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料的內包裝袋的製作方法
2023-07-15 19:18:21 1
專利名稱:粘性料的內包裝袋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盛納粘性的半固態料之內包裝袋。
粘性的半固態料通常要加熱使其粘度降低到流態,然後包裝到合適的容器或袋子內,這樣便加工成了半固態的製品。
當前採用的容器與包裝袋的例子包括金屬容器、烘烤上一層防粘劑的波紋板紙箱,它們是用來直接裝填半固態料的;以及波紋紙板箱或紙板管,這時的半固態料按份事先以焙烤有防粘劑的膜或紙封裹,然後再包裝於其中;此外有烘烤上防粘劑的深口式壓延塑料碟。
但是,上述傳統的包裝件並不能滿足特殊包裝所必須的各方面的要求,諸如完善的密封性質、易於取出被包裝的內盛物、優良的容積效率以及經濟性的貯存等。例如,一種粘性的半固體料通常總易引起所謂的冷流,這樣,當著盛放有此種料的包裝袋摔落時,這種料就有可能通過一種窄細的裂縫外流,而在金屬容器的情形,就會有容器破裂和難以從其中取出粘性料等缺點。另外,當用波紋紙板箱直接裝載此類粘性料時,將很難保持其完善密封狀態,而在從中取出內盛物時又需用切割工具等,這樣又可能將切屑混入其中。塑料碟則存在防粘效應不充分的問題。還有,要是設想將這類半固態料逐份地用一寬的薄片包裹,由於這種寬的薄片必須滿足專門的工藝標準,費用就會增加。總之,以上所說的容器與包裝件都不能用來滿意地包裝半固態料。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為粘性的半固態料提供一種內包裝袋,而就本發明的這種內包裝袋而論,粘性的半固態料是不會從它的接縫洩漏的;它的密封狀態很完善,足以阻止外來物的汙染;開封時不需用刀具等;加熱時此粘性料為半固態,有較低的粘度易於被包裝;空間容積效率優越。簡言之,按照本發明提供的包裝袋克服了傳統的已知包裝件的缺點。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提供一種粘性料用的上端部開啟的內包裝袋,並取如下結構按照本發明所示折迭好一張厚度為50至300微米的層壓板材,此層壓板材具有一層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以下簡注為PET)膜,包裝袋的內表面以矽樹脂和一張玻璃紙或一張半玻璃紙處理,以同一外包裝盒匹配。
圖1是本發明的用於粘性料的內包裝袋之展開圖;而
圖2與圖3是闡明此內包裝袋結構狀態的部分透視圖。
本發明中所用的玻璃紙可以從市售品中任選,只需求它們的標準重量為25至30克/平方米、無針孔且有良好的透明性。除此,市售的透明性較低的半玻璃亦可採用。玻璃紙與半玻璃紙均有一定的熱穩定性,因而即使在加熱包裝內盛物的過程中,也有利於保持其質量。
本發明中將矽樹脂塗敷到板材上的防粘劑烘焙處理作業,是可以按照已知的任選方法進行,例如在塗上市售的矽氧烷預聚物後,可以通過熱交聯對板材的表面上作防粘劑的烘焙處理。此種預聚物膜的厚度不必總是一致,但重要的是不能存在預聚物塗層的任何不平整。
由上述PET膜與玻璃紙或半玻璃紙組成的疊層膜,乃是構成本發明之內包裝袋的板材之優選的實施例之一,但其他的板材也是可採用的,只要它們在本發明的目的範圍內是可折迭和有韌性的,以及只要它們的內表面具備防粘性質。此種板材包括特氟隆(商品名Teflon的音譯)之類的聚氟乙烯類以及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板材,而當採用這類板材時,就不須進行特殊的防粘劑烘焙處理。
下面對照一個例子來詳述本發明。
圖1是本發明的用於粘性料之內包裝袋的一個展開圖,而圖2與圖3是闡明此內包裝袋結構狀態的部分透視圖。
在圖1中,底表面1呈矩形,通過兩中介折線2、2a而與前壁3與後壁3a相連。前壁3在其兩對峙側邊上,經折線6、7配備有側壁8、9;後壁3a在其兩對峙側壁上,經折線6a、7a同樣配備有側壁8a、9a。此外,沿著側壁8、9與8a、9a,通過折線10、11和10a、11a而配備有第一種凸折翼12、13與12a、13a。沿著凸折翼12、13的上邊緣,經由折線18、19而配備有實質上作為此折翼12、13之伸延部的折翼C、C″;類似地,沿著凸折翼12a、13a的下邊緣,經由折線18a、19a而配備有實質上作為此折翼12、13之伸延部的折翼C′、C″′。
將第一種凸折翼13與折翼C″′組成的部分同第一種凸折翼13a與折翼C″′組成的其它部分,沿著折線15相結合,而以它們的內表面彼此相向,構成了第一種突起邊A(參看圖2);而將第一種凸折翼12與折翼C組成的部分同第一種凸折翼12a與折翼C組成的其它部分,沿著折線14相結合,並以它們的內表面彼此相向,就同樣構成了另一個第一種突起邊A(參看圖3)。這樣,以上敘及的四個第一種凸折翼與四個折翼具有相同的尺寸和相同的矩形。
沿著底表面1的相對峙的側邊,經由折線4,5,配置有頂角為90°且帶斜折線邊的摺疊片a、a′、b、b′、b″、b″′,同時形成有其它折線14、15,使之從頂點24、25作水平延伸。折線14、15的長度雖不作特別限制,但至少約為5釐米,這是為了防止內盛物的冷流會經過突起邊A、A′的裂縫,以及易於將帶突起邊的內包裝袋納入外包裝盒中。折線14、15的長度較理想的為圖1中水平方向的凸折翼加側壁的長度之半。
再來對照相應的圖,考慮構制此種組合形式的未摺疊時之板材的步驟,以便製造本發明的內包裝袋。
首先將前壁3與後壁3a,沿折線2、2a豎立到圖1中底表面1之上側邊與下側邊之上,用以構製成前壁與後壁。於此同時,將第一種突折翼12、12a、13、13a與折翼C、C′、C″、C″′同時立起,利用這些部分構製成第一種突起邊A與A′。這就是說,第一種突起邊A(圖2)是按如下步驟構成,即把第一種凸折翼13與折翼C″組成的部分同第一種凸折翼13a與折翼C組成的其它部分,沿著折線15結合,而使它們的內表面彼此相向;而另一個第一種突起邊A′(圖3)則依相同的方式按以下步驟構成,即把第一種凸折翼12與折翼C組成的部分同第一種凸折翼12a與折翼C組成的其他部分,沿著折線14結合,而使它們的內表面彼此相向。這樣形成的第一種突起邊A、A′,必要時可由一熱穩定的粘結帶等固定到它們的側邊上。
利用以上步驟,可以製成這樣的包裝袋(圖2與3),它的上端部敞開,其外形能與外包裝盒(未示明)相適應。
然後,將摺疊片b″、b″′沿斜折線17、17a,經由折線7、11與7a、11a向內摺疊,使折線21、21a可以放置在摺疊片a′的底5之上,以便構成此內包裝袋的側壁9、9a(圖2)。在此情形中,摺疊片b″、b″′放置在摺疊片a′的內表面之上,使之構成一新的三角形部分D(圖2)。同樣,也可在另一側壁處構成一新的三角形部分D′(圖3)。
此時將第一種突起邊A′沿折線10、10a、22、22a摺疊,使之面對面地同任一側壁8與8a接連。結果使實質上構成了第一種突起邊A′之延伸部的折翼C、C′,放置在三角形部D′的一部分上,而得以形成一具有不規則四邊形的第二種突起邊B(圖3)。類似地,可在另一側壁處構成另一第二種突起邊B(未示明),它經由折線5朝外延伸且與底表面平行。
這樣製得的具有開敞上端部的內包裝袋入外包裝盒中,但在此時,每個第二種突起邊B、B′要予以摺疊,使之面對面地接合與之相連的每一側壁或底表面。
此種外包裝袋在放入到外包裝盒內後,即可把經適當加熱而流體化為半固態的粘性料充填入內,然後將側壁8、8a的上部沿著折線10、10a(圖3)的上部朝內折迭,同時讓前壁與後壁的上部面對面地相互接合。之後,採用粘接帶之類固定住這些接合的部分,使內包裝袋得以氣密封接。包包裝盒最好有一上蓋並取矩形。
權利要求
1、半固態粘性料用的一種內包裝袋,它是通過折迭一塊矩形的板材構成,此種板的內表面具有防粘性質,此內包裝袋的特徵為包括有一個其形式可與外包裝盒相匹配的矩形底面1;一個後壁3a和兩對側壁(8、8a與9、9a),後者沿底表面1的四個側邊豎起;此內包裝袋是經所說的板材折迭而成,使沿上述側壁中放豎直上延的第一種突起邊A、A′可以置放到前述的對峙側壁上,並得以形成第二種突起邊B、B′,後者是一些不規則的四邊形,平行於該底表面,且從其對峙的側邊經折線4,5而朝外延伸,此種不規則的四邊形則是通過把三角形部分D、D′置放到第一種突起邊A、A′的延伸部分上構成。
2、符合權利要求
1規定的一種內包裝袋,所說的板材具有熱穩定性。
3、符合權利要求
1規定的一種內包裝袋,述及的板材為一種層壓板,由一層紙與一層聚乙烯膜組成,板子的外表面已進行過一種防粘劑的烘塗處理。
4、符合權利要求
3的一種內包裝袋,其中述及的紙為一種玻璃紙或半玻璃紙。
專利摘要
本發明為用於半固態粘性料的內包裝袋,它由一塊矩形板材折迭而成,板材內表面有防粘性,此袋子的特徵為,有一能與外包裝盒適應的矩形底面1,前壁3、後壁3a與成對之側壁(8、8a,9、9a),後者沿底面1之四側邊上豎,將板材折成內包裝袋時使沿側壁中心上豎之第一種突起邊A、A′能放在側壁上,第二種突起邊B、B′可由不規則四邊形構成,後者與底表面平行,通過將三角部分D、D′放在第一種突起邊A、A′的延伸部C、C′上形成。
文檔編號B65D5/56GK86101139SQ86101139
公開日1986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1986年2月14日
發明者片瀨晴久, 六島康夫, 柳利夫 申請人:日本石油化學株式會社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