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07:50:11 1
紅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紅茶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1)選葉: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鮮葉;(2)將鮮葉直接送入180-200℃烘箱內,鼓熱風翻吹茶葉5-10分鐘,出葉;(3)將上述茶葉按3-4釐米攤於萎凋簾上,萎凋溫度為42-48℃,萎凋時間為1-2小時,每隔10-15分鐘翻葉一次;本發明採用二次發酵,本發明生產的紅茶,有效成分含量高,色澤烏潤、味道別具一格、醇厚,受到消費歡迎與認可。
【專利說明】紅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茶葉加工領域,更具體涉及ー種紅茶的製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紅茶屬全發酵茶,湯色和葉底均為紅色;傳統エ藝為:鮮葉一萎凋一初揉一復揉—發酵一乾燥一精製。其缺點是:色澤枯黃;湯色不亮、發酵味道不濃、香氣不正。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紅茶的製作方法,該方法結合傳統紅茶加工エ藝,進行改進,生產的紅茶,色澤烏潤、味道別具一格、醇厚。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紅茶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選葉: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ニ葉的鮮葉;
(2)、將鮮葉直接送入180-200°C烘箱內,鼓熱風翻吹茶葉5-10分鐘,出葉;
(3)、將上述茶葉按3-4釐米攤於萎凋簾上,萎凋溫度為42-48°C,萎凋時間為1_2小吋,每隔10-15分鐘翻葉一次;
(4)、揉捻:將萎凋茶葉放至50-60°C加熱鍋,熱揉20-30min;降溫至室溫,攤放3_4小吋,再加熱至70-80°C,熱揉5-10分鐘;
(5)、一次發酵:將揉捻後的茶葉攤放於發酵室內,攤葉厚度為8?10釐米,發酵室溫度為23-28 °C,發酵時間為2-3小時;
(6)、二次發酵:將一次發酵茶葉抖開,冷卻至室溫存放12-14小吋,再攤放於發酵室內,攤葉厚度為5-6釐米,發酵室溫度為35-39°C,發酵時間為2-3小時;
(7)、烘焙:將二次發酵後的茶葉在115-125°C下烘焙至含水量3-5%;
(8)、幹茶整理:將足幹後的茶葉經分篩、割去碎末、簸去黃片、剔雜後裝箱。
[0005]本發明生產的紅茶,有效成分含量高,色澤烏潤、味道別具一格、醇厚,受到消費歡迎與認可。
【具體實施方式】[0006]例1:
紅茶的製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葉: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ニ葉的鮮葉;
(2)、將鮮葉直接送入180-200°C烘箱內,鼓熱風翻吹茶葉5-10分鐘,出葉;
(3)、將上述茶葉按3-4釐米攤於萎凋簾上,萎凋溫度為42-48°C,萎凋時間為1_2小吋,每隔10-15分鐘翻葉一次;
(4)、揉捻:將萎凋茶葉放至50-60°C加熱鍋,熱揉20-30min;降溫至室溫,攤放3_4小吋,再加熱至70-80°C,熱揉5-10分鐘; (5)、一次發酵:將揉捻後的茶葉攤放於發酵室內,攤葉厚度為8?10釐米,發酵室溫度為23-28 °C,發酵時間為2-3小時;
(6)、二次發酵:將一次發酵茶葉抖開,冷卻至室溫存放12-14小吋,再攤放於發酵室內,攤葉厚度為5-6釐米,發酵室溫度為35-39°C,發酵時間為2-3小時;
(7)、烘焙:將二次發酵後的茶葉在115-125°C下烘焙至含水量3-5%;
(8)、幹茶整理:將足幹後的茶葉經分篩、割去碎末、簸去黃片、剔雜後裝箱。
[0007]本發明生產的紅茶,有效成分含量高,色澤烏潤、味道別具一格、醇厚,受到消費歡迎與認可。
[0008]例2
紅茶的製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葉: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ニ葉的茶葉鮮葉;
(2)、將鮮葉直接送入180-200°C烘箱內,鼓熱風翻吹茶葉5-10分鐘,出葉;
(3)、將上述茶葉按3-4釐米攤於萎凋簾上,萎凋溫度為42-48°C,萎凋時間為1_2小吋,每隔10-15分鐘翻葉一次;
(4)、揉捻:將前述茶葉加入至50-60°C加熱鍋,熱揉20-30min;降溫至室溫,攤放3_4小時,再加入至70-80°C加熱鍋,熱揉5-10分鐘;
(5)、一次發酵:將揉捻後的茶葉攤放於發酵室內,攤葉厚度為8?10釐米,攤葉中間隔2-3釐米夾ー層荷葉,茶葉頂部用荷葉蓋住,發酵室溫度為23-28°C,發酵時間為2-3小時;
(6)、二次發酵:將一次發酵茶葉抖開,冷卻至室溫存放12-14小吋,再攤放於發酵室內,攤葉厚度為5-6釐米,發酵室溫度為35-39°C,發酵時間為2-3小時;
(7)、烘焙:將二次發酵後的茶葉在115-125°C下烘焙至含水量3-5%;
(8)、幹茶整理:將足幹後的茶葉經分篩、割去碎末、簸去黃片、剔雜後裝箱。
[0009]本發明荷葉夾層增加了茶葉發醇溫度,使得發酵徹底,改善ロ感,更醇厚。
【權利要求】
1.紅茶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選葉: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ニ葉的鮮葉; (2)、將鮮葉直接送入180-200°C烘箱內,鼓熱風翻吹茶葉5-10分鐘,出葉; (3)、將上述茶葉按3-4釐米攤於萎凋簾上,萎凋溫度為42-48°C,萎凋時間為1_2小吋,每隔10-15分鐘翻葉一次; (4)、揉捻:將前述茶葉加入至50-60°C加熱鍋,熱揉20-30min;降溫至室溫,攤放3_4小時,再加入至70-80°C加熱鍋,熱揉5-10分鐘; (5)、一次發酵:將揉捻後的茶葉攤放於發酵室內,攤葉厚度為8?10釐米,發酵室溫度為23-28 °C,發酵時間為2-3小時; (6)、二次發酵:將一次發酵茶葉抖開,冷卻至室溫存放12-14小吋,再攤放於發酵室內,攤葉厚度為5-6釐米,發酵室溫度為35-39°C,發酵時間為2-3小時; (7)、烘焙:將二次發酵後的茶葉在115-125°C下烘焙至含水量3-5%; (8)、幹茶整理:將足幹後的茶葉經分篩、割去碎末、簸去黃片、剔雜後裝箱。
【文檔編號】A23F3/06GK103444922SQ201310318218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6日
【發明者】汪學兵 申請人:安徽省霍山縣聚一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