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於屈原的議論文

2023-07-08 20:10:53 1

  一個屈原,可以看出人格的堅守、家國的選擇、傳統思想的弊病等多個問題,以下的關於屈原的議論文,可供閱讀參考。

  關於屈原的議論文1

  屈原是個薄臉皮的人。

  不得不承認,有的人是受不了一點世俗的沾染的,同時他希望受到命運的青睞,與同樣的高潔之士結朋交友。當以上兩條願望一條都不能實現時,清高的屈原也就決絕地離開了他認為的骯髒世界。

  姑且不論這死是否值得,單是這勇氣就足以讓後人尊敬。這是對自己人格的尊重,它表明自己是揀枝而棲的鳳凰,不能混混噩噩度世。

  屈原投江的心境應該是極度悲涼的,應該是冷靜的理智的,也是深思熟慮的,絕不是一時之衝動。既然已抱定了必死的決心,那麼何必性急?再看一眼楚國的大好河山吧,這是我的先人開闢的地方。秋風蕭瑟,西風漸緊,遠處的蘆葦與近處的蘆葦攜起手撐開了一張秋天的網,把整個人的愁苦攢緊,濃縮成一顆異常柔軟的心,這心一旦溶於汩羅,便把整條江水都染得苦澀,而水又是一脈相通的,任意一瓢水,都使楚人想起家國江山,想起不可攙回的結局,涕泗橫流。

  事情已經過去兩千年了,代代傳,傳代代,再加上喜歡「盲目愛國主義」的統治階級的宣傳,於是屈原就成了所謂愛國的典範。

  人們不會指責屈原的愛國,雖然那是更重視個人而不是更注重國家的時代,那是一個哪裡有幸福哪裡成就哪裡就是家國的朝代。「鳳凰翔於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像屈原這樣為出生之國而死的不多。

  接下來我要談談屈原的觀點問題,在屈原看來,只有鳳凰之類的高潔鳥類才能發表言論,庸鳥安分守己便是;駿馬是不必繩子拴的,跛驢當然是要幹活的。讀到這裡,我不禁為庸者叫不平,我同意給天才以自由發展的空間,但同時也應該尊重庸者,其實對庸者、對弱者的關注與尊重更能體現一個民族的人性美。中國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精英文化,從「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到「食盡人間千鍾粟,鳳凰何少爾何多」,說的仿佛都是陽春白雪不能與下裡巴人來往交心。

  從一個屈原,其實可以看出人格的堅守、家國的選擇、傳統思想的弊病等多個問題,不同於司馬遷的爽然自失,我倒是豁然開朗了。

  關於屈原的議論文2

  在我印象裡我一直都知道屈原這個人,和他的《離騷》,也僅此而已,從來沒讀過。不過,其實我還知道端午節吃粽子也是因為他。我到了學《離騷》(節選)的時候才真正對他有所了解,但也僅此而已,譬如他如何愛國如何志向高潔。但這些也只是從書上或聽說了解到的,不是我感悟出來的。讀《離騷》時我唯一的感覺就是他很自戀。

  但到了最近學的《屈原列傳》,我覺得我了解得更多一些了,但可能還是不夠深刻。最起碼我現在了解了他的才華非同凡人,人家自戀點也是有資本的。但那也就不再是因為他自戀,而是極力表達自身還保持的高潔的情操,不願與世俗同列。最讓我敬佩的其實是他最後的投江自殺。似乎古代太多名士對氣節十分看重,對於原則不會做出一點讓步,當現實與自己所堅持的某些東西衝突而又無力改變時,他們往往選擇死而不是妥協地苟活下去。屈原也是如此。當自己不被信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國家一步步衰弱,他沒有背叛它,而是以死表明對它的熱愛。有些人認為這樣太不值,也太固執,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似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更適合這樣的情境,而不是抱著石頭就跳進去了。

  可是我個人覺得他的選擇更加令人佩服。堅持自己的原則,堅持自己的信念,對於有些人來說這一個信念是他們活著的唯一支持力。當我不能堅持我的原則,我的信念時,生活於我已不再有意義了。這讓我想到原來的哥斯拉兄弟,做鞋對他們而言就是生命,如果不能用心做鞋,做自己想做的鞋,那就不活也不會妥協。信念已變成信仰,為它而活或為此而死都在所不辭。

  屈原也是如此。他堅持自己的高潔,對楚國的熱愛。當小人當道,懷王不再信任他時,他依舊忠心耿耿。當楚國拋棄了他時,他卻沒有放棄楚國,仍日日心繫懷王,心系楚國人民。當已無力回天,他選擇用死來表達自己的痛和對楚國的愛。你當他是固執吧,可正是他的固執成就了他。他的高潔孤傲傳誦至今,他的愛國之情讓歷代人所贊誦。

  世人皆濁,我只有以死來保守我的原則。這是一種氣節。

  而我非常敬佩甚至崇拜這種氣節。似乎在讀古文或了解歷史的時候總能遇到這樣的或相似的人。他們的這種品質吸引我想要了解他們,並敬佩他們。似乎這樣的氣節在如今不再有,這也是他們的時代更加令人神往。這應該就是我們不斷探尋、追隨古人事跡的原因吧,正如屈原,總能有讓我們的心為之震顫的地方。屈原用死捍衛了自己的氣節,自己的原則。我們因而敬佩他,緬懷他。

  因為人,總要有原則。

  關於屈原的議論文3

  擺在屈原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與世推移,另一條則是堅守節操。屈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二條。

  走到這一步,他需要極大的勇氣:他需要拋棄的是他的生命,他的國家。他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曾封他祖上為「屈」的那個家族血脈已經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衰敗。曾經侍奉的那個又蠢又荒誕的王最終竟要死在他國;新立的王又變本加厲,不但不再詔用他,反而加他貶得越遠越好。作為一名忠心為國的臣子,還有什麼好說的呢?不再為之而「屈」,只能投入自己幻想的那個世界中。按照禮來說,臣子未盡忠,這是大罪,屈原也心懷這種想法,即使在自己創造的那片淨土中,也不會掩蓋自己內疚與罪責之感。這就是堅定地一心為國的代價。堅守著那個崇高的志向,那份痛苦誰又能知呢?

  而放棄卻只在一念之間。漁父與屈原對話的場景仍歷歷在目。雖無法考證歷史上是否真有如此一回,卻又從側面表現出,當時的「聖人」們經常是與世推移的。「聖人」們飄然於世,過著最初的道家原型的生活。出事入世,隨心所欲,內心中空空如也,無欲無求,也能成為一方「聖人」,此樂何及!放棄操守正如洗澡一般簡單,一轉眼,心中都被衝走,毫無保留。這在屈原看來,是永遠不能接受的。「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多麼有氣勢對理想告白!內心被這樣的想法包圍,又怎麼會想著苟且偷生呢!苟且偷生又怎能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光呢!寧願在絕望中保全自我,也不會去做一名放棄道德、昧了良心的佞臣。

  屈原把這一切看得如此透徹。「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忠賢之士也會生不逢時。既然自己無法貢獻自己的力量,那麼沉入那不再會絕望的世界也比苟且又內疚地存於世更有意義。對未來抱有信心的人一定是會選擇堅守的。

  在他之後的幾百年,諸侯混戰,不再太平。直到司馬遷所處的漢朝建立,局勢才穩定下來。而與屈原相隔甚久的司馬遷也與屈原做出了相同的選擇。受了宮刑的他,堅守意味著守住志向,而放棄此時卻變為了死,死了就不用受這麼多的苦了,便解脫了,但這又有什麼意義呢?前人屈原正是因為覺得飄然於世無法實現人生價值才自沉汨羅,此時司馬遷只是以一個近似宦官的卑微身份,犯的又是恥辱之罪,人皆輕之如鴻毛,又怎能輕飄飄一句「不想活了」就斷送寶貴人生呢?這樣的人生是堅守還是放棄,便一目了然。面對災禍,司馬遷最終明了生死之義,堅守住他作為一個史官的價值。

  更遠一些,我想到了義大利的布魯諾。直到被燒死的那一刻,當狂風捲起烈火,一句「火併不能把我徵服!未來世界會了解我的價值的!」使頑固者們戰慄。堅持真理,堅定自己的原則,放棄一切向教會低頭的機會,他在歷史中的功績永世傳誦。

  這就是人類偉大的先人們所做的一切。面對現實的衝擊,堅持自我,永遠不放棄,才能走得更遠。

同类文章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裡爾格曾道:「現實與美好之間,總存在著一種古老的敵意」正如時代的快步之行與儀式緩步之舉,是拋棄傳統的儀式跟隨時代的腳步?或是止步聆聽儀式悠揚的聲音?  於我而言,我便傾於後者。儀式,古往今來是一件隆重而莊嚴的行為,古代帝王登基之莊重,彰顯了萬民、萬臣於皇帝之服從與皇帝至上之不可僭越。現代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篇一:學會放棄】  人生如水,人生難免跌宕起伏。人一旦經歷許多磨難之後,就會選擇放棄。放棄,新的開始。  磨難居於生活中,猶如空氣對於動植物,水對於魚,無處不在。面對這些磨難與挫折,也許我們會堅持到底、持之以恆,也許我們會放棄。  我們放棄了,並不代表我們向生活、自然,向我們自己認輸。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當今的社會已經邁入了一個高科技、多信息交流的時代,網絡也已經是不可缺少的了。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學習,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娛樂,最可惡的是,有些人利用網絡發布一些有害於社會、國家經濟、家庭以及人的生命的不良信息。  例如:在前幾年發生過一起網絡偷盜事件,就是幾名電腦高手利用網絡,向銀行的電腦防護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朋友,你注意天空嗎?你了解天空嗎?面對天空,你有過自己的思索嗎?下面為大家分享仰望天空作文,歡迎閱讀!  仰望天空作文1  蘭州,是我的家鄉。我從小在這裡長大,既體會過它的烈日當頭,也見過它的大雪飄飄。  聽爸爸說,以前的蘭州,空氣品質一度是全國最差的。原因就是西固化工廠排出的氣體不知為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下面小編整理的清明節議論文,歡迎來參考!  清明節議論文(1):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甦,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此時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母親就讓我換上軍色的春裝,帶著紙錢,領著我上墳去。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成就事業就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產生勇氣,下面小編整理的自信的議論文初中,歡迎來參考!  自信的議論文(1):  「自信就是成功的基石。」人說道。「自信能助人成功。」盧勤老師講道。「我不明白有自信會不會贏,但我明白沒有自信就必須會輸!」  小學時,我的成績頂呱呱,總就是名列前茅,深受老師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導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清明節見聞的議論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見聞(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在傳統的清明祭掃活動中,有很多不綠色環保的行為,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篇一: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春雨霏霏,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據媒體報導,清明節即將到來,很多地方以讀家書、寫家書等方式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導語:清明時節特有的雨絲欲斷還續,從遙遠的天邊無聲飄落在荒諒的山野。我的心也隨著這纏綿不斷雨絲,在微風中飄來飄去,永無定所之處。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清明節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個清明節到了,天空應時下起了雨。雨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那關於清明節也有許多的議論和看法,下面是小編整理了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