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火龍果種植方法與流程
2023-07-27 16:30:46 1
本發明涉及種植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火龍果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火龍果為熱帶植物,喜光耐陰、耐熱耐旱、喜肥耐瘠,其莖貼在巖石上亦可生長,植物株抗風力極強,只要支架牢固可抗颱風,火龍果可以適合多種土質,平地、水田、山坡或者旱地均可栽培,聚氣生根、生命力強壯。火龍果因其美容和保健的雙重功效,在近年來日益成為了備受好評的水果。火龍果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投入、多年收益,且病蟲害少,粗生易長,生長成本低、市場需求量大、經濟效益好,故也被稱作21世紀最佳經濟作物。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火龍果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整地:將火龍果種植地土壤採用三層不同土壤相結合,最上層土壤採用黏質土,中間層土壤採用壤土,最下層土壤採用沙質土,將廢棄茶葉渣烘乾至含水量在35-40%之間,然後進行搗爛,將搗爛後的廢棄茶葉渣與最上層黏質土均勻混合到一起,密封處理10-15天,即可,將質量配比為65%的有機肥、5%的硅藻土、30%的氮磷鉀複合肥與中間層壤土均勻混合到一起,表面噴灑質量濃度為0.12%的抗壞血酸鈉,以表層土壤全部溼潤為準,密封處理10-15天,即可,將牛大力根、雞骨草葉、葉下珠、蛇莓、麥仙翁均勻混合到一起,得到混合料,將混合料與水按1:20質量比例混合,加熱至沸騰,轉小火煎熬30分鐘後,自然冷卻至室溫,將濾液和濾渣分離,將濾液保存待用,將濾渣放置到溫度為30℃、空氣相對溼度為70%的環境達到平衡後,向濾渣中植入濾渣質量0.3%的乾酵母,攪拌均勻後,靜置3-4天,然後將濾渣與最下層沙質土均勻混合到一起,將經過處理的黏質土、壤土和沙質土按上中下的次序平鋪三層,即得火龍果種植地;(2)育苗:將飽滿的無損的火龍果種子灑在最上層的黏質土上,噴灑清水後使用保鮮膜覆蓋,2~3天後待88%以上的種子發芽後,去除保鮮膜,,每天保持噴灑兩次清水,每次間隔8小時,待4~5周後株苗高度達6~8cm時即可定植種植;(3)定植:使用柱式栽培法種植火龍果,在上述火龍果種植地上均勻插立半徑為4cm、高度為1.8m的柱子,柱子行間距為1.8×1.2m,每根柱子周圍栽培4棵秧苗,秧苗的根部的深度為2~3cm,相鄰兩顆秧苗的間距為10cm,定植第一天澆完水後,過兩天再開始澆第二次水;定植成活率能提高到96%以上;(4)生長期:在環境溫度高於24℃的晴天時每天上午澆一次清水,下午澆一次質量濃度為0.15%的碳酸鈉溶液,在環境溫度介於16~24℃的晴天時每兩天澆一次清水,在最高溫度低於16℃的晴天時每3天澆一次質量濃度為0.18%的碳酸鈉溶液,在陰雨天氣不澆水並及時排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短生長期,促進火龍果植株的生長發育;(5)開花授粉:在株苗種植10-11個月後開始開花,使用自然授粉與人工授粉結合的方式進行授粉,人工授粉後第三天,再採用步驟(1)中製得的濾液與水按1:20質量比例混合噴灑,每隔三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3-4次,可以明顯提高座果率;(6)結果:在謝花後26-28天果實成熟,待90%以上的果實由青色轉變為紫紅色即可採摘果實。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將搗爛後的廢棄茶葉渣與最上層黏質土按1:200質量比例均勻混合到一起。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將質量配比為65%的有機肥、5%的硅藻土、30%的氮磷鉀複合肥與中間層壤土按1:100質量比例均勻混合到一起,其中有機肥包括人糞、牛糞、雞糞、秸稈中兩種或者多種組合。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的將重量份為牛大力根5、雞骨草葉1、葉下珠1、蛇莓3、麥仙翁4均勻混合到一起,得到混合料。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將濾渣與最下層沙質土按1:150質量比例均勻混合到一起。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將經過處理的黏質土、壤土和沙質土按上中下的次序平鋪三層,黏質土層厚度為1-2釐米,壤土層厚度為2-3釐米,沙質土層厚度為10-12釐米。本發明採用黏質土、壤土和沙質土三層土壤作為火龍果種植地,並且分別對這三層土壤進行處理,能極大的促進種植的火龍果二級側生根及三級側生根的生長,能夠使得火龍果根系向四周擴散式生長發育,有利於增強根系的整體密度,並且更加便於火龍果細毛根充分吸收養分及水分,從而促進火龍果植株的生長發育,達到了火龍果結果早、成熟早、供應期長的目的。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火龍果種植方法具有天然無公害、成本低收益高、病蟲害發生率低,經濟實用、符合生長規律、全程悉心照顧等優點,整個生長周期中大大減少肥料使用量,相較於普通火龍果種植施加的肥料使用量減少了40-50%,火龍果的產量還提高了10-15%,本發明具有果實產量高、植株抗病性強、適合大面積種植的優點,能夠克服大風時易折斷造成的植株死亡的缺點,並且所結的果實較大且重,水分足,甜度高,口感好,品質佳。具體實施方式一種火龍果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整地:將火龍果種植地土壤採用三層不同土壤相結合,最上層土壤採用黏質土,中間層土壤採用壤土,最下層土壤採用沙質土,將廢棄茶葉渣烘乾至含水量在35-40%之間,然後進行搗爛,將搗爛後的廢棄茶葉渣與最上層黏質土均勻混合到一起,密封處理10-15天,即可,將質量配比為65%的有機肥、5%的硅藻土、30%的氮磷鉀複合肥與中間層壤土均勻混合到一起,表面噴灑質量濃度為0.12%的抗壞血酸鈉,以表層土壤全部溼潤為準,密封處理10-15天,即可,將牛大力根、雞骨草葉、葉下珠、蛇莓、麥仙翁均勻混合到一起,得到混合料,將混合料與水按1:20質量比例混合,加熱至沸騰,轉小火煎熬30分鐘後,自然冷卻至室溫,將濾液和濾渣分離,將濾液保存待用,將濾渣放置到溫度為30℃、空氣相對溼度為70%的環境達到平衡後,向濾渣中植入濾渣質量0.3%的乾酵母,攪拌均勻後,靜置3-4天,然後將濾渣與最下層沙質土均勻混合到一起,將經過處理的黏質土、壤土和沙質土按上中下的次序平鋪三層,即得火龍果種植地;(2)育苗:將飽滿的無損的火龍果種子灑在最上層的黏質土上,噴灑清水後使用保鮮膜覆蓋,2~3天後待88%以上的種子發芽後,去除保鮮膜,,每天保持噴灑兩次清水,每次間隔8小時,待4~5周後株苗高度達6~8cm時即可定植種植;(3)定植:使用柱式栽培法種植火龍果,在上述火龍果種植地上均勻插立半徑為4cm、高度為1.8m的柱子,柱子行間距為1.8×1.2m,每根柱子周圍栽培4棵秧苗,秧苗的根部的深度為2~3cm,相鄰兩顆秧苗的間距為10cm,定植第一天澆完水後,過兩天再開始澆第二次水;定植成活率能提高到96%以上;(4)生長期:在環境溫度高於24℃的晴天時每天上午澆一次清水,下午澆一次質量濃度為0.15%的碳酸鈉溶液,在環境溫度介於16~24℃的晴天時每兩天澆一次清水,在最高溫度低於16℃的晴天時每3天澆一次質量濃度為0.18%的碳酸鈉溶液,在陰雨天氣不澆水並及時排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短生長期,促進火龍果植株的生長發育;(5)開花授粉:在株苗種植10-11個月後開始開花,使用自然授粉與人工授粉結合的方式進行授粉,人工授粉後第三天,再採用步驟(1)中製得的濾液與水按1:20質量比例混合噴灑,每隔三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3-4次,可以明顯提高座果率;(6)結果:在謝花後26-28天果實成熟,待90%以上的果實由青色轉變為紫紅色即可採摘果實。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將搗爛後的廢棄茶葉渣與最上層黏質土按1:200質量比例均勻混合到一起。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將質量配比為65%的有機肥、5%的硅藻土、30%的氮磷鉀複合肥與中間層壤土按1:100質量比例均勻混合到一起,其中有機肥包括人糞、牛糞、雞糞、秸稈中兩種或者多種組合。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的將重量份為牛大力根5、雞骨草葉1、葉下珠1、蛇莓3、麥仙翁4均勻混合到一起,得到混合料。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將濾渣與最下層沙質土按1:150質量比例均勻混合到一起。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將經過處理的黏質土、壤土和沙質土按上中下的次序平鋪三層,黏質土層厚度為1-2釐米,壤土層厚度為2-3釐米,沙質土層厚度為10-12釐米。對比採用普通沙質土種植火龍果與本發明配製的火龍果種植地種植的火龍果,統計發芽率與定植成活率:發芽率%定植成活率%本發明99.297普通沙質土8890表1通過表1可以看出,採用本發明配製的火龍果種植地種植的火龍果發芽率和定植成活率明顯增高。對比本發明中授粉後第三天噴灑清水與噴灑本發明步驟(1)中配製的濾液,統計座果率:座果率%授粉後第三天噴灑清水88授粉後第三天噴灑本發明步驟(1)中配製的濾液95授粉後第二天噴灑本發明步驟(1)中配製的濾液92授粉後第二天噴灑清水88表2通過表2可看出,授粉後第三天噴灑本發明步驟(1)中配製的濾液能提高火龍果的座果率。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