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謠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討念拜、討僚皈
2023-07-20 09:49:48 4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而傳統節日都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瑤族文化就有非常隆重的傳統節日,但那是瑤族歷史經歷的見證,是瑤族人民英勇奮戰,不畏艱險的體現。大家知道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嗎,那麼,隨小編一起看看花謠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討念拜、討僚皈吧。
討念拜,意譯是月半所過的節,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舉行。這三天,瑤家山寨歡騰得象點燃的鞭炮。那些泡在清泉綠澗裡長起來的姑娘,本是水色如玉,苗條多姿。這幾天打扮得嬌氣滴流,一個個身穿繡花襯衫,腰系多種圖案的挑花筒裙,戴著銀項練和鍍金耳環,微笑著遮在花綢傘下。
小夥子們,頭裹方格巾幘,穿著具有民族特色的掛褲,虎身大眼,結實健壯,逗人喜愛。連老大爺、老大媽也換上節日的盛裝,四面八方,熙熙攘攘匯聚在水洞坪墟場,歡度傳統佳節。說起討念拜,有個悲壯動人的歷史故事。
相傳康熙年間,封建統治者的軍隊進逼瑤山。擄掠劫殺,無所不為。瑤家山寨,暗無天日,面臨著滅族亡種的悲慘絕境。在這危險之際,一位瑤家姑娘名奉姐,精明幹練,沸騰著滿腔熱血與無比悲憤,把山山寨寨的青壯年兄弟姐妹組織起來,據險守防,抵抗來侵的敵人。在追擊進犯者直到他們的官衙後,放了一把火,將官衙化為灰燼由於地形崎嶇複雜,奉姐指揮合竅,官軍一籌莫展。最後設了一個詭計,使一個青年悍卒化裝成賣貨郎,上寨叫賣。
奉姐見單人一個,便接進室內。這貨郎接近奉姐時,拔出利刃向奉姐刺殺,帶傷的奉姐在一陣慌亂中衝了出來,率眾與官軍殺了三天三晚,600多位瑤族同胞全被官軍殺死。英勇的奉姐姑娘犧牲了,卻永遠活在瑤族人民心中。於是在每年的五月十五至十七日三天,瑤家男女老少,都來到水洞坪舉行集會。青年男女,談情說愛,賽歌賽舞,以特殊的形式,表達他們對英烈的弔唁。最後形成為如今人人趕墟購物的傳統盛會——討念拜。
討寮皈節,意譯是逃脫兇惡的菩薩。此節分兩段,第一次是農曆七月初二在茅勒舉行,這一帶的瑤民要過了這個節日,才吃黃瓜和白瓜。傳說宋朝末年,當地瑤民的祖先在江西吉安田盧地帶,遭到當地趙、魯二督統鎮壓。七月初二,有些孕婦逃到鵝頸大丘的黃瓜和白瓜叢中,哀求饒命,才倖免於死。因而起誓:永傳後代,要越過七月初二,才能吃黃瓜和白瓜,違者子孫不昌。
第二次是農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小沙江舉行,傳說清朝雍正元年,當地一豪紳追趕麻洞瑤族四姓六姐妹而引起反抗,豪紳卻謊報瑤民謀反,請求清兵鎮壓。瑤民先後在今大沙江和小沙江奮戰後退至麻塘山居險而守清兵只好議和。
當時瑤民把戰地稱作大殺光和小殺光,以後為求民族團結,才改名大沙江、小沙江。如今節日裡,瑤民都盛裝,到集會地點盡情歡樂,周圍漢人,也參與同樂,人們趕集聚會,青年男女賽歌對舞、談情說愛,充滿喜慶氣氛。
隆回花瑤「討僚皈」源於清雍正元年,據說是因為漢族豪紳廖元翁看上了麻峒花瑤回姓七姊妹,率兵追趕,引起了回姓人的抵抗。廖元翁便上報官府,稱瑤民造反。清政府派官兵前來鎮壓,在大沙江與花瑤大戰一場,瑤民死傷甚眾。
退到小沙江一帶後,清兵跟蹤追殺,又小殺一場。後因漵浦花瑤接應,才迫使清政府撤兵議和。花瑤為了紀念死傷的勇士,將兩地命名為「大殺江」、「小殺江」,並定於每年農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小沙江街上舉集會,以作紀念。
您可能還會喜歡:
黎族既有特色又奇葩演奏:鼻簫
黎族有趣的傳統的遊戲
哈薩克族馬背上的文化傳承
表現力豐富的冬不拉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