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製造方法
2023-07-11 00:19:36 2
一種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屬於吊籠門鎖【技術領域】,其特徵在於:所述吊籠機械聯鎖裝置包括門鎖,門鎖通過轉軸安裝於外籠門框上,門鎖面向外籠門的一端為短端,端部呈鉤形,門鎖面向吊籠的一端為長端,端部呈弧形,在外籠門上設有鎖孔,鎖孔的位置與門鎖的短端相對應,在吊籠上安裝有碰塊,碰塊的下端設有一斜面,在門鎖的兩側分別安裝有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本實用新型通過門鎖的特殊設計,同時合理設計碰塊的斜面角度,通過重力作用完成外籠門的自動鎖緊,通過碰塊的特殊斜面,配合門鎖完成打開,無需彈簧或其他裝置配合,結構簡單,安全可靠。
【專利說明】一種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建築施工升降機,具體是指一種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屬於施工升降機的安全裝置。
[0003]【背景技術】:
[0004]目前,建築用的施工升降機在裝料、卸料時,需要採用吊籠將材料運到所要停靠的樓層,當吊籠在樓層井架上停靠妥當後,施工人員進行裝、卸工作,裝卸完畢後,吊籠回到地面,進行人員的上下或物料的裝卸。
[0005]在吊籠上升或回到地面時,需要有一種安全裝置,對外籠門進行開啟或鎖閉,以防止吊籠在運行時,有人員打開外籠門進入而發生事故,只有在吊籠平穩落到地面後,外籠門通過聯動裝置打開,進行人員的上下或物料的裝卸。
[0006]目前,用於吊籠門的這種聯鎖裝置,如專利號為201020696796.6的中國專利,主要是採用齒板、鳥嘴加碰塊的結構,同時,通過在鳥嘴的上部安裝彈簧,這樣,一方面,在彈簧作用下,使鳥嘴與齒板嚙合,使外籠門無法打開,此時吊籠處於工作狀態,而當吊籠回到地面,碰塊與鳥嘴相接觸,擠壓鳥嘴向左壓縮彈簧,鳥嘴與齒板脫離,此時,外籠門即可打開,實現人員的上下或物料的裝卸。
[0007]上述聯鎖裝置,其外籠門的開啟和關閉均需要彈簧的作用,而在實際過程中發現,由於該機長期在露天工作,彈簧經風吹雨打,就會失去彈性,彈簧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其回復力會慢慢變差,造成操作障礙,另一方面,實際操作中發現,工地上經常出現彈簧脫落或丟失的情況,這樣,整個聯鎖裝置就不能使用,由於找不到彈簧,會造成門鎖不住,如有人一旦把外籠門打開,人進入門內,吊籠就在人的頭上,一旦吊籠或裡面的重物掉下來,就會對下面人員帶來危險或傷害。
[0008]實用新型內容:
[0009]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全性能好的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
[0010]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11]一種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吊籠安裝於建築施工升降機上,外籠門安裝於吊籠的一側,外籠門框位於外籠門與吊籠之間,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包括門鎖,門鎖通過轉軸安裝於外籠門框上,門鎖面向外籠門的一端為短端,端部呈鉤形,門鎖面向吊籠的一端為長端,端部呈弧形,在外籠門上設有鎖孔,鎖孔的位置與門鎖的短端相對應,在吊籠上安裝有碰塊,碰塊的下端設有一斜面,在門鎖的兩側分別安裝有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
[0012]作為優選的設置:
[0013]外籠門框與外籠門之間的距離小於門鎖的短端長度。
[0014]吊籠停於地面,碰塊的位置與門鎖的長端處於同一高度。
[0015]碰塊斜面的角度為30-60度。
[0016]吊籠與吊籠門框之間的距離大於門鎖的長端長度。[0017]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分別安裝於轉軸的左上方和右下方,並呈對角線設置。
[001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實用新型通過門鎖的特殊設計,同時合理設計碰塊的斜面角度,通過重力作用完成外籠門的自動鎖緊,通過碰塊的特殊斜面,配合門鎖完成打開,無需彈簧或其他裝置配
合,結構簡單,安全可靠。
[0020]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說明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的詳細內容。
[0021]【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吊籠上升時外籠門鎖緊狀態圖;
[0024]圖3為吊籠下降時外籠門打開狀態圖。
[0025]【具體實施方式】:
[0026]如圖1、圖2、圖3所示,吊籠I安裝於建築施工升降機2上,外籠門3安裝於吊籠I的一側,夕卜籠門框4位於外籠門3與吊籠I之間,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包括門鎖6,門鎖6通過轉軸7安裝於外籠門框4上,門鎖6面向外籠門3的一端為短端61,端部呈鉤形,門鎖面向吊籠I的一端為長端62,端部呈弧形,在外籠門3上設有鎖孔8,鎖孔8的位置與門鎖6的短端相對應,外籠門框4與外籠門3之間的距離小於門鎖6的短端61長度,以使門鎖6的短端61能剛好插入到鎖孔8為最佳,在吊籠I上安裝有碰塊
9,碰塊9的位置與門鎖6的長端62處於同一高度(在吊籠停於地面時),碰塊9的上端為平面,碰塊9的下端設有一斜面91,斜面91的角度為30-60度,以小於45度為最佳,斜面91的角度過大,則無法推動門鎖6的長端62向上運動,斜面91的角度過小,則門鎖6長端62雖然能沿斜面91向上運動,但無法使門鎖6的鉤部61脫離鎖孔8,經 申請人:反覆實驗,控制在30-45度為較佳,吊籠I與吊籠門框4之間的距離略大於門鎖6的長端62長度為最佳,以確保門鎖6的長端62與碰塊9的相互接觸及運動。在門鎖6的兩側分別安裝有第一限位塊5和第二限位塊10,作為優選的設置,第一限位塊5和第二限位塊10分別安裝於轉軸7的左上方和右下方,並呈對角線設置。通過第一限位塊5和第二限位塊10,可以控制轉軸7的轉動角度,進而控制門鎖6的打開和關閉。
[0027]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8]1、如圖2所示,當吊籠I上升時,此時,需要將外籠門3鎖緊,防止人員進入發生事故,隨著吊籠I的啟動,吊籠I上的碰塊9的上端會先接觸到門鎖6,此時,門鎖6的長端62由於碰塊9的向上運動,而做逆時針轉動,從而使門鎖6短端61的鉤部脫離外籠門3上的鎖孔8,隨著吊籠I進一步上升,碰塊9與門鎖6的長端62脫離,由於重力的作用,門鎖6的長端62會做順時針轉動,從而使短端61的鉤部進入鎖孔8內,完成鎖緊,但吊籠I啟動後不久,碰塊9即可完成與門鎖6的脫離接觸,此時,外籠門3處於鎖緊狀態,外面人員無法進A ;
[0029]2、請再結合圖3所示,當吊籠I完成工作,需要回到地面時,隨著吊籠I的下降,碰塊9的下端斜面91先接觸到門鎖6長端62的弧形面,由於下端斜面91的角度設計,碰塊9不會推動門鎖6的長端62向下運動,由於吊籠I的向下運動,門鎖6的長端62弧形面,會沿碰塊9的斜面91向運動,即繞轉軸7做逆時針轉動,此時,門鎖6的短端61鉤部慢慢脫出鎖孔8,當門鎖6的長端62運行至碰塊9的上端時,此時,門鎖6的短端61完全脫離鎖孔8,外籠門3處於打開狀態,同時吊籠I平穩回到地面,這樣,工作人員即可開啟外籠門3,進入吊籠I完成貨物裝卸。
[0030]本實用新型通過門鎖的特殊設計,同時合理設計碰塊的斜面角度,通過重力作用完成外籠門的自動鎖緊,通過碰塊的特殊斜面,配合門鎖完成打開,無需彈簧或其他裝置配
合,結構簡單,安全可靠。
【權利要求】
1.一種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吊籠安裝於建築施工升降機上,外籠門安裝於吊籠的一側,外籠門框位於外籠門與吊籠之間,其特徵在於:所述機械聯鎖裝置包括門鎖,門鎖通過轉軸安裝於外籠門框上,門鎖面向外籠門的一端為短端,端部呈鉤形,門鎖面向吊籠的一端為長端,端部呈弧形,在外籠門上設有鎖孔,鎖孔的位置與門鎖的短端相對應,在吊籠上安裝有碰塊,碰塊的下端設有一斜面,在門鎖的兩側分別安裝有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其特徵在於:外籠門框與外籠門之間的距離小於門鎖的短端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其特徵在於:吊籠停於地面,碰塊的位置與門鎖的長端處於同一高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其特徵在於:碰塊斜面的角度為30-60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其特徵在於:吊籠與吊籠門框之間的距離大於門鎖的長端長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外籠門與吊籠機械聯鎖裝置,其特徵在於: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分別安裝於轉軸的左上方和右下方,並呈對角線設置。
【文檔編號】B66B13/00GK203806917SQ201420145937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8日
【發明者】沈斌, 茹洪興, 朱麗莎 申請人:紹興市玲龍建築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