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機地稍瓜高效栽培的方法與流程
2023-08-06 14:53:46 1
本發明屬於農作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機地稍瓜高效栽培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地稍瓜(cynanchvmthe-sioides(freyn)k·schum)為蘿藦科、鵝絨藤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枝,高15-25釐米,葉對生或近對生,葉片條形,長25-50毫米,寬20-25毫米,下面中脈突起,地下莖草軸橫生。花小,花冠綠白色,輻狀,裂片5枚,副花冠杯狀,裂片三角狀披針形,漸尖,花粉塊矩圓形,下垂。蓇蓉果紡錘形,長5-7釐米,寬2-3釐米,種子扁平,暗褐色,長6-9毫米,頂端具有白絹質2釐米長的種毛。花期3-5個月,果期4-5個月。植株及果實含有白色乳汁,含量高。幼果可直接食用,甜嫩爽口,千百年來人們爭相尋覓採食,是營養價值極高的天然果蔬。此外,地稍瓜全草、果實、種籽均可入藥,主治咽喉疼痛、頭昏失眠、精神抑鬱、產後體弱和乳汁不足。地稍瓜分布在我國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北、東北、新疆、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分布廣而稀少,偶爾在沙坡野外可見到。目前,有少數研究地稍瓜的文獻報導,即地稍瓜馴化研究初探、地稍瓜的組織培養、地稍瓜果實化學成分的研究。關於符合有機地稍瓜高效栽培的實用技術專利未見報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針對有機地稍瓜高效栽培技術缺乏的問題,提供一種有機地稍瓜高效栽培的方法。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而採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有機地稍瓜高效栽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溫室、大棚或露地ph值6.5-7.5的沙性土壤或育苗基質上,當氣溫達到15-25℃,地溫(土壤8釐米深度處,苗盤不需要測量基質溫度)達到7-15℃時進行地稍瓜育苗。
2)土壤育苗每平方米1000-3000顆(視土壤有機肥力而定)地稍瓜種子均勻點放,噴灌或滴灌澆透中性清水,以後出苗前每日早晚各澆一次中性清水,土壤上不積水,滲入土壤5-8釐米深度。苗露出土面後,每三日早上澆中性清水一次。
3)苗盤基質育苗每穴放入3-4顆地稍瓜種子,種子上覆蓋5-9毫米育苗基質,澆透中性清水一次,以後出苗前每日早晚各澆一次中性清水。苗露出基質後每2日早上澆中性清水一次。
4)待土壤育苗或基質育苗苗高達到6-8釐米時,就可進行移栽。移栽選擇沙性土壤ph值在6.5-7.5,地溫(土壤深度15釐米處)在7-20℃,氣溫在10-28℃,光照充足的大田、大棚或溫室土壤上。土壤移栽前要深翻20釐米,深翻時每畝可拌入有機乾肥100-300公斤(也可不施任何肥),地表要精細平整或平緩,安裝好滴灌或噴灌。按45-50釐米行距,20-30釐米株距移栽,每株栽2-4顆育好的單苗或3-7釐米帶芽的苗根段,澆透中性清水一次(地表不積水,滲入土壤6-18釐米),以後按正常澆水、鋤草,全程不打任何農藥,澆水時視地稍瓜生長健壯情況,使用液體有機肥和無害化生物防病em菌劑。溫室和大棚要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
5)以果實為收穫目的,在坐果後待果實嫩綠、表皮乳狀突起未平展前採收,以種子為收穫目的,在坐果後待果實皮微黃,皮有皺,開始出現裂紋時採收。
本發明通過規模化地稍瓜種子育苗和根段繁殖,露地、大棚或溫室栽培有機地稍瓜,收穫甜嫩爽口、營養豐富的有機蓇蓉果,保證了野生地稍瓜的生物學特性,大面積推廣種植,增加了一種有機果蔬新品種。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屬於農作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機地稍瓜高效栽培的方法。本發明主要解決有機地稍瓜高效栽培技術缺乏的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有機地稍瓜高效栽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在中性沙質土壤或育苗基質上,氣溫達到15‑25℃時育苗。(2)土壤育苗每平方米1‑3千顆,覆蓋4‑8毫米細土,澆中性清水。(3)苗盤育苗每穴放3‑4顆種子,覆蓋5‑9毫米基質,澆中性清水。(4)苗高達到6‑8釐米時移栽到中性沙質土壤,每株2‑4顆單苗或3‑7釐米帶芽的苗根段,正常澆水、鋤草,選擇性使用有機肥和EM菌劑。(5)果實嫩綠、乳突未平時採食,留種用皮微黃有裂紋時採收。本發明具有栽培簡單,有機高效的優點。
技術研發人員:霍清枝;趙文秀;趙文俊;秦振華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趙文秀
技術研發日:2016.03.23
技術公布日: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