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多向固定支架的鋼筋混凝土內模的製作方法
2023-08-11 08:40:16 1
專利名稱:帶多向固定支架的鋼筋混凝土內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帶多向固定支架的鋼筋混凝土內模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樓板用內模,特別涉及一種在現澆空心樓板技術中使用
的鋼筋混凝土內模。背景技術:
鋼筋混凝土內模,是用於製造混凝土樓板結構的重要構件,其主要作用在於可以 掏空砼,減少樓板的結構重量,同時還可以改善樓板結構的受力性能。現澆空心樓板一般包 括有鋼筋砼、空心內模、空心內模的兩端由堵頭封堵,空心內模裹含於現澆鋼筋混凝土中, 的薄壁管之間形成肋,肋與肋之間有鋼筋連接,因此由空心膜、鋼筋及砼的現澆鋼筋砼空心 樓板具有良好的受力與傳力性能。現有的現澆空心樓板的內模一般採用擱置空心管或胎模 構件等,目前工程上主要採用水泥管、紙管、金屬管等空心管材料,但這些內模普遍存在如 下缺點 (1)安裝不便,需要另加固定內模的連接件,施工效率低; (2)內模的位置難以按設計要求定位,施工過程中在浮力和衝擊力的作用下,內模 容易移位; (3)抗浮力能力差。內模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因排開混凝土而受到浮力和衝擊力 的作用下,內模可能上浮,甚至整個樓板上拱或變形; (4)安裝成本高。由於施工程序繁瑣,工效低,且需另設固定內模的連接件而增加 了工程的成本; (5)目前工程上用到的內模多採用水泥管,重量大、不便於運輸、易破損。而金屬管
造價太高,紙管強度不足,難以承受施工荷載和砼壓力,均不夠理想。
(6)帶單向自穩型的,由於其固定方向單一,無法滿足多方向固定要求。 因此,如何解決內膜的安裝,定位,抗浮力及穩定性等問題已經成為空心樓板施工
中的一項重要的技術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定位方便、不易產生移位、施工容易、能獲得更
大的樓板空心率的帶多向固定支架的鋼筋混凝土內模。 —種帶多向固定支架的鋼筋混凝土內模,包含空心筒體和兩端的端蓋,所述端蓋
的底部設有定位腳,定位腳上設有卡槽和連接孔,所述空心筒體為擬圓形筒體,其截面形狀 為將圓形的頂部和底部的圓弧削去部分形成上下平直、左右兩邊為圓弧的擬圓形。 所述端蓋為與空心筒體截面相對應的擬圓形,其左右兩邊的圓弧段位置設有至少
一對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設有定位孔。 所述端蓋上的固定支架設置為兩對。 所述端蓋的內壁沿徑向均勻設置有若干個固定支撐。 所述空心筒體為PVC片材經超聲波焊接而成。
3[0016] 本實用新型在結構上將現有技術中混凝土內模的空心筒體由圓柱改為擬圓形柱, 其頂部和底部呈水平狀,可方便施工布置麵筋與水電穿管;與採用圓柱型混凝土內模相比, 在同樣的板厚要求下,樓板空心率更高,可以大大節省材料,並且不會影響結構設計要求; 內模兩端的端蓋上帶有能滿足多方向與鋼筋連接的定位腳和固定支架,因此在樓板布筋時 不需另設大量固定內模的連接件,通過內模端蓋自帶的多向安裝支架與鋼筋網連為一體, 板底鋼筋網通過固定鐵絲與內模連為一體,由於安裝支架能承受足夠的拉力,內模與板底 鋼筋網連接可靠,在浮力和施工過程中的震搗力的作用下,內模不會因此而移動或上浮,抗 衝擊和抗浮能力強,自穩定性好,不需要另設抗浮鋼筋。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鋼筋混凝土內模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鋼筋混凝土內模的端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鋼筋混凝土內模的端蓋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鋼筋混凝土內模的端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鋼筋混凝土內模與樓板鋼筋連接時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鋼筋混凝土內模與樓板鋼筋連接時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中A部位的節點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8是採用現有技術圓柱型內模的樓板結構截面示意圖。 圖9是採用本實用新型鋼筋混凝土內模的樓板結構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同時參閱圖1、2、3和4,是本實用新型的帶多向固定支架的混凝土內模的結構 示意圖,一種帶多向固定支架的鋼筋混凝土內模,包含空心筒體1和兩端的端蓋2,所述空 心筒體1為擬圓形空心筒體筒體,其截面形狀為將圓形的頂部和底部的圓弧削去部分形成 上下平直、左右兩邊為圓弧的擬圓形狀,該空心筒體為PVC片材經超聲波焊接而成。所述端 蓋2與空心筒體1的截面相對應成擬圓形,端蓋2的底部設有兩個定位腳21,定位腳21的 下端與端蓋相平行方向設有卡槽211和連接孔212,端蓋2的左右兩邊的圓弧段的上部和中 部位置相對設置兩對固定支架23,所述固定支架23上設有定位孔24。如圖3所示,端蓋2 的背面沿徑向均勻設置有4個固定支撐22。 請參閱圖5、6和7,是本實用新型的帶多向固定支架的鋼筋混凝土內模與樓板鋼 筋連接時的結構示意圖,鋼筋混凝土內模的一般是安裝固定在板底鋼筋31和板頂鋼筋32 之間的,板底鋼筋31和板頂鋼筋32根據鋼筋混凝土內模的固定方向分為板底順筒鋼筋 311、板底橫筒鋼筋312、板頂順筒鋼筋321和板頂橫筒鋼筋322,安裝時,將鋼筋混凝土內 模的端蓋2蓋住空心筒體1的兩端,用端蓋2底部的定位腳上的卡槽211卡住板底橫筒鋼 筋312,然後再用扎絲穿過連接孔212後將鋼筋混凝土內模綁紮固定在板底橫筒鋼筋312 上。如果需要加固鋼筋混凝土內模的綁紮或者當端蓋2下部的定位腳21有所損壞時,可以 將端蓋2的左右兩邊的固定支架23根據需要用扎絲穿過定位孔24後綁紮在板頂順筒鋼筋 321或者定位孔與板筋連接,由於鋼筋混凝土內模可與板底鋼筋31和板頂鋼筋32通過端蓋2可以進行多方位連接固定,布置內模的過程更為簡單,容易,並且施工過程中內模不會 移動,澆灌混凝土過程中內模不會因砼震搗而移位,所以內模的位置能完全按設計要求準 確定位,在安裝過程中,省去了大量的附加安裝連接件的製作和安裝,可選擇鋼筋與內模間 最容易固定的方向進行定位,簡化了施工程序。 請參閱圖8和圖9,是採用現有技術圓柱型內模的樓板結構和採用本實用新型鋼 筋混凝土內模的樓板結構的截面示意圖。如圖8中,取樓板厚度hs為350mm,內模與板頂和 板底的厚度a根據《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技術規程》(CECS 175 :2004)第6. 1. 3條規 定板頂厚度和板底厚度宜相等,且不應小於40cm,故本實施例中取a = 50mm,順筒橫筒肋 寬bw = 50mm,取筒長L為1000mm,則採用圓柱型內模的空心率計算為
!D2xL ^x2502 xl000份=-^-x j 00% = ^--^-x00% = 44 5%
(D + bw) x (L + bw) x hs (250 + 50)x (1000 + 50)x 350 而如圖9中採用擬圓形截面的內模,在同等樓板厚度hs、順筒橫筒肋寬bw以及內 模與板頂和板底厚度a的條件下,其筒芯弦長取Is = 125皿,則筒芯圓弧段的直徑02可達 到280mm,因此該擬圓形截面的內模的空心率計算為
w =__x 100% = 5f 7,3扁、_ x 100% = 48.5%
(D + bw)x(L + bw)xhs (280+ 50)x (1000十50)x 350 所以在同等板厚條件下,採用擬圓形的筒芯要比採用圓形的筒芯的空心率高,這
對鋼筋混凝土空心板來說,可有效地降低板自重,降低工程造價,同時也有利於橫穿樓板的
電氣等管線的布置,具有良好的經濟前景。
權利要求一種帶多向固定支架的鋼筋混凝土內模,包含空心筒體和兩端的端蓋,所述端蓋的底部設有定位腳,定位腳上設有卡槽和連接孔,其特徵在於所述空心筒體為擬圓形筒體,其截面形狀為將圓形的頂部和底部的圓弧削去部分形成上下平直、左右兩邊為圓弧的擬圓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多向固定支架的鋼筋混凝土內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端蓋 為與空心筒體截面相對應的擬圓形,其左右兩邊的圓弧段位置設有至少一對固定支架,所 述固定支架上設有定位孔。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多向固定支架的鋼筋混凝土內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端蓋 的內壁沿徑向均勻設置有若干個固定支撐。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多向固定支架的鋼筋混凝土內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空心 筒體為pvc片材經超聲波焊接而成。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多向固定支架的鋼筋混凝土內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端蓋 上的固定支架設置為兩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內模,特別涉及一種帶多向固定支架的鋼筋混凝土內模,包含空心筒體和兩端的端蓋,所述端蓋的底部設有定位腳,定位腳上設有卡槽和連接孔,所述空心筒體為擬圓形筒體,其截面形狀為將圓形的頂部和底部的圓弧削去部分形成上下平直、左右兩邊為圓弧的擬圓形,所述端蓋為與空心筒體截面相對應的擬圓形,其左右兩邊的圓弧段位置設有至少一對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設有定位孔。所述端蓋的內壁沿徑向均勻設置有若干個固定支撐,所述空心筒體為PVC片材經超聲波焊接而成。本實用新型具有定位方便、不易產生移位、施工容易、能獲得更大的樓板空心率的優點。
文檔編號E04G15/06GK201486139SQ20092013966
公開日2010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30日
發明者林榮 申請人: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