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老戲曲老電影(盤點十四部曾經看過的戲曲老電影)
2023-07-05 22:10:57 1
戲曲電影是老觀眾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電影類型,曾經以蓬勃旺盛的姿態支撐了我國電影事業的發展,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很多老觀眾對戲曲電影深有感情,形成了一種溫暖綿韌的情懷,當年,戲曲電影十分豐富,讓人目不暇給,賞心悅目。
今天,梳理和盤點十四部曾經廣受群眾歡迎的戲曲老電影,以重溫那些光影中璀璨溫美的歲月。
一,天仙配這部戲曲電影取材於我國的民間傳說,關於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既有我國的戲曲演繹,也有過幾個版本的影視作品。
這部黃梅戲電影《天仙配》,1956年上映,八十年代時期,也曾經在廣大農村有過重新放映,當然幾乎都是露天放映。
這部《天仙配》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由嚴鳳英、王少舫主演。講述了天上的七仙女被凡人董永的忠厚善良打動,下凡與他配為夫妻的故事 。
劇照
這部電影的推出,使黃梅戲普及到全國,其中的經典唱段更是膾炙人口,《夫妻雙雙把家還》,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會哼唱兩句。
二,牛郎織女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是我國民間傳說裡的經典,其情節故事與天仙配有相近之處,都是對樸素的愛情的禮讚,對勞動人民的謳歌。
這部黃梅戲電影1963年拍攝,依舊由我國著名黃梅戲藝術家嚴鳳英主演,這是嚴鳳英女士生前參演的最後一部電影。電影由岑範執導,黃宗毅也參加了演出,講述了牛郎織女的美好愛情故事。
這部電影用黃梅戲舞臺劇的形式表現出來,更加具有感染力,尤其是片中人物扮相俊美,唱腔華麗,充分調動了各種藝術手段,使影片內容更加豐富。
劇照
鵲橋相會的橋段就是源於這個故事,我國的情人節的日子也選擇了乞巧節,農曆七月初七,可見這個故事的影響力。
三,卷席筒劇照
《卷席筒》 又名《白玉簪》《斬張蒼》等,是河南曲劇傳統劇目。這部電影就是依據這個藍本創作的,1981年,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海連池、馬二章、董秀娟、吳自立等主演。
這部電影的主旨是非常傳統的懲惡揚善,符合我們民族的審美,影片中的主人公張蒼娃是一個善良可愛的少年,他從小失去父親,跟著母親嫁到曹家。可是心術不正的母親害死了曹老爺,並嫁禍於哥哥曹保山之妻張氏。正直的蒼娃為了救出嫂嫂張氏,一人承擔了殺人的罪名,被判處斬刑。幸虧新到任的巡撫是蒼娃進京趕考取得功名的哥哥曹保山,蒼娃獲救。他接來了嫂嫂張氏,一家團圓。
四,七品芝麻官這部1979年出品的豫劇電影《七品芝麻官》又名《唐知縣審誥命》,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於1981年獲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這部電影的主演牛得草是我國著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大師,這是一出別具風採的喜劇清官戲,情節生動,表演風趣。講述了縣官唐成為民做主,鬥倒權貴的故事。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這句曾風靡一時的臺詞就出自豫劇《七品芝麻官》。
五,白蛇傳趙雅芝版的《新白娘子傳奇》固然經典,上海電影製片廠1980年攝製的京劇電影《白蛇傳》更加精美華麗,而且在民間的流傳度更廣。
這部電影由李炳淑、方小亞等主演,影片在保持原劇基本風格和藝術特點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電影藝術的特長,在設計、美工、道具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創造出美麗奇幻的環境和氛圍,烘託了人物和故事情節,成功塑造出白蛇、青蛇、許仙、法海等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
尤其令人絕倒的是這部電影的結局,與各個版本都截然不同,這個版本的結局是小青為姐報仇,練就武藝。她用火葫蘆燒死法海,擊毀雷鋒塔.救出白素貞。以正義一方壓倒邪惡一方為結局,體現了正必勝邪的思想。
六,徐九經升官記劇照
《徐九經升官記》是我國京劇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根據張壽臣的一個單口相聲《姚家井》的故事改編而成,嬉笑怒罵間,展示了一個「體歪心正」的好官的心路歷程與為官之道。
這部京劇電影1982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和湖北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著名京劇丑角藝術家朱世慧主演,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戲曲片獎。
這部戲曲電影上映時極為火爆,與其貼近了群眾心理和民間感情有著莫大的關係。
在《徐九經升官記》中,好聽的唱段比比皆是,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百聽不厭的當屬全劇的核心唱段「當官難」。
七,鐵弓緣《鐵弓緣》是由關肅霜、高一帆、梁次珊、關肅娟、賈連城、董瑞昆等主演的京劇電影,1979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獲1980年第3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這部電影情節曲折,在人物性格塑造上非常成功,將一個忠於愛情、嫉惡如仇、有膽有謀的奇女子陳秀英表現得活靈活現深入人心。
故事的女主角就是陳秀英,父親早亡,她和母親在太原城外開著茶坊,父親遺命誰能拉開家傳的鐵弓,就招為女婿。一位壯士拉開鐵弓,定下婚約,卻為奸人陷害,故事由此展開。
劇照
主演關肅霜前半部扮花旦,唱腔醇厚、圓潤,表演細膩、天真,接著將花旦與武旦的表演程式結合起來,後又由武旦反串小生,女扮男裝,有力地刻畫了陳秀英忠於愛情、嫉惡如仇的優秀品質。
八,花為媒《花為媒》改編自古典名著《聊齋志異》中《王桂庵》及所附《子寄生》篇,是評劇經典喜劇劇目。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為戲曲電影,由吳祖光編劇,新鳳霞、趙麗蓉等主演。
新鳳霞在劇中飾演張五可,趙麗蓉飾演阮媽,是我國戲曲電影中異常經典的存在。
九,劉巧兒新鳳霞飾演劉巧兒
這是1957年拍攝的評劇電影,由新鳳霞、張德福、宋長文、張淑琴等主演,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
《劉巧兒》是據1943年袁靜劇本《劉巧告狀》和說書演員韓起祥的說唱《劉巧團圓》改編的。
由於這部評劇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使「劉巧兒」的故事傳遍全國,甚至還推動了第一部《婚姻法》的宣傳普及。
十,楊三姐告狀劇照
《楊三姐告狀》是1980年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評劇電影,由谷文月、趙麗蓉、王景明、張秀蘭、張彥生等主演。
趙麗蓉在這部電影中飾演楊母,進一步奠定了自己在戲曲舞臺上的地位。
這部電影的編劇是成兆才。成兆才是中國近代傑出的劇作家,北方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評劇創始人,代表作《花為媒》、《楊三姐告狀》、《杜十娘》。
十一,梁山伯與祝英臺梁祝的故事,影視版本很多,這個版本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越劇戲曲藝術片,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範瑞娟主演,講述了祝英臺女扮男裝到書院讀書,與同學梁山伯相愛,但祝父把英臺許配給馬家,梁山伯憂鬱而死,英臺殉情,二人化蝶永不分離 。
這部戲曲電影是建國後拍攝的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1955年5月9日,《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放映,並於27日在巴黎明星電影院公映 ,成為第一部在法國公映的新中國影片。
劇照
這部電影近乎完美地用電影這一現代視聽媒介再現了中國傳統的戲曲舞臺表演藝術,袁雪芬和範瑞娟的完美出演為影片增色不少。
十二,追魚《追魚》是越劇傳統經典劇目,這部電影是1959年出品的越劇電影,由王文娟、徐玉蘭等主演,講述了書生張珍與丞相之女牡丹有婚約,後因父母相繼去世,便投奔相府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
劇照
這部影片根據神話傳說改編,歌頌了純潔的愛情,並諷刺了富貴人家嫌貧愛富的卑劣行為。影片中的越劇唱腔婉轉清麗,突出了越劇的特色,表現出才子佳人的浪漫氣息,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十三,五女拜壽《五女拜壽》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越劇戲曲藝術片,由董柯娣、何賽飛、徐愛武等出演,於1984年上映 。
這部電影通過大戶人家前後兩次壽誕上五個女兒的不同表現,鞭笞了勢利小人,歌頌了人間真情 。
劇照
這部電影故事曲折,人物鮮明,聲情並茂,情景交融,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同時也有力地揭示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給人以教益。
十四,花槍緣《花槍緣》是根據豫劇傳統老戲《對花槍》改編的,1985年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豫劇五大名旦之一馬金鳳主演。
《對花槍》原來也叫《父子會》、《羅松找父》,取材於傳統評書《興唐傳》,講述了羅藝之子羅松尋父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