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姬之亂發生在什麼朝代?驪姬之亂發生的歷史背景
2023-07-20 15:00:44 1
在春秋時期,晉國發生了一場由後宮妃嬪挑起的政治內亂,這就是著名的驪姬之亂。驪姬之亂具體指的什麼,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驪姬之亂的歷史背景其實並不複雜,在春秋和戰國這兩個不同的時間段中,周天子統治的諸侯國之間始終是劍拔弩張的局勢,這一點並沒有發生改變。驪姬就是在諸侯國和諸侯國發生戰爭以後,戰敗的驪戎獻給戰勝國晉國的「禮物」。沒錯,這就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交易,只不過交易的對象是驪姬這個無辜的女子。被獻給晉獻公以後,驪姬想要在晉國站穩腳跟,滿足自己對權力的欲望,就對獻公討巧獻媚,很快就成為了了獻公的專寵。
《左傳》中記載到: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從筮。」卜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且其繇曰:「專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必不可!」這段話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說,晉獻公很寵愛驪姬,於是就想將她封為自己的正妻。但是,古人遇到重大決策的時候都喜歡用佔卜來預測吉兇,晉獻公也不例外,召來佔卜大師,佔卜封驪姬為正夫人的事情。佔卜師用了兩種佔卜,結果卻不一樣。用龜甲佔卜得到不吉祥的結果,用蓍草佔卜得到了吉祥的結果。獻公略一思量,就決定了宣布用蓍草佔卜的結果。這時候佔卜大師提醒到,龜甲更靈驗,況且就算是得到了吉祥的蓍草佔卜,它的佔卜辭中也專門提醒了專寵太盛就會發生禍端的。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時間長
了,香草也會被燻臭的,這個決定並不英明。
雖然進行了佔卜,結果也並不是很好,但獻公根本聽不進去佔卜師的規勸之語,一意孤行封驪姬為正夫人。驪姬成為了晉國的國母,也成為了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等公子們的嫡母。提到名字的這三位公子是獻公的八個兒子中最優秀的,可當驪姬生了兒子奚齊以後,她就想要為奚齊謀奪太子之位,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便將三位公子當做眼中釘。申生是晉國太子,是驪姬首當其衝要拔除的釘子,為了除掉申生,驪姬掀起了晉國的一場內亂。
弄清楚了驪姬之亂的背景,那麼,驪姬之亂具體指的是什麼動亂呢?
驪姬要除掉獻公的三位公子,這是她兒子奚齊最大的幾個對手,申生已經是太子了,究竟用什麼理由才能除掉他呢?驪姬不是善良的女人,她對申生可不會手軟的。總的說來,驪姬的策略是這樣的,首先疏遠獻公和申生的父子關係,然後給申生安上一個無法饒恕的罪名,最後就看申生有沒有那麼好命能夠活下去了!
驪姬善於偽裝,她利用太子申生的仁孝的特點,以及自己深受獻公寵愛這一關鍵的條件,收買了獻公的男寵梁五和東關嬖五,蠱惑獻公將申生這三位公子分封出去。接著她故意設計申生,將其召回晉王都絳,污衊申生對獻公無禮,還調戲自己。獻公因此遠離了申生,父子之情淡了許多。後來,驪姬欺騙申生去祭祀取肉,還利用申生之母齊姜的名義,讓申生將肉獻給獻公。申生不疑有假,將肉交給了驪姬。驪姬在肉中下毒,並在獻公面前揭發申生的罪名。獻公大怒,申生逃跑到封地曲沃,獻公殺了申生的老師杜原款。有人勸申生逃跑或者揭露驪姬罪行,申生忠孝,不願意為難父親,折磨父親寵愛的女人,自己在曲沃上吊自殺了。申生雖死,但驪姬之亂並沒有結束。驪姬以為,重耳、夷吾對奚齊也具有威脅,將他們視為謀害獻公的幫兇。獻公相信驪姬,發兵攻打兩位公子,於是兩位公子不得不逃亡國外。
驪姬這一系列謀奪晉國儲君之位的行為,英明的獻公豈會不知,不過是因為寵愛驪姬,故意縱容而已。可是,驪姬野心之大,一連將晉國的三位公子都除掉了,造成了後來獻公死後,大臣殺獻公之子奚齊、卓子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