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劇和電視劇的看法(網劇與電視劇有區隔)
2023-08-08 14:03:23
對網劇和電視劇的看法?來源:解放日報原標題:視頻網站首播電視劇可參評「飛天獎」,《我是餘歡水》等因只有備案號不能參評 網劇與電視劇有區隔?觀眾未必買帳,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對網劇和電視劇的看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對網劇和電視劇的看法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視頻網站首播電視劇可參評「飛天獎」,《我是餘歡水》等因只有備案號不能參評 網劇與電視劇有區隔?觀眾未必買帳
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一則第3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評獎工作通知引發關注:其中「參評範圍」增加「包括在全國性重點視頻網站首播的電視劇」。「網劇可參評飛天獎」登上微博熱搜,引發不少網友和從業者歡呼。他們認為近年來網絡平臺首播的好劇頻出,飛天獎將網劇納入評選範圍,標誌著對網劇專業度的認可。甚至有網友暢想入圍名單,《陳情令》《慶餘年》《錦衣之下》紛紛上榜。然而,並非所有網劇都能參評飛天獎,這是為何?網劇和電視劇,未來會不會「合二為一」?
《陳情令》不能參評飛天獎
正在愛奇藝播放的《我是餘歡水》在豆瓣得到7.4分,正在騰訊播出的《龍嶺迷窟》獲8.2分……不少網友期待,除了播放量、豆瓣評分等,也應在專業領域給精品網劇以認可。
自1981年開始評選的「飛天獎」,是中國電視劇行業的權威獎項,自2005年改為兩年一屆後,至今已舉行31屆。
「這次雖然增加在重點視頻網站上首播的電視劇,但強調的是『首播』而不是『播出』,而且最終仍是『電視劇』,說明仍須取得電視劇發行資格,可以在電視臺播放。」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無論在電視臺還是在網絡平臺播出,判斷是「電視劇」還是「網劇」身份,關鍵是片頭出片名時下方的一行小字:「電視劇有發行許可證號,一般在片名下方,有『劇審字』標誌;而網劇下方則是『備案號』。」
記者發現,在網站首播的熱門劇如《慶餘年》《親愛的,熱愛的》《錦衣之下》都有「劇審字」號,而正在熱播的《我是餘歡水》《陳情令》等則是「備案號」。
相當一段時期內,「上星劇」與「網播劇」無論是製作水準、參與演職人員、影響力等都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在一些觀眾印象裡,「網劇」與「粗製濫造」是畫等號的。但如今「網劇」已突破原先「網播劇」的範疇。「比如有些取得電視劇資格的劇作,因為等不到好的檔期,或片方更看好網絡平臺,所以選擇網上播出,《如懿傳》就是這樣的情況。」據業內人士介紹,很多品質優秀的電視劇還會選擇「星網齊播」,例如一季度收視「劇王」《安家》,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首播,騰訊視頻同步播出。
「這幾年網劇的製作越來越精良。」有業內人士以正在騰訊視頻播出的《鬼吹燈》系列為例,監製管虎導演過《老炮兒》《鬥牛》等電影,主演潘粵明、張雨綺都是知名度較高的演員。另一方面,原本被認為「網劇」製作方的視頻網站平臺,也出現在各類電視劇的製作名單中。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首播,榮獲第30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的《琅琊榜》,製作人就包括愛奇藝CEO龔宇。
「把網站首播的電視劇納入飛天獎評選,是與時俱進的決定。」興格傳媒事業發展部總監、製片人陳泉說,近兩年,廣電總局愈加強調「臺網同標」,即無論是上星劇還是網劇,從備案立項到播出審查,強調遵循同樣的評判標準。
陳泉認為,網絡每年消化的劇集數量一定大於電視臺。「就國內而論,二三線衛視採購能力不足,內容以重播劇為主,有能力消化新劇的衛視屈指可數,網絡必定是越來越重要的播出渠道。」
精品網劇質量不輸電視劇
如果說早期網劇難出佳作、觀眾群體小眾,那麼如今的精品網劇質量已完全不輸電視劇。在一些觀眾和業內人士看來,網劇與電視劇同場競技是必然趨勢。
「現在我家基本都用投影看劇,要說什麼是網劇、什麼是電視劇,對觀眾來說區別不大。」市民楊璇認為,不管哪個平臺播出、哪個機構發證,獎項的唯一標準應該是「好劇」:「在我看來只有好劇和爛劇之分。」
「單從製作工藝、水準上來說,兩者並沒有明顯區別。不一定電視劇就是大製作、網劇就只是小而美。」陳泉說,「在業內,大家更傾向於用劇集來指稱,不會刻意去區分是網劇還是電視劇。」實際上,隨著網劇質量的提升,播出渠道也更見融合趨勢。「『臺網同標』是鼓勵網劇提質的訊號;既然是同樣的標準,也就意味著應在同一標準下競爭與評獎。」
上海堃娛文化傳媒準備將自己製作的《鱷魚和牙籤鳥》送評「飛天獎」,該公司創始人、總裁李蓉認為,網劇評獎資格的認定,會鼓勵企業製作更加精良、符合時代氣息的故事。同時,流媒體內容在未來也會更加得到重視。
網劇電視劇應差異化競爭
市民陸歡一家最近為了正在播出的《我是餘歡水》吵翻了。陸歡覺得這是一部「難得的現實題材好劇」,但陸歡的媽媽和外婆堅持認為「非常難看」。
網劇與電視劇的差異仍然存在,這是由傳播媒體的受眾決定的。陳泉認為:「傳統的電視觀眾會偏熟齡一點,網絡觀眾偏向年輕化。平臺受眾愛看的內容不一樣,導致兩者在內容調性上有差別。」在陳泉看來,根據年輕用戶的收視習慣,網劇節奏會更快,懸疑、燒腦類的劇更適合在網絡上播出。同時,上星劇對劇集長度也有一定要求。例如《我是餘歡水》僅12集,這類短劇目前很難在電視上出現,「因為一天播兩集,體量不足一周」。
「現在網劇的方向會朝手機觀看發展,例如豎屏劇會越來越多。」從事網劇拍攝製作的趙先生告訴記者,未來網劇和電視劇可能出現明顯的差異,「評獎應該鼓勵創新探索和差異化競爭。」
「網劇製作和電視劇天然區別在於,電視劇成本可由電視臺負擔,但網劇從拍攝之初就要考慮廣告收入。」趙先生告訴記者,從單純的廣告植入到由演員為廣告商拍攝「小劇場」,網劇在為提升質量努力,「更多元的收入方式對提升網劇和電視劇質量有幫助。」
(記者 張熠 鍾菡 簡工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