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發動機連接孔專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18 12:26:51 3
專利名稱:465發動機連接孔專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金屬加工的工具機。
背景技術:
在465發動機連接孔加工過程中,現有技術中通常是採用加工中心對發動機頂面上逐個鑽制。雖然這樣的方式比較靈活,在一臺加工中心上可以進行多種類型工件的加工, 但是在對大批量產品的加工過程中,這樣的加工方法的不足之處就凸現了出來,加工中心的靈活性成為制約加工效率提高的瓶頸,大批的工件上有大量的孔需鑽制,如果依賴加工中心上的鑽頭一個一個的鑽制,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種465發動機連接孔專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對465發動機連接孔批量加工的效率不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本方案中的465發動機連接孔專機包括床身、主軸箱,所述床身上設有滑軌,所述主軸箱以可滑動的方式活動連接於所述滑軌上,所述主軸箱設有十根排列位置與465發動機連接孔的排列位置相對應的主軸,十根主軸間通過傳動機構聯動。所述可滑動的活動連接可以是主軸箱下設滾輪且置於滑軌上,也可以是上下滑軌相配合的方式。本方案中的專機亦即465發動機連接孔加工的專用車床,一次就可以加工出465發動機頂面上的十個孔,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十根主軸的排列位置一定要準確對應465發動機連接孔的位置。進一步所述傳動機構是從動齒輪。還可以是皮帶、鏈條等。數個從動齒輪與主軸上的齒輪嚙合,以保持主軸間運動的同步,其優點是動力傳輸準確穩定。進一步所述床身上設有夾具。用以在工件的加工時更好的固定在車床上。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主軸箱的正視剖面示意圖;圖2為
圖1中沿A-A的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主軸箱內主軸與從動軸相配合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述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在此不再闡述。車床床體上設有兩根滑軌,主軸箱11依靠其下設有的滑輪活動連接在所述滑軌上,主軸箱11上設有作為其動力部的步進電機,車床內設有平移電機,所述平移電機通過絲杆控制主軸箱11的水平移動,車床的床身上還設有用於加持加工工件的夾具。
3[0014]如
圖1、圖2和圖3所示主軸箱內安裝有十根處於兩個水平面的主軸,所述主軸的排列位置對應465發動機連接孔的位置,所述主軸呈兩行五列的陣列,橫向相鄰主軸間的軸心距為72mm,兩行主軸在垂直方向的軸心距為80mm (如一號主軸1與六號主軸6的軸心距)。主軸箱內還安裝有五根處於同一水平面的從動軸,所述從動軸位於兩行主軸間的對稱線上。相鄰的從動軸間通過齒輪嚙合傳動,相鄰的從動軸間的軸心距為72mm,所述主軸與從動軸的垂直距離為40mm。一號主軸1和六號主軸6分別與一號從動軸91通過齒輪嚙合,二號主軸2、三號主軸3、七號主軸7和八號主軸8分別與三號從動軸93通過齒輪嚙合, 四號主軸4、五號主軸5、九號主軸9和十號主軸10分別與五號從動軸95通過齒輪嚙合,相嚙合的主軸與從動軸之間的軸心距為53. 8145mm(例如一號主軸1與一號從動軸91之間的軸心距)。三號從動軸93的尾端設有皮帶輪12,皮帶輪12通過皮帶與所述步進電機的輸出端連接。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可以將主軸間傳遞動力用的從動齒輪更改為皮帶或鏈條等,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1.465發動機連接孔專機,包括床身、主軸箱,其特徵是所述床身上設有滑軌,所述主軸箱以可滑動的方式活動連接於所述滑軌上,所述主軸箱設有十根排列位置與465發動機連接孔的排列位置相對應的主軸,十根主軸間通過傳動機構聯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465發動機連接孔專機,其特徵是所述傳動機構是從動齒輪。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465發動機連接孔專機,其特徵是所述床身上設有夾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金屬加工的工具機,意在提供一種465發動機連接孔專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大批量加工工作效率不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本方案中的465發動機連接孔專機包括床身、主軸箱,所述床身上設有滑軌,所述主軸箱以可滑動的方式活動連接於所述滑軌上,所述主軸箱設有十根排列位置與465發動機連接孔的排列位置相對應的主軸,十根陣列主軸間通過傳動機構聯動。本方案中的專機亦即465發動機連接孔加工的專用車床,一次就可以加工出465發動機頂面上的十個孔,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十根主軸的排列位置一定要準確配合465發動機連接孔。
文檔編號B23B47/30GK202185609SQ20112017756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30日
發明者彭蕾 申請人:四川隆創動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