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式點玻幕牆施工方法
2023-08-02 12:41:16 1
專利名稱:鋼結構式點玻幕牆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鋼結構式點玻幕牆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建築玻璃幕牆施工,一直存在施工複雜,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影響施工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施工方便,效果好的鋼結構式點玻幕牆施工方法。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鋼結構式點玻幕牆施工方法,其特徵是包括下列步驟
(1)埋件校準與處理
在玻璃幕牆安裝前,對建築物主體結構進行測量,按施工圖紙採用水準儀、經緯儀及鋼尺進行測量放線,並按施工控制線對預埋件進行校準,對位置超差和遺漏的埋件,按設計要求處理,後置埋件選用化學錨栓固定,埋件標高偏差< 10mm,位置偏差< 20mm,同時保存抗拉拔試驗和施工記錄;
(2)鋼支承安裝
採用吊車將鋼支承進行就位並臨時固定,檢查調整,保證其垂直及間距合格後固定,採用螺栓連接或焊接;
桁架式支承杆件之間按設計要求進行焊接,焊縫高度> 6mm,採用鋼管時在節點處直接焊接,主管不開孔,支管不穿入主管內;
鋼支承安裝調整合格固定後,按照設計要求的標高、位置尺寸進行駁接座的焊接固定,固定完成後對焊縫打磨並按設計進行防鏽、防火漆刷塗的表面處理;
(3)駁接系統安裝
表面處理完成後,將駁接爪插入駁接座的安裝孔內,用水平尺校準其水平度,鑽定位銷孔並裝入定位銷,固定牢固,駁接爪能進行三維調整,以減少或消除結構溫差變形的影響,採用與玻璃同尺寸同孔的模具,校正每個掛件的位置,確保準確無誤;駁接爪為帶萬向頭的不鏽鋼爪,其鋼爪間的中心距離彡250 mm ; 每塊玻璃四周在鑽4個孔,孔徑為20mm,玻璃開孔的中心位置距邊緣距離為70mm,掛件的每個爪與I塊玻璃的I個孔相連接,I塊玻璃固定於4個掛件上,玻璃面板固定支點個數>4個,玻璃切角、鑽孔、磨邊在鋼化前進行,加工允許偏差邊長尺寸±lmm,對角線差(2mm,鑽孔位置± O. 8mm,孔距± 1mm,孔軸與玻璃平面垂直度土⑵;
將墊好襯墊的駁接頭穿入玻璃安裝孔中裝配好,再墊上襯墊用力矩扳手緊固螺栓,為確保駁接頭處的氣密性和水密性,採用扳手進行扭力控制,擰緊力矩為ΙΟΝ ·πι,安裝時,駁接頭的金屬部分不與玻璃直接接觸,彈性襯墊材料的面積不小於駁接頭與玻璃的結合面,厚度為Imm ;玻璃的孔、板邊緣均進行機械磨邊和倒稜處理,倒稜寬度為Imm;(4)玻璃面板安裝
安裝前,對玻璃及吸盤上的灰塵進行清潔;
將裝好駁接頭的玻璃用吸盤抬起,把駁接頭固定杆穿入駁接爪的安裝孔內,擰上固定螺栓;
板縫耐候膠處理打膠前,擦淨玻璃打膠部位,按設計要求寬度對板縫進行調整,板縫^ IOmm,調整好後在緊鄰玻璃板縫兩側粘貼保護膠紙,膠紙與膠縫平直,用耐候膠對板縫充填嚴密,膠固化後清理乾淨;
駁接玻璃底部與鋼槽縫隙用泡沫膠條塞緊,保證平直,預留IOmm的打膠厚度; 打膠時,邊注膠邊用工具勾縫,先橫後豎,自上而下,膠注滿後,使用工具將膠表面壓平、壓實、壓光滑,以便使膠面成型平整、嚴密、均勻、無流淌;打膠作業時環境溫度> 5°C ;
(5)驗收
耐候I父完全固化後,對.牆進彳τ淋水試驗;
淋水試驗合格後,在幕牆工程專項驗收前,對整個支撐結構、駁接系統、玻璃面板進行全面清洗,對幕牆與主體結構之間縫隙,,採用防火的保溫材料填塞,上封鋁塑板,下承託為彡I. 5mm的鍍鋅鋼板進行收口處理。本發明施工方便、快捷,工期較短,牆體自重輕,從而降低主體結構和基礎造價。幕牆構件維護方便,可更換,建築光亮明快,給人一種全新概念,能產生較好建築藝術效果。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鋼結構式點玻幕牆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埋件校準與處理
在玻璃幕牆安裝前,對建築物主體結構進行測量,按施工圖紙採用水準儀、經緯儀及鋼尺進行測量放線,並按施工控制線對預埋件進行校準,對位置超差和遺漏的埋件,按設計要求處理,後置埋件選用化學錨栓固定,埋件標高偏差< 10mm,位置偏差< 20mm,同時保存抗拉拔試驗和施工記錄;
(2)鋼支承安裝
採用吊車將鋼支承進行就位並臨時固定,檢查調整,保證其垂直及間距合格後固定,採用螺栓連接或焊接;
桁架式支承杆件之間按設計要求進行焊接,焊縫高度> 6mm,採用鋼管時在節點處直接焊接,主管不開孔,支管不穿入主管內;
鋼支承安裝調整合格固定後,按照設計要求的標高、位置尺寸進行駁接座的焊接固定,固定完成後對焊縫打磨並按設計進行防鏽、防火漆刷塗的表面處理;
(3)駁接系統安裝
表面處理完成後,將駁接爪插入駁接座的安裝孔內,用水平尺校準其水平度,鑽定位銷孔並裝入定位銷,固定牢固,駁接爪能進行三維調整,以減少或消除結構溫差變形的影響,採用與玻璃同尺寸同孔的模具,校正每個掛件的位置,確保準確無誤;駁接爪為帶萬向頭的不鏽鋼爪,其鋼爪間的中心距離彡250 mm ;
每塊玻璃四周在鑽4個孔,孔徑為20mm,玻璃開孔的中心位置距邊緣距離為70mm,掛件的每個爪與I塊玻璃的I個孔相連接,I塊玻璃固定於4個掛件上,玻璃面板固定支點個數>4個,玻璃切角、鑽孔、磨邊在鋼化前進行,加工允許偏差邊長尺寸±lmm,對角線差(2mm,鑽孔位置± O. 8mm,孔距± 1mm,孔軸與玻璃平面垂直度土⑵;
將墊好襯墊的駁接頭穿入玻璃安裝孔中裝配好,再墊上襯墊用力矩扳手緊固螺栓,為確保駁接頭處的氣密性和水密性,採用扳手進行扭力控制,擰緊力矩為ΙΟΝ ·πι,安裝時,駁接頭的金屬部分不與玻璃直接接觸,彈性襯墊材料的面積不小於駁接頭與玻璃的結合面,厚度為Imm ;玻璃的孔、板邊緣均進行機械磨邊和倒稜處理,倒稜寬度為Imm;
(4)玻璃面板安裝
安裝前,對玻璃及吸盤上的灰塵進行清潔;
將裝好駁接頭的玻璃用吸盤抬起,把駁接頭固定杆穿入駁接爪的安裝孔內,擰上固定螺栓;
板縫耐候膠處理打膠前,擦淨玻璃打膠部位,按設計要求寬度對板縫進行調整,板縫^ IOmm,調整好後在緊鄰玻璃板縫兩側粘貼保護膠紙,膠紙與膠縫平直,用耐候膠對板縫充填嚴密,膠固化後清理乾淨;
駁接玻璃底部與鋼槽縫隙用泡沫膠條塞緊,保證平直,預留IOmm的打膠厚度;
打膠時,邊注膠邊用工具勾縫,先橫後豎,自上而下,膠注滿後,使用工具將膠表面壓平、壓實、壓光滑,以便使膠面成型平整、嚴密、均勻、無流淌;打膠作業時環境溫度> 5°C ;
(5)驗收
耐候I父完全固化後,對.牆進彳τ淋水試驗;
淋水試驗合格後,在幕牆工程專項驗收前,對整個支撐結構、駁接系統、玻璃面板進行全面清洗,對幕牆與主體結構之間縫隙,,採用防火的保溫材料填塞,上封鋁塑板,下承託為彡I. 5mm的鍍鋅鋼板進行收口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鋼結構式點玻幕牆施工方法,其特徵是包括下列步驟 (1)埋件校準與處理 在玻璃幕牆安裝前,對建築物主體結構進行測量,按施工圖紙採用水準儀、經緯儀及鋼尺進行測量放線,並按施工控制線對預埋件進行校準,對位置超差和遺漏的埋件,按設計要求處理,後置埋件選用化學錨栓固定,埋件標高偏差< 10mm,位置偏差 6mm,採用鋼管時在節點處直接 焊接,主管不開孔,支管不穿入主管內; 鋼支承安裝調整合格固定後,按照設計要求的標高、位置尺寸進行駁接座的焊接固定,固定完成後對焊縫打磨並按設計進行防鏽、防火漆刷塗的表面處理; (3)駁接系統安裝 表面處理完成後,將駁接爪插入駁接座的安裝孔內,用水平尺校準其水平度,鑽定位銷孔並裝入定位銷,固定牢固,駁接爪能進行三維調整,以減少或消除結構溫差變形的影響,採用與玻璃同尺寸同孔的模具,校正每個掛件的位置,確保準確無誤;駁接爪為帶萬向頭的不鏽鋼爪,其鋼爪間的中心距離彡250 mm; 每塊玻璃四周在鑽4個孔,孔徑為20mm,玻璃開孔的中心位置距邊緣距離為70mm,掛件的每個爪與I塊玻璃的I個孔相連接,I塊玻璃固定於4個掛件上,玻璃面板固定支點個數>4個,玻璃切角、鑽孔、磨邊在鋼化前進行,加工允許偏差邊長尺寸±lmm,對角線差(2mm,鑽孔位置±0.8mm,孔距± 1mm,孔軸與玻璃平面垂直度±12'; 將墊好襯墊的駁接頭穿入玻璃安裝孔中裝配好,再墊上襯墊用力矩扳手緊固螺栓,為確保駁接頭處的氣密性和水密性,採用扳手進行扭力控制,擰緊力矩為10N*m,安裝時,駁接頭的金屬部分不與玻璃直接接觸,彈性襯墊材料的面積不小於駁接頭與玻璃的結合面,厚度為Imm ;玻璃的孔、板邊緣均進行機械磨邊和倒稜處理,倒稜寬度為Imm; (4)玻璃面板安裝 安裝前,對玻璃及吸盤上的灰塵進行清潔; 將裝好駁接頭的玻璃用吸盤抬起,把駁接頭固定杆穿入駁接爪的安裝孔內,擰上固定螺栓; 板縫耐候膠處理打膠前,擦淨玻璃打膠部位,按設計要求寬度對板縫進行調整,板縫^ IOmm,調整好後在緊鄰玻璃板縫兩側粘貼保護膠紙,膠紙與膠縫平直,用耐候膠對板縫充填嚴密,膠固化後清理乾淨; 駁接玻璃底部與鋼槽縫隙用泡沫膠條塞緊,保證平直,預留IOmm的打膠厚度; 打膠時,邊注膠邊用工具勾縫,先橫後豎,自上而下,膠注滿後,使用工具將膠表面壓平、壓實、壓光滑,以便使膠面成型平整、嚴密、均勻、無流淌;打膠作業時環境溫度> 5°C ; (5)驗收 耐候I父完全固化後,對.牆進彳T淋水試驗; 淋水試驗合格後,在幕牆工程專項驗收前,對整個支撐結構、駁接系統、玻璃面板進行全面清洗,對幕牆與主體結構之間縫隙,,採用防火的保溫材料填塞,上封鋁塑板,下承託為 ^ I. 5mm的鍍鋅鋼板進行收口處理。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鋼結構式點玻幕牆施工方法,包括埋件校準與處理、鋼支承安裝、駁接系統安裝、玻璃面板安裝、驗收等步驟。本發明施工方便、快捷,工期較短,牆體自重輕,從而降低主體結構和基礎造價。幕牆構件維護方便,可更換,建築光亮明快,給人一種全新概念,能產生較好建築藝術效果。
文檔編號E04G21/00GK102758530SQ20121024023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2日
發明者徐恩喜, 成軍, 曹雲虎, 江海燕, 溫建成, 邵亞新, 邵海榮 申請人:江蘇通州四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