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哪裡可以看到冰瀑布(西安這個地方全是冰)
2023-07-12 15:42:13 1
七月的西安,沒有最熱,只有更熱!
這兩天持續突破40度的高溫,讓這座城市變得喪心病狂。離開空調房取個外賣能把人瞬間原地融化,好多妹子搶著聯繫劉德華,想用下他的冰雨往臉上pei。華寶想說:這僅僅是這輪高溫的開始而已,前天西安才正式入伏,接下來會熱到你與太陽肩並肩,熱到你離烤肉就差一把孜然,劉德華來了把你臉拍腫也不管用。
熱成這慫樣,你是不是特別懷念西安的冬天?就想待在全是冰的地方不動彈?其實西安鬧市區就藏著這麼一個地方——炭市街冰市,這裡每天都堆著上千塊冰,正如「炭」和「冰」這對冤家一樣,外面的熱與這裡的冷構成了冰火兩重天。
炭市街,藏在西安東大街繁華背後的一條街巷,是西安人市井生活的熱鬧地帶。名為炭市,卻已成歷史,現在變成西安最大的海鮮交易市場。這裡到處充斥著刺鼻的生鮮臭味,但完全不影響人們每天來這裡購買海鮮的熱情。這裡每天除了交易花樣繁多的消耗食材外,海鮮保鮮必備的冰塊也同食材一樣被大量的消耗著。
為保證海鮮商販們能及時用冰,冰老闆每天早晨將凍好的冰塊批量運輸到炭市街的庫房存儲起來。一車車的拉來,一塊塊的由這些搬冰師傅們卸車、轉移、碼放。據搬冰的王師傅介紹,這種冰長約1米,重約60斤,在陽光直射情況下能堅持6個小時。為減少冰塊損失,他們需要快速將冰卸進冷庫。雖然懷中抱的是冰塊,但在烈日下幹如此繁重的體力活,他們幾乎感受不到一絲冰涼,常常滿頭大汗渾身溼透。
夏季是消耗冰塊的絕對旺季,拉來一車很快就被一搶而空。因為賣得快,工人們會就近將這些冰靠牆碼放在路邊,供商家隨用隨取。
小商販們買冰各有不同需求,有的拖一塊就走,要用再來拖取。大批量需求的都是周邊的大型工廠,他們買冰是為了給車間裡的工人降溫用,通常一個麵包車來一車拉走。
而炭市街裡大多數商販其實需要的是這種粉碎後的冰渣,這些冰碴回去後鋪在攤位的塑料紙下保鮮,或墊在裝盤的三文魚下面零售。在室外大太陽的直射下開始碎冰,對碎冰師傅而言也是一種極大的考驗。往往開始前碎冰師會脫光上衣,燃一根煙,這種儀式感仿佛是在為自己即將開始的一段辛勞「加油打氣」。
雖然不愁賣,但冰老闆也擔心隨時有大單子,會將部分冰塊囤進-15℃的冰庫封存起來。冰庫面積不大,裡面布滿的冷凍管像極了一個巨大冰箱。在烈日下站了很久的華寶鑽進冰庫裡,簡直不能再爽。不過在裡面呆了沒有5分鐘,就被持續的寒冷凍的想逃出去了。
這個東西有一個性感的名字,冰鉤子(嚴肅臉)——搬冰時用來輔助借力的工具。工人師傅介紹說,別看它長相低調,但作用巨大,如果沒有它,光用手搬的話,這麼多年可能手早被凍壞了。
炭市街冰市可能很多老西安都比較熟悉了,但炭市街上的這些冰是從哪來的?一塊冰究竟如何凍成?凍這些冰是怎樣一種工作原理?你敢保證你也知道嗎?
帶著這些好奇華寶探訪了這家位於高陵耿鎮的造冰廠,看到了和想像中完全不一樣的造冰世界。和華寶一樣以為造冰會在一個大冷庫裡進行的,咱們真的很傻很天真。
一塊冰從無到有再到拉往炭市街出售共需要七個步驟,第一步:注水,把自來水裝進鐵桶模子裡。
很多小夥伴好奇為什麼有些冰塊造出來是黃色?不排除有些黑心商販用髒水,但是根據華寶這次的臨廠經驗來看,是因為這個造冰模子是鐵的,用久了上面鏽跡斑斑,冰水裡摻進去鏽水所以就變黃了。
第二步:定量,將多餘水倒出,保證每個鐵桶模子內水量均勻。
第三步:冷凍,將鐵桶模子放進冰水中持續冷凍10小時以上。
第四步:弔取,冷凍好後從冰水中將鐵桶模子取出
第五步:浸泡,將弔取的鐵桶模子放進水中浸泡,使冰和模子分離。
第六步:晃動,使冰塊完全從鐵模子裡脫離,準備倒出。
第七步:取冰,從冰模子裡倒出整塊冰,製作就大功告成了。
第八步:裝車,冰造出來直接裝車拉走,中間用塑料紙隔開,降低冰塊融化速度。
看完製作流程你會發現:一塊冰,從液態到固態從工藝上來看其實並不難。但讓它從車間到達攤位相當難,難就難在這個過程需要造冰師們頂著烈日去乾重活。如果光看上面這張圖,你可能以為這是一個高溫的煉鋼車間,更不會想到他們這是在生產供人們降溫的冰塊,然而這就是他們每天重複不變的生活。
想像中的造冰工廠應該是一個人人穿著防寒服,處處都冒著冷氣的冰天雪地。但是在西安這家造冰廠裡,華寶看到的卻都是光著膀子滿頭大汗的工人們。他們每天冷凍兩次冰,一次大約需要10小時,一次生產1500塊,一塊冰賣7塊錢。通常冰造好後,他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經過大約2小時的提取和裝車,一輛拉冰車才能出發,兩個人1000多塊冰,持續搬動約60斤重的冰塊3-4個小時,這樣的工作量也有隻這些20出頭的小夥能承受的來。
汗珠隨時掛在臉上
不停重複這樣的搬動動作,對腰部和臂力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看了這些,你現在還羨慕造冰師嗎?把擦汗的毛巾和水瓶放在自己造出來的冰塊上,這種免費的福利,對他們來說是也許就是幹這行最大的便利了。
一塊被凍好的冰塊
造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