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手術產婦可以自己選擇嗎(剖腹產可以選日子)
2023-07-26 08:06:53 3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對即將分娩的準媽媽來說,何時「卸貨」是最大的問題。
尤其是本身身體狀況不好、年齡偏大,可能需要剖腹產的母親,都會存在這樣一個疑問:何時剖腹產最好?應該自己選擇日子,還是快生的時候再去醫院?
大部分準媽媽到了這個時刻,都選擇多聽家人的意見,畢竟家裡的老人更有經驗,自己完全就是個小萌新。
云云已懷孕39周,目前並無任何胎兒要發動的跡象,她和丈夫都覺得可以等待,瓜熟蒂落最好,但醫生卻建議現在剖。
原因是她的骨盆較為狹窄,順產風險很大,既然要剖現在是最合適的。
云云有些困惑,為什麼不能等到寶寶發動呢?寶寶在胎中待的時間越久,發育就應該更完善吧?
其實提前剖還是等發動,是有學問的。
實際上,儘管兩者似乎並沒有太大區別,但對胎兒發育和手術風險都是有影響的,各有優劣。
提前剖:對有些準媽媽來說,提前進行剖腹產可以減輕分娩過程中的緊張感,畢竟還沒有分娩跡象,對此也不會有太多感覺。
另外,如果提前剖腹,可以避免嬰兒進入盆腔後增加難度,降低嬰兒窒息的可能性,風險更低。
等發動後再剖:即使已經明確自己不符合順產條件,許多準媽媽也會考慮發動後再剖腹產。
俗話說:「肚裡一天,勝似外面一月」,因此很多人認為寶寶在肚子裡待的時間越久越好,其實太長也是不好的。
胎兒足月之後已經發育完全,再多待也不會有太大幫助。
儘管這樣,我們仍然要基於實際情況進行比較分析,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剖腹產的準媽媽想選擇時間,可以先了解以下數據。
北卡羅來納大學和其他機構的科研人員,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報導。
他們調查了一萬多名孕婦和新生嬰兒的狀況,這些孕婦身體健康、情況較好,可以自然分娩,在此之前都有過足月剖宮產的經歷。她們之中有35.8%選擇了第37或38周進行剖宮產,49.1%則為第39周。
正常情況下妊娠期約為40周,但胎兒大多在37周時已足月。
研究還發現,第37或38周時剖腹產出生的嬰兒,發生健康問題的可能性是第39周時出生嬰兒的兩倍,例如呼吸系統疾病、感染、低血糖或需要特殊護理。
醫學專家通常認為,懷孕期過了37周時,嬰兒已經發育成熟了,孕婦可以選擇進行剖腹產。
但每個孕婦的身體狀況和條件不盡相同,腹中胎兒的發育條件也有所差異,因此37周只是個近似值,沒有實際意義和價值。
孕婦什麼時間剖腹產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考慮很多因素才能做出最終決定。
通常情況下,在確定是否能做剖腹產手術之前,準媽媽需先進行各種基礎檢查,包括B超和胎心監測,方便醫生了解胎兒的狀態。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待產期前若發現宮縮、羊水破了和見紅的情況,需要立即去醫院進行檢查。
而且,懷孕36周後,孕媽每周都需要抽出時間產檢,查看自身和胎兒的情況。具體時間的選擇,應視不同情況處理。
健康準媽媽:39周後正常情況下,建議健康孕婦等胎兒39周後剖腹產。
此時胎兒基本都已發育成熟,且情況比較穩定,出生後患各種新生兒疾病的概率比更早出生的寶寶更低。
事實上,大多數嬰兒37周後就足月了,正常妊娠時間約為40周,因此剖腹產在39周進行時效果最好。
部分孕婦可能存在特殊情況,不得不提前進行剖腹產手術,但時間最好也不早於36周。
如果胎兒還未發育成熟前就被強行拿出,許多健康問題都可能會隨之發生,而且未來的養育過程麻煩也很多。
事實上,關於剖腹產的具體日期這個問題,每個孕婦的答案都不一樣,這由個體差異決定。
總而言之,必須認真詢問醫生的意見,不可固執地自己安排。
術後:
(1)少量進食部分流食,6小時左右可下床活動活動。
(2)產後若有陰道過多出血的情況,要及時通知醫生。
(3)產後多補充水分和營養,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及時輸液。
(4)產後咳嗽、嘔吐時,要及時按住傷口,避免影響縫合效果。
(5)不可選擇直接平躺的姿勢,把病床稍微抬起來,或在背後墊上墊子。
(6)有尿意或便意及時排洩,尤其取出導尿管後,不要因怕疼而憋尿憋便,對身體恢復不利。
生活中:
(1)產後兩個月內不要同房,即便恢復也需注意避孕。
(2)產後兩年內最好不要再次懷孕生育,讓子宮休息夠,才是對自己負責的做法。
(3)出院回家後,每天多留意身體狀況,測量體溫,不要發生低熱不覺。
飲食:
(1)產後排氣前,不吃易引起脹氣的食物。
(2)術後第一天,一天分為6到8次,少量進食流食;第二天,一天分為4到6次;第三天可以正常進食,但最好少吃易脹氣的東西。
(5)術後傷口若想恢復得快一些,需多吃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