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的製作方法
2023-08-05 23:28:01 1
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包括板體、導體、第一防護元件、第二防護元件、接地層與電源層。板體具有第一面、第二面以及貫穿孔。導體配置於貫穿孔內。第一防護元件配置於第一面上。第二防護元件配置於第二面上,且第一防護元件與第二防護元件通過導體電性連接。接地層位於板體內,且配置於第一面與第二面之間。電源層位於板體內,且配置於接地層與第二面之間。其中,接地層及電源層與貫穿孔相分離。
【專利說明】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印刷電路板,特別是涉及一種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
【背景技術】
[0002] -般筆記本計算機輸出入埠(I/O Port)的防止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設計的方法,均通過導電泡棉(Gasket)將靜電通過I/O埠連接器傳 遞或疏通到機殼上的接地位置。但是,若機殼有公差問題或生產工廠製造工程能力有變 化時,會導致I/O埠連接器上的導電泡棉壓縮量不足,常常會造成量產階段電磁兼容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測試失敗。
[0003] 而且此種通過導電泡棉防護靜電方式需增加輔料費用,並且針對筆記本計算機的 主機板測試抗靜電耐受度時,可以發現主機板的靜電耐受度質量不佳,因此即使增加輔料 作為最短的放電路徑,靜電防止能力的效果也是有限。
[0004] 由於I/O埠連接器幾乎設置於統設備的外圍位置,並且容易被使用者觸摸到, 故I/O埠連接器較容易受到人體接觸的靜電幹擾。因此常用的靜電的防止方法,幾乎採 用讓靜電放電能量能在最短的放電路徑旁路到大地接地端點,而不致對內部的電子電路造 成傷害。因此一般在設計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時,都會在印刷電路 板的板邊周圍製作防護環(Guard Ring),其主要是防止靜電的影響,使靜電放電能量能有 最短的放電路徑,同時隔離出電子電路路徑,避免造成影響。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提供關於一種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藉以有效達到印刷電路板的連 接器的靜電放電(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 EMI)的保護作用。
[0006] 本發明提出一種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包括板體、導體、第一防護元件、第 二防護元件、接地層與電源層。板體具有第一面與相對第一面的第二面以及貫穿孔。導體 配置於貫穿孔內。第一防護元件配置於第一面上。第二防護元件配置於第二面上,且第一 防護元件與第二防護元件通過導體電性連接。接地層位於板體內,且配置於第一面與第二 面之間。電源層位於板體內,且配置於接地層與第二面之間。其中,接地層及電源層與貫穿 孔相分離。
[0007] 在一實施例中,前述接地層與貫穿孔相分離第一距離,電源層與貫穿孔相分離第 二距離,且第一距離小於第二距離。
[0008] 在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一距離大於2毫米。
[0009] 在一實施例中,前述接地層與貫穿孔相分離第一距離,電源層與貫穿孔相分離第 二距離,且第一距離與第二距離相同。
[0010] 在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一距離大於2毫米。
[0011] 在一實施例中,前述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還包括連接器。此連接器配置於 第一防護元件上,且電性連接第一防護元件。
[0012] 本發明一種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包括板體、導體、第一防護元件、第二防 護元件、接地層與電源層。板體具有第一面與相對第一面的一第二面以及貫穿孔。導體配 置於貫穿孔內。第一防護元件配置於第一面上。第二防護元件配置於第二面上。接地層位 於板體內,且配置於第一面與第二面之間,其中接地層、第一防護元件與第二防護元件通過 導體電性連接。電源層位於板體內,且配置於接地層與第二面之間。
[0013] 在一實施例中,前述電源層更與貫孔保持一距離,此距離介於0. 5毫米至1毫米之 間。
[0014] 在一實施例中,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還包括連接器。此連接器配置於第一 防護元件上,且電性連接第一防護元件。
[0015] 本發明所揭示的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藉由於板體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上分 別配置第一防護元件及第二防護元件,且第一防護元件及第二防護元件通過穿過板體的貫 穿孔內的導體電性連接。另外,將配置於板體內的電源層及接地層與貫穿孔相分離相同或 不同的距離、或將接地層與第一防護元件及第二防護元件通過導體電性連接,或是進一步 在接地層與第一防護元件及第二防護元件通過導體電性連接時,將電源層與貫穿孔相分離 一距離。此外,藉由第一防護元件及第二防護元件與第三防護元件相分離設置。如此一來, 可有效達到印刷電路板的靜電放電的保護作用。
[0016] 以上的關於本
【發明內容】
的說明及以下的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 的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更進一步的解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圖1為本發明的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的示意圖;
[0018] 圖2為圖1的AA線的剖面示意圖;
[0019] 圖3為圖1的AA線的另一剖面示意圖;
[0020] 圖4為圖1的AA線的又一剖面示意圖;
[0021] 圖5為圖1的AA線的再一剖面示意圖。
[0022] 附圖標記
[0023] 100:印刷電路板 110:板體
[0024] 111 :第一面 112 :第二面
[0025] 113:貫穿孔 120、210 :導體
[0026] 130 :第一防護元件140、220 :第二防護元件
[0027] 150、230:接地層 160、240:電源層
[0028] 170 :連接器 180 :第三防護元件
[0029] D1、D3:第一距離 D2、D4:第二距離
[0030] D5 :距離
【具體實施方式】
[0031]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的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悉 相關技術的人員了解本發明的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權利 要求書及附圖,任何熟悉相關技術的人員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的目的及優點。
[0032] 以下所列舉的實施例中,將以相同的標號代表相圖或相似的元件。
[0033] 請參考圖1所示,其為本發明的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的示意圖。請參考圖2 所示,其為圖1的AA線的剖面示意圖。印刷電路板100包含板體110、導體120、第一防護 元件130、第二防護元件140、接地層150、電源層160、連接器170以及第三防護元件180。
[0034] 板體110具有第一面111與相對第一面111的第二面112以及貫穿孔113。導體 120配置於貫穿孔113內。其中,導體120例如為銅箔、焊錫或螺絲等。第一防護元件130 配置於第一面111上,且位於板體110的邊緣。第二防護元件140配置於第二面112上,且 位於板體110的邊緣。其中,第一防護元件130與第二防護元件140通過導體120電性連 接。
[0035] 接地層150位於板體110內,且配置於第一面111與第二面112之間。電源層160 位於板體110內,且配置於接地層150與第二面112之間。連接器170配置於第一防護元 件130上,且電性連接第一防護元件130。第三防護元件180用以與連接器170以外的電子 元件電性連接,以對前述電子元件進行靜電放電的防護。第一防護元件130、第二防護元件 140及第三防護元件180例如可以防護環(Guard Ring)來實施。
[0036] 在本實施例中,接地層150及電源層160與貫穿孔113相分離。接地層150與貫 穿孔113相分離第一距離D1,而電源層160與貫穿孔113相分離第二距離D2。並且,第一 距離D1小於第二距離D2。進一步來說,第一距離D1例如大於2毫米(mm)。另外,連接器 170例如為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 USB)連接器。如此一來,藉由上述的配 置方式,本實施例的印刷電路板1〇〇仍可有效達到對連接器170的靜電放電的保護作用。
[0037] 另外,印刷電路板100還包括有第一信號層與第二信號層。第一信號層配置於板 體110的第一面111上,也即第一信號層與第一防護元件130配置於同一層上,並且第一信 號層例如配置於第一防護元件130相對板體110的邊緣的另一側。第二信號層配置於板體 110的第二面112上,也即第二信號層與第二防護元件140配置於同一層上,並且第二信號 層例如配置於第二防護元件140相對板體110的邊緣的另一側。
[0038] 請參照圖3所示,其為圖1的AA線的另一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板體110及其 相關元件的配置大致上與圖2所示的實施例相同,故相同的元件及其對應的描述可參考圖 1及圖2的說明,故在此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接地層150及電源層160仍與貫穿孔113 相分離。其中,接地層150與貫穿孔113相分離第一距離D3,而電源層160與貫穿孔113相 分離第二距離D4,並且第一距離D3與第二距離D4相等。進一步來說,第一距離D3例如大 於2毫米(mm)。
[0039] 請參考圖4,其為圖1的AA線的又一剖面示意圖。請合併參考圖1及圖4,印刷電 路板100包含板體110、導體210、第一防護元件130、第二防護元件220、接地層230、電源層 240、連接器170以及第三防護元件180。
[0040] 板體110具有第一面211與相對第一面211的第二面212以及貫穿孔213。導體 210配置於貫穿孔213內。其中,導體210例如為焊錫或螺絲等。第一防護元件130配置於 第一面211上,且位於板體110的邊緣。第二防護元件220配置於第二面212上,且位於板 體110的邊緣。
[0041] 接地層230位於板體110內,且配置於第一面211與第二面212之間。其中,接地 層230、第一防護元件130與第二防護元件220通過導體210電性連接。電源層240位於板 體110內,且配置於接地層230與第二面212之間。連接器170配置於第一防護元件130 上,且電性連接第一防護元件130。第三防護元件180用以與連接器170以外的電子元件電 性連接,以對前述電子元件進行靜電放電的防護。如此一來,藉由上述的配置方式,本實施 例的印刷電路板100仍可有效達到對連接器170的靜電放電的保護作用。
[0042] 請參考圖5,其為圖1的AA線的再一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板體110及其相關 元件的配置大致上與圖4所示的實施例相同,故相同的元件及其對應的描述可參考圖1及 圖4的說明,故在此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電源層240更與貫穿孔213保持一距離D5, 並且此距離介於0. 5毫米至1毫米之間。如此一來,藉由上述的配置方式,本實施例的印刷 電路板100仍可有效達到對連接器170的靜電放電的保護作用。
[0043] 本發明的實施例所揭示的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藉由於板體的第一面及第 二面上分別配置第一防護元件及第二防護元件,且第一防護元件及第二防護元件通過穿過 板體的貫穿孔內的導體電性連接。另外,將配置於板體內的電源層及接地層與貫穿孔相分 離相同或不同的距離、或將接地層與第一防護元件及第二防護元件通過導體電性連接,或 是進一步在接地層與第一防護元件及第二防護元件通過導體電性連接時,將電源層與貫穿 孔相分離一距離。此外,藉由相第一防護元件及第二防護元件與第三防護元件分離設置,並 將連接器配置於第一防護元件上且與第一防護元件電性連接。如此一來,可有效達到印刷 電路板的靜電放電的保護作用。
【權利要求】
1. 一種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板體,具有一第一面與相對該第一面的一第二面以及一貫穿孔; 一導體,配置於該貫穿孔內; 一第一防護元件,配置於該第一面上; 一第二防護元件,配置於該第二面上,且該第一防護元件與該第二防護元件通過該導 體電性連接; 一接地層,位於該板體內,且配置於該第一面與該第二面之間;以及 一電源層,位於該板體內,且配置於該接地層與該第二面之間; 其中,該接地層及該電源層與該貫穿孔相分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其特徵在於,該接地層與該貫 穿孔相分離一第一距離,該電源層與該貫穿孔相分離一第二距離,該第一距離小於該第二 距離。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距離大於2 毫米。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其特徵在於,該接地層與該貫 穿孔相分離一第一距離,該電源層與該貫穿孔相分離一第二距離,該第一距離與該第二距 離相同。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距離大於2 毫米。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其特徵在於,還包括: 一連接器,配置於該第一防護元件上,且電性連接該第一防護元件。
7. -種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板體,具有一第一面與相對該第一面的一第二面以及一貫穿孔; 一導體,配置於該貫穿孔內; 一第一防護元件,配置於該第一面上; 一第二防護元件,配置於該第二面上; 一接地層,位於該板體內,且配置於該第一面與該第二面之間,其中該接地層、該第一 防護元件與該第二防護元件通過該導體電性連接;以及 一電源層,位於該板體內,且配置於該接地層與該第二面之間。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其特徵在於,該電源層更與該 貫孔保持一距離,該距離介於0. 5毫米至1毫米之間。
9.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靜電放電的印刷電路板,其特徵在於,還包括: 一連接器,配置於該第一防護元件上,且電性連接該第一防護元件。
【文檔編號】H05F3/02GK104219868SQ201310210771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30日
【發明者】黃榮哲, 蔡俊宏, 黃振榮, 沈宜威, 吳政豫 申請人:英業達科技有限公司,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