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面自行車的製作方法
2023-07-31 21:00:06 2
全地面自行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全地面自行車。它包括前輪和後輪;所述前輪和後輪分別並列設置有同軸等直徑的左、中、右三個輪圈;所述前輪和後輪的輪徑為2.5~3.5英寸;所述左、中、右三個輪圈相鉚接或焊接,所述中輪圈設置有一組輻條,所述輻條中心嵌置有金屬軸套;所述左、右輪圈分別設置有輪胎;所述全地面自行車的車輪外端面由左、右輪圈輪胎和中輪圈組合形成為內凹的軌道形狀。該自行車採用三輪圈、雙輪胎、單組輻條結構,並採用輕質鋁型材質,自行車輪徑只有3.0英寸,行車時抗陷能力強,同時又具有很好的輕便性。
【專利說明】全地面自行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裝置,特別是一種採用三輪圈、雙輪胎、單組輻條,抗陷能力增強的沙灘或沙漠自行車。
[0002]
【背景技術】
[0003]目前,沙灘自行車大都沿用增加輪胎觸地面積的方式來提高抗陷能力和穩定性,如自行車的知名品牌喜德盛,其沙灘自行車的車輪輪徑達到了 4.0英寸,但仍不能取得較好的抗陷效果,只是採用了輕質材料,使得相當笨重的沙灘車具有省力輕便的優勢。如何在保持自行車的輕便性,同時又增加自行車的抗陷能力,一直是業內人士研究的技術難題,但直到現在仍沒有很好的突破。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目前山地自行車的輪徑過大,自行車輕便性差的不足,提供一種全地面自行車,該自行車通過採用輕質鋁型材,自行車採用三輪圈、雙輪胎、單組輻條,同時自行車輪徑只有3.0英寸,該全地面自行車抗陷能力強,同時又能具有很好的輕便性。
[0005]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6]本實用新型全地面自行車包括前輪和後輪;
[0007]作為改進,所述前輪和後輪分別並列設置有同軸等直徑的左、中、右三個輪圈;
[0008]作為改進,所述前輪和後輪的輪徑為2.5^3.5英寸;
[0009]進一步,所述左、中、右三個輪圈相鉚接或焊接,所述中輪圈設置有一組輻條,所述輻條中心嵌置有金屬軸套;
[0010]進一步,所述左、右輪圈分別設置有輪胎;
[0011]所述全地面自行車的車輪外端面由左、右輪圈輪胎和中輪圈組合形成為內凹的軌道形狀,自行車行車時,所述軌道能收容沙粒及細小的路面物體並緊固,使得自行車行車時的穩定性大大增強。
[0012]本實用新型全地面自行車,其有益效果有:
[0013]1、採用三輪圈、雙輪胎、單組輻條結構,抗陷能力增強;
[0014]2、採用輕質鋁型材,自行車輪徑為2.5^3.5英寸,具有很好的輕便性;
[0015]3、輪圈和輪胎結實,且易於維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實施例的輪圈與輪胎結合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實施例輪圈與輪胎形成為內凹的軌道形狀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1-2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9]本實用新型全地面自行車包括前輪和後輪;
[0020]所述前輪和後輪分別並列設置有同軸等直徑的左輪圈1、中輪圈2、右輪圈3 ;
[0021]所述前輪和後輪的輪徑為3.0英寸;
[0022]所述左輪圈1、中輪圈2、右輪圈3相焊接,所述中輪圈設置有一組輻條6,所述輻條中心嵌置有金屬軸套7 ;
[0023]所述左輪圈設置有輪胎4、、右輪圈設置有輪胎5 ;
[0024]所述全地面自行車的車輪外端面由左、右輪圈輪胎和中輪圈組合形成為內凹的軌道形狀,自行車行車時,所述軌道能收容沙粒及細小的路面物體並緊固,使得自行車行車時的穩定性大大增強。
[0025]以上已將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說明,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範圍,即凡依本申請範圍所作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全地面自行車,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前輪和後輪; 所述前輪和後輪分別並列設置有同軸等直徑的左、中、右三個輪圈; 所述前輪和後輪的輪徑為2.5^3.5英寸; 所述全地面自行車的車輪外端面由左、右輪圈輪胎和中輪圈組合形成為內凹的軌道形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面自行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左、中、右三個輪圈相鉚接或焊接,所述中輪圈設置有一組輻條,所述輻條中心嵌置有金屬軸套;所述左、右輪圈分別設置有輪胎。
【文檔編號】B60B11/00GK203974388SQ201420266709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3日
【發明者】劉光運 申請人:劉光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