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真空乾燥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23 08:12:26 3
專利名稱:一種真空乾燥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乾燥儀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真空乾燥器。
背景技術:
物質的乾燥是實驗和研究中必要的手段,乾燥物質的方法有多種多樣。目前,在實驗室中主要採用普通乾燥器和真空乾燥器來乾燥物質,但普通乾燥器由於其乾燥效率不高且所需時間長,一般用於保存易吸溼的藥品。現有真空乾燥器是採用抽真空來乾燥,乾燥效率雖然比普通乾燥器高,但只有一層乾燥劑,乾燥效率仍然不夠高;另外,抽真空或通向大氣時,抽氣口直接與乾燥物相連,常因氣流大而容易將乾燥物衝散,造成乾燥物的損失或破壞乾燥物的晶體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乾燥器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乾燥效率高,能吸收水和其他溶劑,抽真空時氣流不會衝擊乾燥物的真空乾燥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真空乾燥器,包括底部乾燥塔、樣品乾燥池、頂部乾燥塔和頂蓋;底部乾燥塔上端與樣品乾燥池下端密封連接,樣品乾燥池上端與頂部乾燥塔下端密封連接,頂部乾燥塔上端與頂蓋下端密封連接;所述樣品乾燥池的底部有一隔膜層;所述頂部乾燥塔的底部有一隔膜層;所述頂蓋的頂部有一帶開關的真空接頭。
上述底部乾燥塔上端與樣品乾燥池下端密封連接、樣品乾燥池上端與頂部乾燥塔下端密封連接、頂部乾燥塔上端與頂蓋下端密封連接均是採用磨砂密封連接。
樣品乾燥池底部的隔膜層上放置有待乾燥的樣品,乾燥的物質可用小的玻璃器皿盛裝,也可用濾紙包裹,可以根據需要來選擇;底部乾燥塔用於放置乾燥劑,吸收來自樣品乾燥池的水分或其他溶劑,乾燥劑可根據樣品的性質來選擇,一般選擇吸收性能好且不會破壞樣品的物質。
為了提高幹燥的效率,在樣品乾燥池的上部連接處,增加了頂部乾燥塔,其底部也有一層隔膜層,上面可放置乾燥劑,用於吸收來自樣品乾燥池的水分或其他溶劑。
頂部乾燥塔還可作為抽真空及與大氣相通時的緩衝間,緩衝氣流所帶來的衝力,避免衝擊樣品,衝散和破壞乾燥樣品的晶體結構;頂蓋上部有一帶開關的真空接頭,用於抽真空,抽真空時可根據需要選擇真空泵或水泵來抽氣。
頂蓋的作用在於可以打開將乾燥劑放入頂部乾燥塔,另一個作用是增加抽真空及與大氣相通時的緩衝間,緩衝氣流所帶來的衝力。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真空乾燥器採用雙層乾燥,提高了乾燥效率;可根據需要放置不同的乾燥劑,可以除去水也可除去其他溶劑;增加的頂部乾燥塔避免了抽真空時可能會對樣品造成衝擊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真空乾燥器裝置簡單、製作成本低、乾燥效率高,適用於實驗室合成物、提取物、分析試劑等的乾燥。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中的剖面線表示磨砂密封連接。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真空乾燥器,包括底部乾燥塔1、樣品乾燥池2、頂部乾燥塔3和頂蓋4;底部乾燥塔1上端與樣品乾燥池2下端磨砂密封連接,樣品乾燥池2上端與頂部乾燥塔3下端磨砂密封連接,頂部乾燥塔3上端與頂蓋4下端磨砂密封連接;樣品乾燥池2的底部有一隔膜層5;頂部乾燥塔3的底部有一隔膜層6;頂蓋4的頂部有一帶開關的真空接頭7。
將乾燥劑放置底部乾燥塔1內,接上有磨砂口的樣品乾燥池2,然後用濾紙包裹需乾燥的物質,放入樣品乾燥池2底部的多孔隔膜層5上,再接上頂部乾燥塔3,將乾燥劑放置在微孔隔膜層6上,接上頂蓋4。在其真空接頭7接上真空泵,抽成真空。
權利要求1.一種真空乾燥器,包括底部乾燥塔(1)和樣品乾燥池(2);底部乾燥塔(1)上端與樣品乾燥池(2)下端密封連接,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頂部乾燥塔(3)和頂蓋(4),樣品乾燥池(2)上端與頂部乾燥塔(3)下端密封連接,頂部乾燥塔(3)上端與頂蓋(4)下端密封連接;所述樣品乾燥池(2)的底部有一隔膜層(5);所述頂部乾燥塔(3)的底部有一隔膜層(6);所述頂蓋(4)的頂部有一帶開關的真空接頭(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乾燥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部乾燥塔(1)上端與樣品乾燥池(2)下端密封連接、樣品乾燥池(2)上端與頂部乾燥塔(3)下端密封連接、頂部乾燥塔(3)上端與頂蓋(4)下端密封連接均是採用磨砂密封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乾燥儀器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真空乾燥器。包括底部乾燥塔、樣品乾燥池、頂部乾燥塔和頂蓋;底部乾燥塔上端與樣品乾燥池下端密封連接,樣品乾燥池上端與頂部乾燥塔下端密封連接,頂部乾燥塔上端與頂蓋下端密封連接;所述樣品乾燥池的底部有一隔膜層;所述頂部乾燥塔的底部有一隔膜層;所述頂蓋的頂部有一帶開關的真空接頭。本實用新型的真空乾燥器採用雙層乾燥,提高了乾燥效率;可根據需要放置不同的乾燥劑,可以除去水和其他溶劑;增加的頂部乾燥塔避免了抽真空時可能會對樣品造成衝擊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真空乾燥器裝置簡單、製作成本低、乾燥效率高,適用於實驗室合成物、提取物、分析試劑等的乾燥。
文檔編號B01L3/00GK2859410SQ20052012101
公開日2007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23日
發明者許旋, 羅一帆 申請人:華南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