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距離綜採工作麵皮帶機的製作方法
2023-08-05 15:32: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皮帶機,具體為一種長距離綜採工作麵皮帶機。
背景技術:
隨著大採高工藝在煤礦的應用,綜採工作面設計時順槽巷的長度大大增加,往往大於 2000 米,最長達到了 2900 米。原先使用的 1.4米膠帶機設計運距為 2000 米。當順槽巷道長度超過 2000 米時,往往通過設計兩部 1.4 米膠帶機的方式來解決運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在跨越運輸大巷等盤區大巷 地段必須設計配套轉載溜,才能將工作面煤流輸送至盤區皮帶上。這樣的配置方式不僅增加了設備投入,還增加了煤流轉載點,並且增加了崗位人員,同時回採 過程中還需拆除第二部膠帶機,延伸第一部膠帶機,生產工藝較為複雜繁重,投入極高。但是生產廠家又無法及時研製出相應的長距離皮帶機。就需要我們進行現場改造開發新型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膠帶運輸機運輸距離短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長距離綜採工作麵皮帶機。
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長距離綜採工作麵皮帶機,包括機尾滾筒、卸載滾筒,以及連接在機尾滾筒、卸載滾筒之間的運輸皮帶、皮帶支架,皮帶支架上設有託輥架,託輥架上設運輸皮帶,所述的皮帶支架分為機尾支架,中間架以及機頭支架,在中間架下設有卷帶部,液壓漲緊裝置及儲帶部,驅動部,在驅動部和機頭支架之間設有龍門架和延伸架。
所述的驅動部為四電機驅動,所述的卸載滾筒轉軸直徑為240-260mm,在卸載滾筒內部設有加強筋。
本實用新型對膠帶機原的設計方案進行了優化與改進,通過增加龍門架和延伸架以及接長皮帶的方式,使順槽 1.4 米帶式輸送機運輸距離最遠達到了 2900 米,實現了綜採工作面順槽膠帶機一部化運輸,大大簡化了工藝,提高了效率。
根據大採高工作面 2500t/h 運輸能力的要求及順槽巷道長度、坡度情況,同時考慮傳動效率等因素,計算長距離運輸情況下膠帶機的驅動能力。經計算,要使運輸距離超過 2500 米,驅動功率不小於 1300kW,因此,膠帶機驅動電機配套4*400 kW 主電機。通過對膠帶機進行整體受力分析,分析顯示膠帶機在卸載部受到的張力最大。因此,對卸載滾筒及卸載架進行了加強設計。該滾筒在壁厚,加強筋及中間軸等部件進行了加強改進,提高了承載能力。使工作面順槽出煤運輸設備減少,所需崗位人員減少;設備成本投入降低;緩解了綜採工作面設備檢修的工作壓力。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皮帶機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3為現有驅動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驅動結構示意圖;
圖5為卸載滾筒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尾支架、2-機尾滾筒、3-運輸皮帶、4-託輥架、5-卸載滾筒、6-機頭支架、7-驅動部、8-液壓漲緊裝置及儲帶部、9-卷帶部、10-中間架、11-龍門架、12-延伸架、13-出煤橫川、14-盤區皮帶巷、15-盤區大巷、16-順槽皮帶巷、17-驅動電機、18-閘盤、19-驅動電機、20-轉軸、21-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意,一種長距離綜採工作麵皮帶機,包括機尾滾筒2、卸載滾筒5,以及連接在機尾滾筒、卸載滾筒之間的運輸皮帶3、皮帶支架10,皮帶支架上設有託輥架4,託輥架上設運輸皮帶,所述的皮帶支架分為機尾支架1,中間架10以及機頭支架6,在中間架10下設有卷帶部9,液壓漲緊裝置及儲帶部8,驅動部7,在驅動部7和機頭支架6之間設有龍門架11和延伸架12。
如圖4所示意,所述的驅動部7為四電機驅動,所述的第四臺驅動電機19安裝於驅動部的閘盤18上。
即在現有驅動部的閘盤18上再連接一臺驅動電機19。如圖5所示意,所述的卸載滾筒5的轉軸20直徑為240-260mm,在卸載滾筒內部設有加強筋21。
本裝置順利跨越盤區大巷,在膠帶機頭段跨越盤區大巷15,設計了龍門架11同時以風橋的方式跨越了大巷,同時設置了膠帶延伸段,將膠帶機卸載部及驅動部分開布置,保證的膠帶機的完整運行。並且通過對膠帶機 CST 的 PLC 控制程序進行優化,實現多驅動的功率平衡,以使 皮帶機上所有部件的負載和應力最小。在控制程序中設計多個 PID 控制迴路來實現各驅動電機負載均勻分配。主要包括加速度控制 PID、主驅壓力控制 PID、從 驅功率控制 PID。當多驅中的某一臺主電機被選定為主驅後,其輸出軸速度傳感 器提供初級反饋值用來控制皮帶機的加速度,主驅壓力控制 PID 使離合壓力控制 在滿速時所需的範圍內,而從驅功率控制 PID 將使從驅始終跟隨主驅功率,達到平衡狀態。通過實際運行情況看,主電機功率平衡精度高,基本能控制在 2%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