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凝土結構澆築模板體系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16:51:0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施工領域,特別是一種模板體系。
背景技術:
目前,建築施工中仍普遍使用木模板,在模板支設的過程中,設置的對側的兩模板面板間的加固方式一般為使用對拉螺栓穿過兩模板面板並在模板面板的兩側使用鋼管加固,由於每側模板面板要設置兩根鋼管進行加固,因此,這種加固方式就需要兩人共同協作,施工時較為麻煩,施工效率低,人力需求大,增加了工程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凝土結構澆築模板體系,要解決現有模板支設需至少兩人協作完成造成的人力浪費問題;並解決施工現場廢舊材料浪費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結構澆築模板體系,包括模板面板、平行間隔連接在模板面板背面的次龍骨、垂直連接在次龍骨背面的主龍骨以及拉結在對側主龍骨之間的對拉螺栓,所述主龍骨的形狀呈U形,其兩臂分別位於對拉螺栓的螺杆兩側、並由山型卡卡接。
優選的,所述主龍骨是由單根鋼筋彎折而成的或者是由三段鋼筋相互焊接圍合而成。
優選的,所述主龍骨的鋼筋直徑不小於20mm、長度不小於500mm。
優選的,所述主龍骨的兩臂的軸線之間的間距為45mm~55mm,與對拉螺栓的螺杆的直徑相適應。
優選的,所述次龍骨為木枋。
優選的,所述模板面板的厚度為10mm~15mm,上對應開有穿過對拉螺栓的連接孔。
優選的,所述對拉螺栓的中部、在對側的模板面板之間的螺杆桿身上套接有塑料套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體量較大的工程中,鋼筋加工時難免會出現較多的鋼筋短料無法使用在正式工程中使用的現象,本實用新型將其中直徑不小於20mm的鋼筋進行加工,製作成可代替模板面板兩側加固鋼管的U形主龍骨,以此實現廢舊材料的回收利用,降低了工程中的材料成本,且本實用新型可循環使用。
本實用新型採用一體的U形主龍骨替代現有的使用兩根鋼管加固的形式,使原有至少需要兩個人完成的工作只需一人即可完成,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於模板的支設體系中。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由單根鋼筋彎折而成的主龍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由三段鋼筋相互焊接圍合而成的主龍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1-1斷面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主龍骨、2-次龍骨、3-模板面板、4-對拉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見圖3和圖4所示,一種混凝土結構澆築模板體系,包括模板面板3、平行間隔連接在模板面板背面的次龍骨2、垂直連接在次龍骨2背面的主龍骨1以及拉結在對側主龍骨之間的對拉螺栓4,所述主龍骨1的形狀呈U形,其兩臂分別位於對拉螺栓4的螺杆兩側、並由山型卡卡接。
參見圖1所示,所述主龍骨1是由單根鋼筋彎折而成的,參見圖2所示,所述主龍骨1是由三段鋼筋相互焊接圍合而成。
所述主龍骨1的鋼筋直徑不小於20mm、長度不小於500mm,所述主龍骨1的兩臂的軸線之間的間距為50mm,與對拉螺栓4的螺杆的直徑相適應;所述次龍骨2為規格為50*100mm木枋。
所述模板面板3的厚度為12mm,上對應開有穿過對拉螺栓4的連接孔,所述對拉螺栓4的中部、在對側的模板面板3之間的螺杆桿身上套接有塑料套管。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
1、按照施工方案或設計要求在模板面板3上彈線,並根據彈線定位使用鑽頭在模板面板上開對拉螺栓4穿過的連接孔,要求對側的兩模板面板上的連接孔的水平位置、高度一致。
2、調整模板面板3水平及高度,使用鐵釘暫時固定模板面板。
3、在對拉螺栓4上套塑料套管、並穿過模板面板上的連接孔,其中,塑料套管的內徑大於對拉螺栓的螺杆的直徑。
4、在模板面板3的背面安裝次龍骨2。
5、在次龍骨2的背面安裝主龍骨,使主龍骨1的兩臂位於對拉螺栓的螺杆的兩側,並調整對拉螺栓的兩端伸出模板面板的長度。
6、使用扳手緊固對拉螺栓,檢查模板面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檢查完成後進行驗收。
7、待混凝土澆築完成並達到拆模條件後拆除模板面板,將主龍骨分類碼放整齊以便下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