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應力鬆弛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27 13:21:46 2
專利名稱:電纜應力鬆弛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纜應力松馳裝置。
背景技術:
交聯電纜在絕緣擠包和交聯過程中處在熱狀態和壓力狀態,平均溫度高達200°C,表 面最高溫度達到了 280°C,壓力達10bar,絕緣擠包和交聯完成後進行水冷卻或氮氣冷卻, 冷卻用水或氮氣溫度不超過35t:,冷卻時從電纜的表面開始向中間冷卻,導致外層先冷卻 固化後的電纜在內層冷卻後無法收縮,使此加工過程造成絕緣中及絕緣和導體間存在巨大 的應力,通過自然條件存放一段時間,此應力也不能消除。由於電纜質量控制的需要,此 應力不消除將會影響到產品的使用性能,嚴重的甚至導致電纜不合格而報廢。國外儘管開 發出了在線應力松馳裝置,但價格昂貴而且效果不佳。同時電纜在交聯過程中因交聯劑的 分解而產生大量的氣體,在交聯過程中在高壓的作用下無法揮發出來,需要在自然環境把 下緩慢揮發,自然存放的時間會很長,而且受氣溫的影響明顯。對縮短生產周期而言是個 很大的障礙。電纜應力松馳裝置既是因為這兩種需要而開發。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纜應力松馳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電 纜應力大,性能降低的缺陷。
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纜應力松馳裝置,外形是一個大箱體,箱體四周有保溫層, 底部裝有電纜小車,箱體頂部開有2個加熱換氣口,通過循環風機和加熱器連通,所述的 循環風機上還裝有排氣裝置,所述的箱體頂部內部吊裝若干個熱電偶,所述的熱電偶的控 制氣安裝在箱體外殼上的電器控制櫃中。
所述的箱體的門上也有一層保溫層。
所述的熱電偶為3個。
電纜中的應力產生是由於熱膨脹係數較高的交聯聚乙烯材料在冷卻過程中,由於電纜 表面溫度與冷卻媒介之間的溫度差巨大而導致外層先冷卻凝固無法收縮,而內層在逐漸冷 卻時收縮對外層形成的拉力。通過電纜應力鬆弛裝置,對電纜進行加熱,使電纜絕緣達到 一個合適的溫度並保持一定時間,使己經冷卻的絕緣層重新熱膨脹,通過溫度與時間的共 同作下使應力得到消除。並通過空氣熱循環確保熱量在整個裝置內均勻一致,通過保溫措 施能有效防止熱量喪失,通過電腦自動化有效控制溫度的恆定。然後通過溫度控制使之在
去氣箱內緩慢冷卻,避免應力的再次產生。去氣從原理上而言,是通過絕緣材料分子運動 使之逐漸從電纜中揮發出去。但分子運動因溫度的不同,其水平是不一樣的,溫度高的情 況下其運動快,相反則運動慢,所以通過提高環境溫度能使絕緣材料的分子運動加快,從 而快速去除絕緣中的氣體。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用性好,不需要與現有有生產線相連接,不用對現有設備進 行改動;同時具有去除應力和去氣功能;工作時間可以更具需要自由控制,實用方便,效 果良好;而且應為降溫緩慢,再冷卻時不會產生新的應力。
圖l 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 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 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 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
實施例1
如圖所示, 一種電纜應力松馳裝置,外形是一個大箱體,箱體四周有保溫層3,底部 裝有電纜小車l,箱體頂部開有2個加熱換氣口,通過循環風機5和加熱器4連通,所述 的循環風機5上還裝有排氣裝置6,所述的箱體頂部內部吊裝3個熱電偶7,所述的熱電 偶7的控制氣安裝在箱體外殼上的電器控制櫃中2,所述的箱體的門上也有一層保溫層。
權利要求1.一種電纜應力松馳裝置,其特徵是外形是一個大箱體,箱體四周有保溫層(3),底部裝有電纜小車(1),箱體頂部開有2個加熱換氣口,通過循環風機(5)和加熱器(4)連通,所述的循環風機(5)上還裝有排氣裝置(6),所述的箱體頂部內部吊裝若干個熱電偶(7),所述的熱電偶(7)的控制氣安裝在箱體外殼上的電器控制櫃中(2)。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纜應力松馳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箱體的門上也有一層保溫 層。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纜應力松馳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熱電偶(7)為3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纜應力鬆弛裝置,外形是一個大箱體,箱體四周有保溫層(3),底部裝有電纜小車(1),箱體頂部開有2個加熱換氣口,通過循環風機(5)和加熱器(4)連通,所述的循環風機(5)上還裝有排氣裝置(6),所述的箱體頂部內部吊裝若干個熱電偶(7),所述的熱電偶(7)的控制氣安裝在箱體外殼上的電器控制櫃中(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用性好,不需要與現有有生產線相連接,不用對現有設備進行改動;同時具有去除應力和去氣功能;工作時間可以更具需要自由控制,實用方便,效果良好;而且應為降溫緩慢,再冷卻時不會產生新的應力;能廣泛的用於電纜線製造企業。
文檔編號H01B13/00GK201072674SQ200720074178
公開日2008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28日
發明者傅偉文, 溫尚海, 陳永明 申請人:浙江球冠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