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混合機械的缸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23 19:48:31 4
專利名稱:物料混合機械的缸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旋轉攪拌裝置的混合機缸體,尤其涉及一種物料混合機械的缸體結構。
一般常見的物料混合成乾燥用途的機械,如
圖1、2所示,其是在底座11上固定有攪拌裝置12、流量計13、驅動裝置14(或稱馬達),以組構成一混合機10。
攪拌裝置12包含有一缸體121,其周緣設有出料口122,上端具有進料口123,並形成截面呈開口狀的圓筒形內壁124,該內壁124底端組裝有借驅動裝置傳動旋轉的刀具125,將不同物質、顏色的物料完成混合或進行乾燥。
上述攪拌裝置12利用刀具125在缸體121的內壁124中,對物料進行一種離心旋渦式運動,藉由旋轉及上、下互動模式以達到粒狀或粉狀物料混合、乾燥等目的,但其均勻度仍嫌不足,混合時間亦過長久,令製作成本相對地增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物料混合機械的缸體結構,以達到混合均勻度佳、所需時間更短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物料混合機械的缸體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缸體截面呈開口狀,在內壁中間部位設有上寬下窄的曲弧狀區隔壁,該區隔壁二側至內壁間形成有複數個圓形且連通的容納空間;各容納空間底部組裝可旋轉的刀具,供物料在最少的時間內完成混合均勻度佳的功效。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習用產品的組裝立體示意圖。
圖2是
圖1所示習用產品部分構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A-A線的剖面圖。
圖5是圖3所示實施例的混合用途的實施狀態示意圖。
圖6是圖3所示實施例混合用途的另一實施狀態示意圖。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缸體20概呈一開口狀,其內部具有略呈矩形的內壁21,在內壁21中央相對形成有二區隔壁22,該等區隔壁22依圖4所示截面呈上寬下窄的曲弧狀,且由區隔壁22二側至內壁21間形成有二呈圓形並連通的容納空間23。
上述缸體20周緣仍設有出料口,在頂端設有進料口,供內壁21進料及退料用,且各容納空間23底端亦如習用產品般組裝有刀具125,該刀具125藉由驅動裝置14帶動旋轉,並於一側固定具有擾流作用的導片24。
如圖5所示,當容納空間23內的刀具同向旋轉時,令物料被動地做一離心漩渦式的攪拌運動,而外圍的物料即沿圓形容納空間23旋轉至連通的區隔壁22邊緣,因內壁21的限位功能消失,致使物料受離心力作用而沿垂直圓周方向(即箭頭所示方向)脫離,並分別疾射至所連通的另一容納空間23,且使物料呈高速旋轉狀態,隨其混合攪抖;或是觸及區隔壁22而減緩速率,並沿曲弧度(如圖4所示)下滑至底端,分別落入二容納空間23之一的底部,與物料再次旋轉供混合。
如圖6所示,當容納空間23內的刀具相向旋轉時,物料亦被動地做一離心漩渦式攪拌運動,令外圍的物料沿圓形容納空間23被旋轉至所連通的區隔壁22邊緣,即受離心力作用沿垂直圓周方向(即虛線所示方向)交互疾射入二容納空間23內,或因觸及區隔壁22而沿其曲弧度下滑至二容納空間23之一內。
依前述操作過程,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優點與功效1、在組裝構件相同、缸體內壁構造不同的比較下,本實用新型無論是同向或相向旋轉,除在各容納空間形成離心漩渦式攪拌外,更具有物料彼此交互疾射的混合功效,混合均勻度明顯較習用產品更為提高。
2、本實用新型利用交互疾射進行混合或乾燥過程,遠較習用產品單靠離心漩渦式的攪拌,更具有縮短時間的優點,相對降低製作成本(如節省電能、增加攪拌次數等)。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凡依此技術而實施呈連通狀具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容納空間,以構成一缸體供物料混合或乾燥使用的機械,皆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
權利要求一種物料混合機械的缸體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缸體截面呈開口狀,在內壁中間部位設有上寬下窄的曲弧狀區隔壁,該區隔壁二側至內壁間形成有複數個圓形且連通的容納空間,各容納空間底部組裝可旋轉的刀具。
專利摘要一種物料混合機械的缸體結構,該缸體截面呈開口狀,在內壁中間部位設有上寬下窄的曲弧狀區隔壁,該區隔壁二側至內壁間形成有複數個圓形且連通的容納空間;各容納空間底部組裝可旋轉的刀具,供物料在最少的時間內完成混合均勻度佳的功效。
文檔編號B01F7/18GK2404576SQ9925361
公開日2000年11月8日 申請日期1999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1999年11月10日
發明者蔡登郎 申請人:蔡登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