城市名稱沿用了兩千多年。
太守牧羊,有辱斯文嗎?
《齊民要術》,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這是我國古代一部包羅萬象的農學巨著。其內容從農耕技術,到醬醋製作,再到用來維持生計的各種職業,無所不包,無所不含。
正如作者賈思勰在自序中所說:「起自耕農,終於醯醢(xī hǎi),資生之業,靡不畢書。」
賈思勰,出身於青州書香門第,曾任青州高陽郡太守。
南北朝時期,長期的戰亂導致田地荒蕪,北魏孝文帝即位後推行均田制,希望促進農業生產,但苦於許多耕牧之術失傳,農業技術落後。
賈思勰目睹百姓貧苦,決定放下讀書人的身段,深入田間地頭,收集整理農業生產經驗,甚至不惜親自牧羊來進行實踐。
太守放羊,聞所未聞,一時間,青州百姓議論紛紛。
一日,賈太守的文友前來拜訪,見太守家養了恁多羊,特別生氣,放羊是身份卑微者的工作,你堂堂一郡太守,怎麼能做放羊這種有辱斯文之事!你的文人風骨哪去了?
賈思勰呵呵一笑:「聖人不恥身之賤也,而愧道之不行也;不憂命之長短,而憂百姓之窮」。
無論出身高低,無論生命長短,只怕大道得不到推行,只怕解不了百姓之窮苦。
賈思勰不畏人言,深入田間地頭,經過多方實踐之後,終於寫出了這部流傳千古的《齊民要術》。
輜重衣被可扔,宗器萬萬不可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一代才女李清照的文風既是風流婉約的,也是遒勁剛硬的。
婉約在平靜生活的心念流轉之間,剛勁在鐵蹄踐踏的國破家亡之時。
北宋年間,李清照隨丈夫趙明誠自汴京遷居來到青州,在青州一住就是17年,李清照一生中三分之一的詩詞就是在青州寫就的。
不僅如此,夫妻倆還利用青州豐富的文化遺存,進行金石研究,生活豐富又安逸。
然而,時局突變,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 波及青州。
為了保護中華文脈,李清照夫婦裝滿整整15車書籍器物,舉家南渡逃亡。逃難路上,她小心翼翼地守護著這些寶貝。
兵荒馬亂中,她心急如焚,「四顧茫然,盈箱溢篋,且戀戀,且悵悵,知其必不為己物矣」。
她問丈夫趙明誠,如果遇到危險,這些書籍器物該怎麼辦?
趙明誠意志堅定地告訴她,輜重衣被可扔,捲軸畫冊可扔,而那些最能代表中華文化標誌的宗器,則萬萬不可丟棄,死了都要抱著,永遠「勿忘之」!
此後不久,趙明誠去世。李清照一路顛沛流離,儘管盡心保護,但是那些被她視作珍寶的書畫金石,依舊不可避免地隨著戰亂一點一點失散了。
但幸運的是,有兩千多件文物都被這對夫婦寫入《金石錄》書中,幾百年後的我們,才可以一窺那些消失的寶物。
守護「青州的微笑」
公元1127年的那場戰火,把李清照留在青州的書冊什物燒成灰燼。然而,另有一批稀世珍寶卻不可思議地倖免於難,還保留著微笑的表情。
「青州的微笑」,是出土於青州的一批佛陀造像。
在北魏到北齊那段動蕩的歲月裡,青州的能工巧匠把對大地安穩和歲月靜好的期待,全部融入到對佛陀造像的創作中。
佛像臉上恬淡自信、從容疏朗的微笑,從此成為青州表情。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
青州百姓為了在鐵騎踐踏中保住佛像,很多人慘死在刀兵之下,鮮血染紅佛像,人們心急如焚。
於是,在一個夜晚,有人挖了一個深坑,把珍貴的佛像埋入其中。
時間走過近千年。
1996年10月,青州一所學校的施工工地上,傳來了震驚世界的發現。
在一個深度不到三米、面積五十多平方米的窖藏坑內,層層疊疊放滿了面帶微笑的佛像,精美的龍興寺佛造像再現人間。
隨後,青州博物館花了整整二十年時間,終於把一百多尊佛像聚合起來,將佛造像端莊優雅的微笑展現在世人面前。
青,是「東方之色」,是黎明之際的天色。地處中國大陸東端的青州,正是太陽每天升起的地方。青州古城,因文而興,在文化的滋養下,青州古城經過千年的光陰流轉,依舊透著儒雅的風韻。
今晚20:00,鎖定CCTV-4,看青州古城的無限風情,感受古老的「東方之州」的厚重歷史和文脈底蘊。
《記住鄉愁》第七季
播出內容:《青州——東方之州 因文而興》播出時間:2021年3月5日(周五)20:00播出頻道:CCTV-4 中文國際頻道
編輯 | 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