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調控節能型PVC薄膜五輥壓延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19 02:11:31

本實用新型屬於壓延機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智能化程度高、工藝性強、控制精度高的智能調控節能型PVC薄膜五輥壓延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壓延機,在輥筒溫度不均或不足時,所壓制的產品會產生厚薄不均、開裂等情況,且通常產品的品質問題都是在後續檢驗環節才發現,反饋速度低下,造成不必要的原料及工時的浪費。
現有專利中,一種帶加熱擋料板的PVC壓延機,雖然提供了一種通過增加加熱擋料板的方式控制進料的溫度,但對於工藝性更好的五輥壓延機,在壓延後期的溫度控制效果仍然有一定限制,且忽略了產品生產初期產品品質的把控環節。
為了更好地把控全程加工溫度,同時控制產品加工質量,本案發明人結合自身經驗研發了一種智能化程度高、控溫保質效果更好的智能調控節能型PVC薄膜五輥壓延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種智能化程度高、節能環保、省料高效的智能調控節能型PVC薄膜五輥壓延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智能控制節能型PVC薄膜五輥壓延機,包括機架,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機架上安裝有五個帶鑽孔的壓輥,還安裝有五個用以調節所述壓輥轉速的無級調速傳動裝置、四對用以調節所述壓輥軸距的輥軸調節裝置、五對用以調節所述壓輥的輥軸潤滑裝置、五個用以給所述壓輥提供過熱水循環的循環泵、一個主控制伺服控制器、以及一對用以智能探測所述壓輥壓出的薄膜厚度的反射式測厚儀,在所述壓輥上還安裝有五個用以動態監測所述壓輥溫度的溫度傳感器;
其中,所述主控制伺服控制器包括顯示屏、控制按鍵、控制模塊、信息通訊模塊、存儲模塊。
所述壓輥與所述無級調速傳動裝置、所述輥軸調節裝置、所述輥軸潤滑裝置、所述循環泵、及所述溫度傳感器均實現連接;
其中,出膜端處第二個所述壓輥無需所述輥軸調節裝置。
所述主控制伺服控制器與所述無級調速傳動裝置、所述輥軸調節裝置、所述輥軸潤滑裝置、所述循環泵、所述溫度傳感器、所述反射式測厚儀均實現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全程有效把控加工溫度,監測產品厚度,實時跟進調整加工參數,節能環保,省料高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主控制伺服控制器的模塊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參照圖1所示的智能控制節能型PVC薄膜五輥壓延機,包括機架1,在所述機架1上安裝有五個帶鑽孔的壓輥2,還安裝有五個用以調節所述壓輥2轉速的無級調速傳動裝置3、四對用以調節所述壓輥2軸距的輥軸調節裝置4、五對用以調節所述壓輥2的輥軸潤滑裝置7、五個用以給所述壓輥2提供過熱水循環的循環泵5、一個主控制伺服控制器6、以及一對用以智能探測所述壓輥2壓出的薄膜厚度的反射式測厚儀9,在所述壓輥2上還安裝有五個用以動態監測所述壓輥2溫度的溫度傳感器8;
其中,所述主控制伺服控制器6包括顯示屏61、控制按鍵62、控制模塊63、信息通訊模塊64、存儲模塊65。
所述壓輥2與所述無級調速傳動裝置3、所述輥軸調節裝置4、所述輥軸潤滑裝置7、所述循環泵5、及所述溫度傳感器6均實現連接;
其中,出膜端處第二個所述壓輥2無需所述輥軸調節裝置4。
所述主控制伺服控制器6與所述無級調速傳動裝置3、所述輥軸調節裝置4、所述輥軸潤滑裝置7、所述循環泵5、所述溫度傳感器6、所述反射式測厚儀9均實現電連接。
所述溫度傳感器6與所述反射式測厚儀9分別將所述壓輥2的溫度及壓製出的PVC薄膜的厚度(包括薄膜表面的凹凸信息)實時回傳至所述主控制伺服控制器6的所述信息通訊模塊64,所述控制模塊63根據回傳信息進行調整,控制所述所述無級調速傳動裝置3進行所述壓輥2的轉速調節,控制所 述輥軸調節裝置4調節所述壓輥2的工作間距,控制所述循環泵5調節循環流經所述壓輥2內鑽孔的過熱水流量以調節所述壓輥2的溫度,同時在適合的時間間隔內控制所述輥軸潤滑裝置7對所述壓輥2進行輥軸潤滑,提高所述壓輥2的工作效率。如果在所述伺服控制6做出相應控制調整後,所述信息通訊模塊64接收到的溫度及厚度信息仍舊不符合生產要求,所述控制模塊63將及時發出停機制動指令制動停機,同時通過所述顯示屏61發出光警告,顯示產品質量不合格信息,以通知工作人員對物料或壓輥等可能造成無法正常生產的問題部件進行排查,同時避免大批量不合格產品被生產和浪費。
通過操作所述控制按鍵62可以在所述顯示屏61上調取查看所述存儲模塊65中存儲的歷史調節參數值、參數變化曲線、PVC薄膜厚度變化曲線等信息,還可以即時人為設定調整參數以達到調控產品的目的。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