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粽的製作方法
2023-07-07 11:01:06 1
專利名稱:香粽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日常食品類,主要指一種粽子新產品。
粽子在我國歷史久遠,是傳統食品之一。各地區選取加工原料,使用的粽葉、包製方法不盡相同。但其主要原料不外糯米(此方有用小米)、外用棕葉包成一定形狀,在鍋內煮熟即食,普通粽子營養單一,食用也受局限。要想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天南海北隨時能吃到香噴噴的粽子絕非易事,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已不滿足於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的舊習俗,也不滿足於營養單一的普通粽子,一些粽子新品種已經在市場上頻頻出現,如浙江省的密汁豆沙粽就是一項粽子專利產品。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營養豐富、風味獨特、食用極其方便的粽子新品種——香粽。
香粽是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的傳統食品「社飯」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並利用野生箬葉(粽葉)把「社飯」包成粽子而成。這種粽子既有箬葉的清香味,又有蒿子的特殊香味,故叫香粽。
香粽的加工製作方法是原料糯米、臘肉、豆乾、花生、蒿子、野蔥、油、鹽等。每2.5公斤糯米用蒿子幹碎末50克(一兩),臘肉0.5公斤、豆乾、花生、野蔥、油、鹽適量。
加工糯米浸泡四小時瀝乾,也可加入30%普通米,或用粳稻米代替糯米。臘肉先煮熟後,以肥瘦兼有的切成小方丁,鍋內炸一下。豆乾也切成小方丁、加點鹽、銷炸一下。花生仁煮熟。蒿子加工成幹碎末。野蔥清洗切成小段。將以上原料混合加適量油、鹽等調味品、拌均,用大火蒸約半小時,以熟為準,這就是土家族的「社飯」,冷卻後用洗淨的箬葉,包成粽子形狀,大小可根據愛好、要求成不同規格,然後將包好的粽子在大火上蒸10分鐘左右,使箬葉香味浸出。待香粽冷後及時抽真空包裝。
香粽選料嚴格、營養豐富,製作考究,風味獨特。方便運輸、存放,可作快餐食品,隨取隨食。
甜粽、辣粽與香粽是利用山區資源、依據土家族風俗口味,研究開發出的粽子系列產品。但在配料加工製作上各有其特色甜粽原料是糯米、大米30-60%或用粳稻米代替部分糯米,玉米10%左右,花生仁和適量白糖。
加工方法是糯米和大米蘑成漿、瀝乾、玉米也磨成漿瀝乾或加工成很細的碎粉末,花生仁煮熟。將上漿和適量花生仁、白糖一起拌均後用箬葉包成粽子,蒸熟後冷卻抽真空包裝即成。
辣粽原料是糯米,渣廣椒、香腸或臘肉,加工方法是糯米浸泡四小時左右、蒸熟;香腸切成片(臘肉切成小方丁),蒸熟和渣廣椒一起炒熟,渣廣椒用量為2.5公斤糯米用0.5公斤渣廣椒,拌均後包成粽子,再蒸10分鐘左右,使箬葉香味浸出,冷卻後真空包裝即可。
權利要求
1.由糯米、臘肉、豆乾、花生、蒿子、野蔥、油、鹽等原料拌均加工,外面由箬葉包成的香粽,其特徵是(1)糯米浸泡四小時瀝乾,臘內煮熟後,肥瘦兼有的切成小方丁,稍炸一下,豆乾切成小方丁、加點鹽也稍炸一下,蒿子加幹成幹碎末,野蔥洗淨切成小段,花生仁煮熟;(2)將上原料混合拌均,加入適量的油、鹽調味品,大火蒸熟,約半小時,冷卻用乾淨的箬葉包成粽子,再大火蒸10分鐘左右,聞到箬葉的香味為止,香粽冷卻立即以塑膠袋抽真空包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香粽,其特徵是臘肉、蒿子幹碎末的用量為每2.5公斤糯米用臘肉0.5公斤、蒿子幹碎末50克(一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香粽,其特徵是糯米可以粳稻米代替或加30%的普通大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香粽,其特徵是香粽大小,形狀可加工成系列產品。
全文摘要
香粽屬人們日常食品,其特徵是它由糯末、臘肉、豆乾、蒿子、野蔥及調味品等原料配製加工,並以箬葉作為粽葉包成粽子。該香粽具有營養豐富、風味獨特、食用方便,便於存放、運輸,隨取隨食,可作為快餐食品。
文檔編號A23L1/10GK1207254SQ9811363
公開日1999年2月10日 申請日期1998年7月8日 優先權日1998年7月8日
發明者阮明德 申請人:阮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