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巴士都有哪些(雙減倖存光環下的寶寶巴士)
2023-08-11 04:19:10 4
等待上市的寶寶巴士,這一次有點「懸」。
文/每日財報 呂明俠
距離去年底重新提交招股書不到兩個月,被深交所恢復發行上市審核的寶寶巴士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寶巴士」),近期又因北京市教委的一則通知,讓其上市之路多了一些不確定性。
近日,北京市教委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備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稱,為落實「雙減」工作的相關要求,擬停運所有學齡前兒童教培APP。
來源:網絡
作為一家「專注打造兒童啟蒙數字產品」的公司,寶寶巴士的主要業務是APP內的廣告合作推廣、音視頻授權等板塊,目標用戶是0-8歲兒童及其家長。在招股書中,其曾明確披露過其擁有學習機、早教機等專利產品。
儘管此次北京市教委的通知還在徵求意見階段,卻不知道寶寶巴士是否在被要求停止運行的名單之列,但可以預估的是,該消息大概率會影響公司的上市進度。
政策敏感下,競爭壓力也很大
招股書顯示,寶寶巴士是專注打造兒童啟蒙數字產品的原創品牌,累計服務全球5億家庭用戶。寶寶巴士秉承「快樂啟蒙」的理念,用奇妙有趣的方式為兒童提供免費的數字內容,量身定製「好聽」(國學故事)、「好看」(兒歌動畫)、「好玩」(互動APP)等系列內容產品。
根據招股書,寶寶巴士此次擬募集資金18.48億元,用於投入動畫產品研發項目、APP產品研發升級項目、兒童故事研發與升級項目、幼師貝殼研發等項目的建設。
其實在去年8月,為達成上市之願,寶寶巴士就已經主動申請下架了6款教育類APP的備案。涉及到數學、英語等教育領域,隨後再主動申請下架了相關產品。
因為根據之前的相關政策規定:要統籌做好面向3至6歲學齡前兒童和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
由此也可見,在當前監管政策及市場環境下,能否真正確立其「兒童啟蒙數字內容提供商」的定位,擺脫「早教」標籤,避免受到來自政策方面的壓力,對正在發起IPO的寶寶巴士而言,顯得尤為關鍵。
此外,就行業對手而言,也給寶寶巴士的上市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例如,深圳有伴科技旗下的「小伴龍」以及芝蘭玉樹(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貝瓦」品牌,都在該賽道發力。還有樂擎網絡科技成立的「貝樂虎」,受眾群體和寶寶巴士相同。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其已先後拿到三輪融資,優勢不小。
另外《每日財報》還發現,在國外市場,Moonbug Entertainment公司旗下「Cocomelon」和韓國 SmartStudy公司旗下「碰碰狐」也對寶寶巴士的海外業務有所影響。
簡單又賺錢,怕是發展難長遠
據《每日財報》了解,其實寶寶巴士的商業模式較為簡單,總結來說就是「免費內容 廣告變現」。其沒有付費課程、沒有名師一對一也沒有超前點播,就是做所謂「高質量免費內容」吸引流量,再憑藉巨大的流量基數售賣貼片廣告。
來源:招股書
從業績上看,寶寶巴士交出的成績單十分亮眼,不僅營收年年上漲,毛利率更是令人驚訝。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收分別為2.54億元、5.26億元、6.48億元和3.95億元;同期,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1億元、2.67億元、2.6億元和1.33億元;毛利率佔比則分別為94.76%、96.55%、95.24%和92.71%。
從寶寶巴士主營業務收入分類來看,2018-2021年上半年APP合作推廣收入分別是1.85億元、3.83億元、4.98億元、2.73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分別是72.7%、72.87%、76.76%、69.02%。這就意味著,寶寶巴士主營業務收入大部分來自於網際網路客戶的廣告。
需要看到的是,在廣告業務高毛利的背後,是嚴重依賴百度、谷歌等網際網路廣告聯盟的。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至2021年H1,寶寶巴士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業收入佔比分別為89.39%、90.29%、88.98%、85.14%。僅在2019和2020年,就為寶寶巴士貢獻了超過50%的營業收入。
至此就能發現關鍵問題,寶寶巴士如果單純地繼續依靠廣告,流量肯定會有天花板的存在,目前已經能覆蓋5億的寶寶巴士,若想要深挖盈利能力,似乎就只能從內容服務入手,可是內容服務一旦涉及教育,又成為剪不斷理還亂的敏感存在。
所以可以說,寶寶巴士商業模式看上去「簡單又賺錢」,但背後卻蘊藏著「不可持續性」危機。畢竟,越簡單的變現模式,可能對應的抗風險能力就越差,隨著行業競爭環境的日趨變化,變現壓力自然會越來越大,盈利能力亦會被逐漸削弱。走在政策邊緣的寶寶巴士,到底將如何破局,又能否順利渡過此關,《每日財報》會持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