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讀後感
2023-07-15 07:25:48 1
篇一:南轅北轍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南轅北轍》這個寓言故事,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
這個故事講了: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南轅北轍」的事情。環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今社會,向人們呼籲保護環境的人有無數,可是,人們卻充耳不聞。連倡導人們保護環境的人,自己都沒有做到,那麼,其他人就更不會做到了。相信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的空氣有多麼的清新,環境有多麼的美麗,多麼的潔淨啊!而我們這兒呢?滿街都是飄飛的塑膠袋,一次性的瓶瓶罐罐。我們大家都生存在這個環境中,就要使這兒變得最美麗,不讓它被汙染。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篇二:南轅北轍讀後感
大家一定聽說過《南轅北轍》這個故事吧!想必大家都有很多的感受。今天,我帶領大家再來回顧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從前有一個人要從魏國到楚國卻不向南走而向北走,路人三次相勸,卻遭到了他的三次反駁。最終,不管他的東西再好,也再也不會到楚國去了。
這個成語原指本來要想南走卻駕著車向北走,後來也比喻行動和目的截然相反。
從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到了:有許許多多的人在做事的時候,往往不能樹立準確的目標,而導致自己盲目行動,卻什麼好處也撈不著,得到了一個相反的結果。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自己本來要去楚國,要向南走。卻非得往北走,就離他的目標越來越遠。所以,我們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自己該往哪走,不該往哪走。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是在努力,還是徒勞無獲的。
我們為什麼要樹立準確的目標呢?
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向著我們的目標前進,從而我們才會走得正確,不會迷失方向。如果我們不明確自己的目標的話,就會亂走一氣,東撞撞,西撞撞,把自己走的迷迷糊糊的,就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所以,我們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向著我們的目標前進吧!
篇三:南轅北轍讀後感 郭宸佑
打開三年級的語文課本,有一則寓言故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南轅北轍》。
故事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於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最後離楚國越來越遠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記得以前,爸爸媽媽不反對我玩電腦。我覺得我的爸爸媽媽真開明啊!於是,我便總在電腦前呆著。我尤其愛玩電腦遊戲——賽爾號。我帶著一群精靈去廝殺,每次都節節勝利。我們班很多同學都要認我為師傅呢。這種感覺真爽啊!因此,每天只要一放學,我就狂奔回去,迅速打開電腦廝殺起來。
要是玩累了,我就打開錄像看起動畫片來。《喜羊羊與灰太狼》《海霸王》《貓和老鼠》……都是我的最愛!爸爸媽媽見我這樣,開始著急起來。他們總提醒我不要沉迷於電腦,要多看書,注意保護自己的眼睛。沉浸其中的我,完全沒把爸媽的忠告放在欣賞。
不久,考試成績下來了。看到試卷上的分數,我驚呆了。爸爸火冒三丈,把我的賽爾號刪除了。我慚愧極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我想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於是,我捧起了課本,裡面的詞語我卻搞不懂了。我跑去問媽媽。媽媽說:「你這麼喜歡玩電腦,那要電腦告訴你答案吧!」
不好意思再問下去的我,只好再次打開電腦。我百度一下,這個詞語的意思馬上出來了。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爸爸、媽媽要我玩電腦,是想讓我知道要把電腦當成學習的工具,而不是玩具啊!
如果我再不聽爸爸的勸告,那和南轅北轍裡的那個離楚國越來越遠的人又有什麼兩樣呢!
篇四:《南轅北轍》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南轅北轍》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一個人本來要往南邊走,卻駕車往北行,這樣馬跑的越快,錢帶的越多,駕車技術越好,偏離目的地就會越遠。 比喻行動和目的是截然相反的,行動越賣力,離目標反而會越遠。
讀完了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了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在暑假裡,我在學拉丁舞,老師教了一套舞蹈,結果我回到家練習的時候,把一重要的地方跳錯了,到比賽時,那段舞蹈和舞伴跳不到一起,結束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改了過來。這使我明白了,作為現代人的我能夠發現問題,及時改正,不至偏離目標太遠。
結合生活實際,我在想,我們班裡也有這種人,其實很聰明,也想學習好,就是改不了上課說話,下課貪玩的壞毛病,結果每次考試都考不好。我希望他們能及時改正,因為現在還不算太晚。
看完這篇文章,我知道那個楚國人不聽朋友的勸告,執意往北邊走,就離目標越遠,最後的那五個「越」告訴了我們那個人的結局。希望我們引以為戒,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篇五:南轅北轍讀後感
很久以前一個魏國人要去楚國,楚國在魏國的南邊,可他讓北面飛跑而去,朋友奇怪,提醒他說楚國在南邊,他仍然不聽勸告堅持往北走。朋友心裡想他硬往北走離楚國越遠,如果聽我的勸告就走對方向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你的行動和目的相反的話,是不會成功的,就永遠達不到目的,就會前功盡棄了。
篇六:《南轅北轍》讀後感
從前有個人,準備去楚國去,本來應該往南走,卻認為往北走也能走到。這就是南轅北轍的故事。讀了「南轅北轍」這個成語,楚國在南邊,他偏要往北走,而且他還說自己的馬跑得快,可是馬跑得越快楚國就越遠了。
這個成語是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做事應該要搞清楚目標再去做。
篇七:《南轅北轍》讀後感
讀了南轅北轍這個故事,我知道了無論做什麼事,首先要確定方向,這樣才能發揮自己有利的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再有利的條件,也會讓自己離目標越來越遠,所以我們一定要認準方向,走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