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平衡式互感器組成的高壓電機差動保護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14 04:08:36 2
專利名稱:一種自平衡式互感器組成的高壓電機差動保護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保護箱,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平衡式互感器組成的高壓電 機差動保護機構。
背景技術:
我國的中大容量電動機,通常電壓等級為3kv 10kv,功率為160kw lOOOOkw, 極數為2極 20極,被廣泛用於礦山、電力、機械、石油、化工、交通、城市供水等許多行業。 電機的繞組是電機的心臟,而繞組最薄弱的環節是繞組的端部,在現有的技術中,電機繞組 端部無加固物,其結構是在電機繞組端部外層套一隻外包絕緣的圓鋼,繞組的每支線圈被 綁在圓鋼上。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高壓電機接線盒(授權公告號CN 201219222Y),其盒底 板上具有三個分別用於連接U相導線、V相導線和W相導線的接線柱,盒底板上還安裝一個 導線隔離裝置,所述導線隔離裝置具有位於三個接線柱兩兩之間的隔線板,導線隔離裝置 由底板和垂直連接在底板上的兩塊彎折隔線板構成,底板連接在盒底板上,三根接線柱再 連接在底板上,兩塊彎折隔線板相對設置呈「Y」字形,兩彎折隔線板的豎直部分間隔形成一 個導線通道,彎折隔線板的彎折角度為120度。但是這種電機盒需要由六個電流互感器組 成,接線複雜,對互感器的技術性能要求極高,且動作不甚靈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自平衡式互感器組成的高壓電機差動保護機構,其主要是 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電機盒需要由六個電流互感器組成,接線複雜,對互感器的技術性 能要求極高,且動作不甚靈敏等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平衡式互感器組成的高壓電機差動保護機構,包括支架,所 述的支架上連接有三個自平衡式互感器,自平衡式互感器包括有固定在支架上的本體,本 體外端為圓形,其上開設有可穿接兩根電機線的通孔,自平衡式互感器上還開有徑向設置 的接線端。支架上連接三個自平衡式互感器,使得6根電機線可以分別穿接在三個自平衡 式互感器內,減少了互感器的數量,使得布線比較簡單,動作準確迅速。自平衡式互感器本 體上設有的通孔直徑要大於或等於兩根電機線的直徑,便於電機線穿入其內。作為優選,所述的三個自平衡式互感器交錯分布,最上方、最下方的兩個自平衡式 互感器處於同一平面上,這樣可以節約空間。作為優選,所述的接線端處的自平衡式互感器的外表面為斜面,便於接線端處的 接線頭接線。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自平衡式互感器為3個,減少了互感器的使用數目,布線簡 單,動作準確迅速,可以應用於高壓電機的差動保護中,結構簡單、合理。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中零部件、部位及編號支架1、自平衡式互感器2、通孔3、接線端4、斜面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實施例本例的一種自平衡式互感器組成的高壓電機差動保護機構,如圖1,有一 個支架,支架上連接有三個自平衡式互感器2,每個自平衡式互感器都包括有固定在支架上 的本體,本體外端為圓形,其上開設有可穿接兩根電機線的通孔3,自平衡式互感器上還開 有徑向設置的接線端4,接線端4處的自平衡式互感器2的外表面為斜面5。三個自平衡式 互感器2交錯分布,最上方、最下方的兩個自平衡式互感器處於同一平面上。使用時,只需將六根電機線兩兩穿接在三個自平衡式互感器2內即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並不局限於 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內,所作的變化或修飾皆涵蓋在本實用新 型的專利範圍之中。
權利要求一種自平衡式互感器組成的高壓電機差動保護機構,包括支架(1),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架(1)上連接有三個自平衡式互感器(2),自平衡式互感器包括有固定在支架上的本體,本體外端為圓形,其上開設有通孔(3)穿兩根電機線,自平衡式互感器上還開有徑向設置的接線端(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平衡式互感器組成的高壓電機差動保護機構,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三個自平衡式互感器(2)交錯分布,最上方、最下方的兩個自平衡式互感器處於 同一平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自平衡式互感器組成的高壓電機差動保護機構,其 特徵在於所述的接線端(4)處的自平衡式互感器(2)的外表面為斜面(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保護箱,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平衡式互感器組成的高壓電機差動保護機構。其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電機盒需要由六個電流互感器組成,接線複雜,對互感器的技術性能要求極高,且動作不甚靈敏等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支架(1),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架(1)上連接有三個自平衡式互感器(2),自平衡式互感器包括有固定在支架上的本體,本體外端為圓形,其上開設有可穿接兩根電機線的通孔(3),自平衡式互感器上還開有徑向設置的接線孔(4)。
文檔編號H02K5/22GK201708521SQ20102016849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23日
發明者周霖, 祁同剛, 程雙九 申請人:浙江佳為節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