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化院的真實事件(刪減數次都無法上映)
2023-07-06 01:08:30 1
說實話,我不太敢看任何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我怕太沉重。更怕這個真實事件改編甚至不及真實事件背後的萬分之一,天就來看看這部刪減數次都無法在國內上映,人性與救贖的經典佳作——《感化院》
故事發生在1968年的德國,沃夫是個14歲的青春期叛逆少年。
因為父母離異,沃夫跟著媽媽生活,也格外依賴媽媽。可是媽媽又給沃夫找了個繼父,繼父本身就帶著個女兒,疼愛他的媽媽又懷孕了無法照料沃夫。所以沃夫在這個家裡得不到多少關懷,繼父看著沃夫也頗覺礙眼。
直到家裡舉行派對,沃夫和幾個小夥伴躲在房裡看特殊雜誌被繼父抓包落下了口實。
繼父決定把沃夫送到感化院,懷孕的媽媽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對沃夫承諾聖誕節前接他回家。
何謂感化院呢?其實就是無家可歸的「問題少年」收容所。
本就覺得家裡壓抑的沃夫坐在去往感化院的車上還非常舒暢,車窗外天氣晴朗、神清氣爽。
感化院的院長是個看起來頗為慈祥的老人,和他討論唱歌和園藝,還安慰他在這裡一切從頭開始。
感化院實行的是監獄式封閉化管理,他們白天要去挖煤勞作,只做了兩天沃夫就受不了了。
他想逃跑,他想回家,他想媽媽。可是他屢次逃跑都失敗了,院長和舍監對於逃跑採用的是連坐制。有人逃跑,全體孩子們都沒有飯吃。以此造成對立,讓其他孩子們因為仇恨揍他。
可是倔強叛逆的沃夫並沒有就此妥協,他從沒有放棄過逃跑的努力。他讓院長的女兒幫忙寄信,他對抗院長的權威,偷院長栽培的番茄給吃不上飯的孩子們。
這次被抓他遭到了舍監的一頓毒打,遍體鱗傷的沃夫一邊被打一邊挑釁的大肆吃著番茄。最後還帶給了少年們一顆完好無損、血紅欲滴的番茄。
終於到了聖誕節來臨這一天,他抗爭的所有動力都源於此,源於將在這一天來接他的媽媽。他拿著院長女兒給的鑰匙趁著他人在慶祝聖誕節再一次逃跑。
可是這次他失望了,媽媽並沒有按照約定在感化院門外等他,感化院的門外只有冰冷的冬夜和紛飛的雪花。
這次逃跑的後果是被扒光衣服、用鐵鏈子吊起來打,直到沃夫堅持不住昏死過去。在昏迷過去的時候,沃夫做了一個夢。他夢到和媽媽自由地奔跑在海邊,然後那啥。
這段驚世駭俗的幻想交織著沃夫對母親的依賴和愛,更是對於倫理、權利、道德的反叛。
終於,沃夫這次成功地逃回了家。可是還沒來得及慶祝一下就被繼父通知了院長。沃夫傾吐著這段時間的痛苦以及感化院的黑暗,繼父和媽媽也開車帶他回到感化院查看情況。
可是下了車卻看到繼父按下了媽媽座位的車鎖,而沃夫日思夜想,作為最後依靠的媽媽卻沒有做更多,只是任由繼父開走汽車。
這次逃跑他被活活埋在地裡許久,直到被害怕鬧出人命的院長挖出來,這連續的打擊讓沃夫徹底陷入了絕望。這時我們也看到了院長的過往,原來院長也有和沃夫類似的經歷。
沃夫真的成了無家可歸的孩子,他開始自覺成為感化院裡領頭的那個人,管理著新入院的「問題少年」。哪怕可以真的逃跑沃夫都不再跑了,跑了也無家可歸,那麼就算跑了能去哪裡呢?
直到沃夫的繼父死了以後沃夫才終於回了家,回到了熟悉又陌生的家。看著熟悉的繼父女兒、看著陌生的媽媽和繼父的孩子弟弟、看著熟悉又陌生的媽媽,沃夫這次選擇從家裡逃跑。
他登上了一輛列車,駛向了未知的未來……可哪裡才是他的目的地呢?他不知道,誰也不知道。
看了這部電影,你無法想像在德國有近80萬個「問題少年」被囚禁在近3000所電影裡的這種「感化院」中是一種什麼景象?
真實事件改編,80萬個孩子,電影中出現了20個左右的孩子。果然,真實事件改編甚至不及真實事件的萬分之一。這背後會隱藏著多少難以言說的骯髒。
感化是要靠愛和心去感化的,而不是靠鞭打和虐待。只希望所有一時迷失的孩子們最後都能像沃夫一樣,和過去一切的苦痛做個訣別,獲得救贖。這以後,無論他去哪裡、去哪個方向,都是自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