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摩託車的擋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31 19:34:16 1
專利名稱:兩輪摩託車的擋風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兩輪摩託車的擋風裝置,特別是涉及提高了騎手上半身的擋風效果的兩輪摩託車的擋風裝置。
作為先有技術的兩輪摩車的擋風裝置,有日本專利第2527188號公報中所記載的(參照
圖15和圖16)。其中,兩輪摩託車01的風擋010由上半部010e和下半部010f組成。上半部010e從前叉05的上部前方覆蓋操縱手柄02的前方和上方,上部設有合成樹脂的擋風玻璃010g。而且,在圍住該擋風玻璃010g的左右的上半部010e的左右外框部010h的下部,分別設有外風導入口010a,從該外風導入口010a導入的外風在設於左右外框部010h的內表面上的導氣管010i(參照圖16)內流動,從其噴出口010j高速流出,藉此把沿風擋010的上表面流向後方的外風向上方趕走,對僅被限制成風擋010形狀的流動引起的外風的風壓進行補償,以便緩和騎手感受到的風壓感。此外,該風擋010,其上半部010e和下半部010f都被固定、支持在車架上。
在這種結構中,由於兩輪摩託車01是比較大型的,因而可以把風擋010固定地支持在操縱手柄02以外的車身上,但是在沒有配備用來支持風擋的車身結構的小型兩輪摩託車、特別是小輪摩託車中,則無法配備這樣的風擋,因此,希望通過減輕對騎手的風壓來改善駕乘環境(乘車的舒適性)。此外,由於特別設置了導氣管010I,所以結構變得複雜。
於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如圖17所示,把風擋的上半部(以下簡單地說成風擋時是指風擋的上半部)010減小到必要的最小限度。當把它設置成安裝在前操縱手柄罩08上、以便覆蓋前操縱手柄罩08的前上表面的向後上方傾斜的面、並保護配備在操縱手柄02的中央部的車速表(圖中未畫出)時,就可以把風擋用於小型兩輪摩託車上,能得到擋風效果,而且風擋所受的風壓小,但是,由於沒有設置對僅受風擋010的形狀限制的流動引起的外風的風壓進行補償的機構,所以流過風擋010上表面的外風,吹到騎手腹部的局部A,就產生了風壓感。這裡,09是後操縱手柄罩,該後操縱手柄罩09與上述前操縱手柄罩08組成操縱手柄罩07。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改善駕乘環境的兩輪摩託車的擋風裝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如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發明是一種兩輪摩託車的擋風裝置,該裝置設有成一體地覆蓋操縱手柄和車速表的操縱手柄罩,在上述操縱手柄的中央部設有車速表,其特徵在於,把上述操縱手柄罩的上表面做成從這操縱手柄罩的前中央部到上述車速表的前方部向後上方的傾斜面,用小型的風擋覆蓋該傾斜面的上方,而且在該風擋上設置外氣導入口。
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發明,由於是按上述這樣構成的,所以能將風擋縮小到必要的最小限度,能固定、支持在操縱手柄罩上,因而能用於小型兩輪摩託車上,不再感到局部的風壓,而且由於用設在風擋上的外氣導入口所導入的外風,在風擋與操縱手柄罩上表面的向後上方傾斜面之間流動,一邊把沿著風擋的上表面向後方流動的外風向下方引入、一邊與之合流、形成比較大的流束,分散地吹到騎手腹部的較大的區域,所以能對僅被限制成風擋形狀的流動引起的外風的風壓進行補償,使騎手感受到的局部風壓感得到緩和,能改善駕乘環境。
此外,由於在風擋上不特別需要設置對由外氣導入口所導入的外風進行導向的導氣管,所以能將結構簡化,而且這外風還可以起到防止風擋內側結霧的作用。
由於將權利要求1記載的發明做成如權利要求2記載的那樣,所以能更好地取得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述效果。
又由於將權利要求1或2記載的發明做成如權利要求3記載的那樣,所以能擴大騎手的前方視野,可以提高運行的安全性。
圖1是設有本申請的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3記載的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的擋風裝置的兩輪摩託車的局部概略主視圖。
圖2是圖1所示的兩輪摩託車中,包含操縱手柄在內的前方部分的局部概略側視圖。
圖3是圖1所示的兩輪摩託車中,從車座看到的以操縱手柄和操縱手柄罩為中心的車身部分的主視圖。
圖4是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前操縱手柄罩的局部主視圖。
圖5是上述前操縱手柄罩的左側視圖。
圖6是上述前操縱手柄罩的局部俯視圖。
圖7是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從車座看到的後操縱手柄罩的主視圖。
圖8是上述後操縱手柄罩的左側視圖。
圖9是上述後操縱手柄罩的局部俯視圖。
圖10是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風擋的局部主視圖。
圖11是上述風擋的局部剖切左側視圖。
圖12是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說明擋風裝置的作用的概略透視圖。
圖13是說明擋風裝置的作用的概略左側視14是說明擋風裝置的作用的概略左側視圖,附帶表示了風吹到騎手上的狀況。
圖15是設有先有技術的擋風裝置的兩輪摩託車的透視圖。
圖16是附設在圖15所示的擋風裝置上的導氣管的透視圖。
圖17是說明先有技術的擋風裝置的作用的概略左側視圖,是與圖14同樣的圖。
圖中符號說明1-兩輪摩託車,2-操縱手柄,3-操縱手柄轉軸,4-車架前管,5-前叉,6-前輪,7-操縱手柄罩,8-前操縱手柄罩,9-後操縱手柄罩,10-風擋,10a-外氣導入口,11-前大燈,12-車速表。
下面就著圖1至圖14中所圖示的對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3記載的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加以說明。
圖1是從前方看到的設有本實施方式中的擋風裝置的兩輪摩託車的局部概略主視圖,圖2是該前部的局部概略側視圖,圖3是從車座看到的以操縱手柄和操縱手柄罩為中心的車身部分的主視圖。
在這些圖中,兩輪摩託車1的操縱手柄2成一體地固定在操縱手柄轉軸3的頂部上,該操縱手柄轉軸3能轉動自如而不能軸向移動地軸支承在車架的前管部4上,其下端連接在左右一對前叉5上,使前輪6可以轉向。再者,11是前大燈。
操縱手柄2的周圍,除了握持部分之外的大部分由操縱手柄罩7所覆蓋,該操縱手柄罩7由前操縱手柄罩8和後操縱手柄罩9構成。而且這操縱手柄罩7,是用螺栓等把後操縱手柄罩9螺紋固定在被固定在操縱手柄2上的安裝機構上(圖中未畫出),由螺栓等把前操縱手柄罩8螺紋固定在後操縱手柄罩9上,由凸部與凹部的嵌合關係來固定,作成整體地固定、支持在操縱手柄2上。
這裡,圖4至圖6畫出上述前操縱手柄罩8的細節,而圖7至圖9畫出上述後操縱手柄罩9的細節。
在這些圖中,前操縱手柄罩8的兩側面8a的後緣8b,搭在後操縱手柄罩9的上表面9a的左右端部的前緣9b之上,螺釘穿過在前緣9b上形成的孔9c被插入在後緣8b上所形成的螺孔8c中,把後緣8b與前緣9b螺釘連接著。此外,前操縱手柄罩8的向後上方傾斜的中央面8d的後緣8e,搭在後操縱手柄罩9的上表面9a的中央部的前緣9d之下,突出設置在前緣9d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正後方的上表面9a的內側的突起9e嵌入後緣8e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的孔8f中,使後緣8e與前緣9d連接著。這樣一來,前操縱手柄罩8的上方部與後操縱手柄罩9的上方部相連接,形成操縱手柄罩7的頂部7a。
這裡,上述後操縱手柄罩9的上表面9a,如圖9所示,整個做成細長的帶狀,其中央部向前方突出,其兩端部向後方後退,而且,形成稍微指向斜下方的形狀。
另外,把前操縱手柄8的向後上方傾斜的中央表面8d的下端(向後上方傾斜的起端)作為操縱手柄7側視的略靠前的中央部(參照圖2)。
此外,上述操縱手柄罩7的頂部7a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被凹陷成細長的盆地狀,其開口部由後操縱手柄罩9的上表面9a及中央面9f所包圍,其底部被挖成大致呈細長的梯形,形成開口9g,在該開口9g中安裝著覆蓋車速表12(參照圖3)的透明罩。而且,在該開口9g的下部空間裡,收容著被固定在操縱手柄2上的車速表本體(圖中未畫出)。
包圍著如上所述地形成的盆地狀凹陷的傾斜面9h,其前後面被形成細長的帶狀,其左右面被形成寬幅狀,結果,上述前操縱手柄罩8的向後上方傾斜的中央面8d,其後端部在將上述傾斜面9h的細長帶狀的前面與同樣細長的帶狀的上表面9a合起來隔開的很小距離內,達到上述車速表12的前方部分。
此外,向斜後方敞開的U字形的細長傾斜面8h,把前操縱手柄罩8的兩側面8a與被夾在這兩個側面8a中的下部中央面8g連接於中央面8d,在該傾斜面8h上設有多個用來螺紋固定後述的風擋10的螺孔8I。
上述前操縱手柄罩8的中央面8d的下方中央部分,側面看大體L字形地凹陷,其角部被填補,形成細長的帶狀壁面8j。而且,在壁面8i上挨靠著與後述風擋10的外氣導入口10a連設的加強肋10b的下部壁面的前端。藉此,使外氣從該加強肋10b,沿著與壁面8j連續的傾斜面8k、中央面8d的上表面流動,並順利地向後流出。
風擋10,如圖10和圖11詳細所示的那樣,大體呈梯形的平板的長邊側在中央部分留出大體與短邊側的長度相同的長度,做成左右端部向下方彎曲的形狀。在其下方中央部分,在與上述前操縱手柄罩8的中央面8d的下方中央部分大體對應的部分上,形成正面看大體呈細長的口狀的外氣導入口10a。而且,在該外氣導入口10a處,在其後方,連續地設置著圍繞這外氣導入口10a全周的短筒狀的加強肋10b。加強肋10b的下部壁面比另一壁面長,以便把外氣向上方引導。其前端如上所述,與前操縱手柄罩8的中央面8d的下方中央部分形成的細長的壁面8i相接觸。
在上述風擋10的左右端部的前後,與被設置在上述前操縱手柄罩8的傾斜面8h上的螺孔8i相對應地,形成螺釘插入用的孔10c。而且,該風擋10由合成樹脂製造,使其能起到輕質的擋風玻璃的作用。
如上所述構成的風擋10,與上述前操縱手柄罩8的中央面8d、傾斜面8k和U字形傾斜面8h的上方緊靠著,藉助通過孔10c、把螺釘旋入U字形傾斜面8h的螺孔8i,如圖1和圖2所示地被安裝固定在操縱手柄罩7上。藉此,前操縱手柄罩8的向後上方傾斜的中央面8d和傾斜面8k的上方由風擋10覆蓋著。
下面,說明如上所述地被安裝固定在操縱手柄罩7上的風擋10的作用。
在圖12至圖14中,在兩輪摩託車行進時,外風Wo沿著風擋10的上表面流動並向後方流出,吹到騎手的腹部上。同時,外風Wi從風擋10的外氣導入口10a被導入到風擋10內,如上所述,從與外氣導入口10a連續地設置的加強肋10b,沿著傾斜面8k、中央面8d的上表面流動,一邊受風擋10的內壁面限制,一邊描著彎曲的流線順利地向後方流出而吹到騎手的腹部。這時,向後方流出的外風Wi,一邊把同樣從風擋10向後方流出的外風Wo稍微向下方拉入,一邊形成作為整體的較大流線束,分散緩和地吹到騎手腹部的較廣的區域B上。
由於風擋10具有上述的這種作用,本實施方式中的擋風裝置,與不具備外氣導入口10a的先有技術的擋風裝置(參照圖17)相比,能對被限制成風擋10形狀的流動引起的外風的風壓進行補償,騎手感受到的風壓感被良好地緩和。由此,改善了駕乘環境,提高乘車的舒適性。
此外,由於風擋10被縮小到必要的最小限度,所以能很容易地固定、支持在操縱手柄7上,因而,可以用於小輪摩託車等小型兩輪摩託車上,而且騎手還不會局部地感受到風壓。
此外,由於在風擋10上不特別需要設置對由外氣導入口10a所導入的外風進行導向的導氣管,所以能將結構簡化。另外,該外風Wi還能起到防止風擋10內側結霧的作用。
還由於風擋10由合成樹脂製造,能起到輕質的擋風玻璃的作用,所以能擴大騎手的前方視野,能提高運行的安全。
權利要求
1.一種兩輪摩託車的擋風裝置,該裝置設有成一體地覆蓋操縱手柄和車速表的操縱手柄罩,在該操縱手柄的中央部設有上述的車速表,其特徵在於把上述操縱手柄罩的上表面做成從該操縱手柄罩的前中央部到上述車速表的前方部向後上方的傾斜面,用小型的風擋覆蓋該傾斜面的上方,而且在該風擋上設置外氣導入口的。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輪摩託車的擋風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兩輪摩託車是騎手的腹部位於相對於上述風擋正後方的小輪摩託車。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兩輪摩託車的擋風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風擋被做成由合成樹脂製成的擋風玻璃。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在兩輪摩託車上的擋風裝置,它能提高騎手上半身的擋風效果。它設有成一體地覆蓋操縱手柄2和車速表的操縱手柄罩7,在這操縱手柄2的中央部設有上述的車速表,它是把上述操縱手柄罩7的上表面做成從這操縱手柄罩7的前中央部到上述車速表的前方部向後上方的傾斜面,用小型的風擋10覆蓋該傾斜面的上方,而且在該風擋10上設置外氣導入口10a。
文檔編號B62J17/00GK1182027SQ9712060
公開日1998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1997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1996年11月7日
發明者小川正明, 高見規丈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