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區域網用同軸電纜及包含該同軸電纜的組合電纜的製作方法
2023-07-27 00:37:01 6
專利名稱:一種區域網用同軸電纜及包含該同軸電纜的組合電纜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區域網用同軸電纜及包含該同軸電纜的組合電纜。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信息化的發展,在某一區域內將多臺計算機利用網絡相互連接在一起,形成互動及信息共享(即形成區域網)的技術,如今已是應用得越來越廣泛。在目前現有技術中,區域網的網絡傳輸連接線,通常是選用化學發泡原理髮泡的聚乙烯同軸電纜、雙絞線及光纖等。但從線路成本、傳輸帶寬、傳輸信號的衰減常數性能、傳輸距離、保密安全等諸多方面綜合分析對比,區域網傳輸媒介中採用化學發泡原理髮泡的聚乙烯同軸電纜者居多。目前,這種化學發泡聚乙烯同軸電纜的製造原理通常是在實心純銅內導體外擠包一層用化學發泡法製得的聚乙烯發泡絕緣層,再在所述聚乙烯發泡絕緣層的外表面包附一層純銅絲編織作為外導體,最後在所述外導體表面再擠包一層聚氯乙烯護套,完成整個結構的製造。然而在目前現有的這種製造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是
1、 採用化學發泡法製得的聚乙烯發泡絕緣層的發泡程度不高,且發泡不勻均。因此,造成了聚乙烯材料的浪費,又得不到優良的信息傳輸效果。
2、 該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只有外導體一層屏蔽網,因此該結構的屏蔽效果差。
3、 該聚乙烯發泡絕緣同軸電纜採用實心純銅作為內導體和外導體,根據集膚效應的原理(即導體中通過的電流頻率越高,導體橫截面中心流經的電流就越少,而由截面中心向外圓方向流經的電流也越多。當電流頻率達到lMHz以上時,電流幾乎全部集中在導體表面某一厚度內,導體中心部分沒有電流流過。),採用實心純銅內導體和外導體就造成了貴金屬銅材料的浪費,同時也加重了電纜本身的重量,提高了網絡的建設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屏蔽性能優良,成本低,布線整齊,維修方便的區域網用同軸電纜及包含該同軸電纜的組合電纜。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中區域網用同軸電纜,包括內導體、發泡絕緣層、導電金屬絲編織和護套,所述內導體、所述發泡絕緣層、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和所述護套依次沿徑向由內到外設置,所述區域網用同軸電纜還包括鋁塑複合膜帶,所述鋁塑複合膜帶設置在所述發泡絕緣層與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之間,所述內導體為銅包鋼或者銅包鋁或者空心銅管內導體。
所述發泡絕緣層是採用物理髮泡原理髮泡形成的絕緣層。本實用新型中區域網用組合電纜在包含以上所述區域網用同軸電纜的所有技術方案的同時,還包括至少一根所述同軸電纜、無紡布I和外護套,所述無紡布I將所有所述同軸電纜纏包在一起,所述外護套包附在所述無紡布I的表面。
所述發泡絕緣層也是採用物理髮泡原理髮泡形成的絕緣層。包裹在所述無紡布I內並處於中心位置的所述同軸電纜的外表面,也纏包著所述無紡布II 。
所述無紡布I內的纏包物除所述同軸電纜外,還有柔軟性材料填充物。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內導體為銅包鋼或者銅包鋁或者空心銅管內導體,所以該內導體比同規格的實心同軸電纜內導體更節省貴導體銅材料,也降低了自身的重量,提高了所述內導體的抗拉強度等機械性能;同理,導電金屬絲編織的外導體也可採用此原理,從而節約成本,提高電纜的機械性能。由於所述發泡絕緣層是採用物理髮泡原理髮泡成的絕緣層,所以該絕緣層的發泡度高、發泡的均勻性好、徑向尺寸的偏差也小,在相同頻率下,衰減常數也比現市場上的同類電纜線的小、回波損耗大,還可避免或減少電磁波的反射。由於所述區域網用同軸電纜還包括鋁塑複合膜帶,所述鋁塑複合膜帶設置在所述發泡絕緣層與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之間,所以鋁塑複合膜帶和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組合一起,起到高屏蔽的效果,確保所述電纜單線具有保真、高頻傳輸信息的能力。由於所述組合電纜包括至少一根所述同軸電纜,所以可以根據區域網傳輸數據量的需求來選擇所述組合電纜中所述同軸電纜的數目,從而增加了本實用新型中客戶選材的靈活性,同時也使客戶的布線過程變得更為簡單,維修變得更加方便。由於所述無紡布I和所述無紡布II的設置,所以加強了組合電纜的物理性能,使得組合電纜的結構更穩定。由於所述無紡布I內的纏包物除所述單同軸電纜外,還有柔軟性材料填充物,所以保證了整條組合電纜在使用過程中的圓整性,即保證了所述組合電纜的結構穩定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同軸電纜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組合電纜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中區域網用同軸電纜包括內導體ll、發泡絕緣層12、導電金屬絲編織14和護套15,所述內導體11、所述發泡絕緣層12、
5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14和所述護套15依次沿徑向由內到外設置。所述區域網用同軸電纜還包括鋁塑複合膜帶13,所述鋁塑複合膜帶13設置在所述發泡絕緣層12與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14之間,所述內導體ll為銅包鋼或者銅包鋁或者空心圓管內導體。
所述發泡絕緣層12是採用物理髮泡原理髮泡形成的絕緣層。工作原理先將本實用新型拉直,敷設,兩端分別與單獨的計算機或終端連接好後,該電纜就開始工作了。所述同軸電纜1通過所述內導體11和所述鋁塑複合膜帶13及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14 一起構成電信傳輸的一條迴路,通過此迴路,就可以起到相互共享信息的作用。此迴路在所述發泡絕緣層12的作用下,阻止了電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洩漏,保證電信號在所述發泡絕緣層12的內部傳輸,使傳輸信號不發生洩漏現象。所述鋁塑複合膜帶13及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14在傳輸過程中,對外部電磁信號起屏蔽的作用,保證將全部的視頻圖像信息高保真傳輸。具體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中區域網用組合電纜包括8根所述同軸電纜1、無紡布I 2和外護套3,所述無紡布I 2將所有所述同軸電纜1纏包在一起,所述外護套(3)包附在所述無紡布I 2的表面。所述同軸電纜1包括內導體11、發泡絕緣層12、導電金屬絲編織14和護套15,所述內導體ll、所述發泡絕緣層12、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14和所述護套15依次沿徑向由內到外設置,所述區域網用同軸電纜還包括鋁塑複合膜帶13,所述鋁塑複合膜帶13設置在所述發泡絕緣層12與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14之間,所述內導體11為銅包鋼或者銅包鋁或者空心圓管內導體。
所述發泡絕緣層12是採用物理髮泡原理髮泡形成的絕緣層。
6包裹在所述無紡布I2內並處於中心位置的所述同軸電纜1的外表面,也纏包著所述無紡布I14。
工作原理先將本實用新型拉直,敷設,與各單獨的計算機或終端相互連接好後,該電纜就可以工作了。所述同軸電纜1通過所述內導體11和所述
鋁塑複合膜帶13及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14 一起構成電信傳輸的一條迴路,通過此迴路,就可以起到相互傳輸信息的作用。此迴路在所述發泡絕緣層12的作用下,阻止了電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洩漏,保證電信號在所述發泡絕緣層12的內部傳輸,使傳輸信號不發生洩漏現象。所述鋁塑複合膜帶13及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14在傳輸過程中,對外部電磁信號起屏蔽的作用,保證將全部的視頻圖像信息高保真傳輸。
所述無紡布I2的設置,加強了該組合電纜的抗壓強度、不易受潮等物理性能,使得組合電纜的結構更加穩定。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外護套3對整個電纜起到綜合性的保護作用。
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於網絡通訊領域。
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發明構想的情況下,凡應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及所做的各種等效變化,均理同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區域網用同軸電纜,包括內導體(11)、發泡絕緣層(12)、導電金屬絲編織(14)和護套(15),所述內導體(11)、所述發泡絕緣層(12)、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14)和所述護套(15)依次沿徑向由內到外設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區域網用同軸電纜還包括鋁塑複合膜帶(13),所述鋁塑複合膜帶(13)設置在所述發泡絕緣層(12)與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14)之間,所述內導體(11)為銅包鋼或者銅包鋁或者空心銅管內導體。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區域網用同軸電纜,其特徵在於所述發泡絕 緣層(12)是採用物理髮泡原理髮泡形成的絕緣層。
3、 一種包含權利要求1中所述區域網用同軸電纜的區域網用組合電纜,其特 徵在於包括至少一根所述同軸電纜(1)、無紡布I (2)和外護套(3), 所述無紡布I (2)將所有所述同軸電纜(1)纏包在一起,所述外護套(3) 包附在所述無紡布I (2)的表面。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包含權利要求1中所述區域網用同軸電纜的局 域網用組合電纜,其特徵在於所述發泡絕緣層(12)是採用物理髮泡原 理髮泡形成的絕緣層。
5、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包含權利要求1中所述區域網用同軸電纜 的區域網用組合電纜,其特徵在於包裹在所述無紡布I (2)內並處於 中心位置的所述同軸電纜(1)的外表面,也纏包著所述無紡布II (4)。
6、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包含權利要求1中所述區域網用同軸電纜 的區域網用組合電纜,其特徵在於所述無紡布I (2)內的纏包物除所 述同軸電纜(1)外,還有柔軟性材料填充物。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區域網用同軸電纜及包含該同軸電纜的組合電纜,旨在提供一種屏蔽性能優良,成本低,布線整齊,維修方便的區域網用同軸電纜及包含該同軸電纜的組合電纜。本實用新型包括內導體(11)、發泡絕緣層(12)、鋁塑複合膜帶(13)、導電金屬絲編織(14)和護套(15),所述內導體(11)、所述發泡絕緣層(12)、所述鋁塑複合膜帶(13)、所述導電金屬絲編織(14)和所述護套(15)依次沿徑向由內到外設置,所述內導體(11)為銅包鋼或者銅包鋁或者空心銅管內導體。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於網絡通訊領域。
文檔編號H01B11/18GK201274198SQ20082020174
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3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3日
發明者肖翠玉, 陳偉樂, 陳佔山 申請人:珠海宇訊同軸電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