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膜管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13 16:28:56 4
專利名稱:水膜管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膜管結構,尤指一種能夠在管道內產生穩定的迴旋狀水幕之水膜管,其可將管道內的粉塵及汙染源不粘附於管壁上,故有效地保持管壁之清潔。
背景技術:
目前,工業中易燃氣體、二氧化矽及毒性粉塵的傳送過程中時常通過管路或管道的傳輸,但是其中的二氧化矽等易粘附於管壁上,導致管壁需要常常清洗,造成清洗工作的繁瑣;然而,產業間聯想到利用水幕技術來解決此問題,當今,由於水幕技術由來已久,工業中常見的有噴塗業,利用水幕帶走飛漆,但是噴塗業一般使用平面水幕,結構較為單純,但在管道運輸汙染物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及技術才能實現;請參閱第五、六圖所示,目前運用於管道傳輸中的技術是將管外壁1鑽入數個進水孔2作為給水途徑,並且將出水孔3內切於管內壁4的圓周上,如此一來,水的慣性可令自身環繞於管壁向下流動隔離廢氣與管路,但是,該習知結構中水從進水孔2中注入時會衝向管壁同時產生水花飛濺及溼氣,由於所產生之水氣與二氧化矽結合後會產生結晶,並且還將氫氣包覆於晶體外部,當有靜電產生時,輕微能導致管內燃燒,一旦氫氣殘留量過高,更可能發生嚴重的爆管現象,同時回火傷害機臺及相關操作人員,並存有引發廠區火災之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汙染物排放管內具有穩定的迴旋狀水的膜管結構,其降低汙染物附著於管壁中並減少水氣的產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採取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膜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一供汙染物進入的進氣管件;一導氣管件,該導氣管上設有注水孔;以及;一連接進氣管件與導氣管件之間的旋流管件,該旋流管件具有一聯接部,該聯接部設有與進氣管、導氣管相通的中空通孔,沿該中空通孔周邊突伸一旋水座,該旋水座的側壁上設有若干個條導流槽,於旋水座與聯接部之間具有一集流槽道;其中,旋流管件所設之旋水座插裝於導氣管件的管道內,旋水座的集流槽道與導氣管件的注水孔相通。
在進氣管件、旋流管件、導氣管件之間結合處設有墊圈,達到組件間密封配合之效果;所述導氣管件之內壁為漸縮狀,有助於水渦流延續旋轉;所述導流槽為傾斜設置,可產生旋流作用。
本實用新型之使用原理是汙染物從進氣管件中進入,當經過旋流管件的同時,由導氣管件上所設之注水孔內注入相應的水源,此時,水源由注水孔進入到旋流管件中的集流槽道內,再由集流槽道中的水沿著旋水座上所設之導流槽流入導氣管件的內壁,經過導氣管件的內壁後水即會渦旋流動,如此產生屏障效應,既防止了水花飛濺亦降低了水氣的產生,利用水黏性平均附著於管壁上,使管壁上無法產生結晶,汙染物直接排放到處理設備中,有效地防止管路發生回火現象。
本實用新型設計重點在於是通過注水孔注入水源經過集流槽道後,由導流槽將水源引嚮導氣管件內壁,形成迴旋狀水幕,有效地防止了水花飛濺亦降低了水氣的產生,故減少管道內壁結晶。本創作方便操作、實用性強。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之結構特徵與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予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組合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之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之旋流管件結構示意圖;圖5是現有技術截面示意圖;圖6是現有技術剖面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1、管外壁 2、進水孔 3、出水孔 4、管內壁100、水膜管 10、進氣管件 20、導氣管件21、管道 211、內壁 22、注水孔 23、嵌槽30、旋流管件 31、聯接部 311、中空通孔312、嵌槽 32、旋水座 321、導流槽 322、集流槽道40、墊圈 50、墊圈 60、固定件 61、進氣口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水膜管100結構,其中進氣管件10一端通過螺栓銜接具有進氣口61之固定件60,以供汙染物進入進氣管件10中。
導氣管件20具有一管道21,在導氣管件20的側壁上設有若干個與管道21連接的注水孔22,於導氣管件20的銜接端面上設有嵌槽23,該嵌槽23供放置墊圈50所作之設計,便於連接時達到密封之效果;所述管道21之內壁211為漸縮狀,有助於水渦流延續旋轉。
旋流管件30具有一聯接部31,該聯接部31設有與進氣管件10、導氣管件20相通的中空通孔311,沿該中空通孔311周邊突伸一旋水座32,該旋水座32的側壁上設有若干條導流槽321,該導流槽321為傾斜設置,可產生旋流效果;於旋水座32與聯接部31之間具有一集流槽道322;所述聯接部31的端面設有嵌槽312,該嵌槽312是供墊圈40放置,同樣達到密封之功效。
所述之旋流管件30通過螺栓連接於進氣管件10與導氣管件20之間,且在進氣管件10、旋流管件30、導氣管件20之間結合處均設有墊圈40、50,保證組件間緊密配合;其中,旋流管件30所設之旋水座32插裝於導氣管件20的管道內,旋水座32之集流槽道322與導氣管件20之注水孔22相通。
本實用新型之使用原理是汙染物從進氣管件10中進入,當經過旋流管件30的同時,由導氣管件20上所設之注水孔22內供水源,此時,水由注水孔22進入到旋流管件30中的集流槽道322內,再由集流槽道322中的水沿著旋水座32上所設之導流槽321流入導氣管件20的管道21之內壁211,經過導氣管件20管道21內壁211後,水即會渦旋流動,如此產生屏障效應,既防止了水花飛濺亦降低了水氣的產生,利用水黏性平均附著於管壁上,使管壁上無法產生結晶,汙染物直接排放到處理設備中,有效地防止管路發生回火現象;本實用新型之設計重點在於是通過注水孔注入水源經過集流槽道後,由導流槽將水源引嚮導氣管件內壁,形成迴旋狀水幕,有效地防止了水花飛濺亦降低了水氣的產生,故減少管道內壁結晶。本創作方便操作、實用性強。
故本創作之突出優點在於1.降低水氣產生;2.防止水花飛濺;3.減低噪音;4.減少管道內壁結晶;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水膜管結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水膜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一供汙染物進入的進氣管件;一導氣管件,該導氣管上設有導水孔;以及;一連接進氣管件與導氣管件之間的旋流管件,該旋流管件具有一聯接部,該聯接部設有與進氣管、導氣管相通的中空通孔,沿該中空通孔周邊突伸一旋水座,該旋水座的側壁上設有若個條導流槽,於旋水座與聯接部之間具有一集流槽道;其中,旋流管件所設之旋水座插裝於導氣管件的管道內,旋水座的集流槽道與導氣管件的導水孔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管結構,其特徵在於進氣管件、旋流管件、導氣管件之間結合處設有墊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導氣管件之管道為漸縮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導流槽呈傾斜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水膜管結構,其包括一供汙染物進入的進氣管件、一具有注水孔的導氣管件以及一連接進氣管件與導氣管件之間的旋流管件,該旋流管件具有一聯接部,該聯接部設有與進氣管、導氣管相通的中空通孔,沿該中空通孔周邊突伸一旋水座,該旋水座的側壁上設有若干條導流槽,於旋水座與聯接部之間具有一集流槽道;其中,旋流管件所設之旋水座插裝於導氣管件的管道內,旋水座的集流槽道與導氣管件的導水孔相通,其通過注水孔注入水源經過集流槽道後,由導流槽將水源引嚮導氣管件內壁,形成迴旋狀水幕,有效地防止了水花飛濺亦降低了水氣的產生,故減少管道內壁結晶。
文檔編號F16L55/24GK2833305SQ20052010687
公開日2006年11月1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6日
發明者彭盛職, 周信芳 申請人:漢威開發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