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戰爭讀後感
2023-07-15 19:19:23 4
篇一:《資本戰爭》讀後感
看了3日既資本戰爭,終於今日看完了。哇,一個個大蕭條既由來,一個個冒險者的投機,給世界帶來興奮,也帶來了失落。
看完了這本資本戰爭,我自己對投資有了一個疑惑,我們都是在用以後的錢去進行投資,如果都拿以後的錢去投資,那究竟有多少未來的錢可以用啊。我覺得投資可以說為了令金錢更加靈活,但是現在多次的經濟危機都是由全部人都參與到投機去才變成了泡沫。
現在這次的金融危機,我突然覺得引起這個危機的還是全民參與。可以說這次危機是這二十年慢慢積累的。IT泡沫和恐怖份子的襲擊把美國的經濟打擊了,大家的信心都不足,通過一系列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加上投機者的忽悠,美國有了次貸危機的可能,而這種次貸債券的瘋長讓很多銀行和保險公司都牽涉到裡面,而這種次貸和無止境的投機也是一樣,倚仗著樓價的漲幅去還貸來的利息,而甚至是沒工作的人也可以參與,這裡危機肯定也是個明了的事。
中國07,08年瘋狂的炒股,就完全符合了很多投資者的一句話:當你附近的婦孺都在討論股票,這肯定有泡沫了。想起自己當時在股票高峰期的時候才開始關注股票,然後又在高點的時候讓我媽去參與這個股市,想想自己還是比較沒知識。到了現在這個時機,股市已經掉到了很低的地方,如果從這樣的分析,現在入市是比較明智的決定。可是,現在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錢拿在手上,都怕經濟繼續下滑,從世界來分析,現在的世界經濟確實不怎麼樣。入市與否,現在是一個博弈的時候!!!
篇二:《資本戰爭》讀後感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20世紀末這樣充滿了如此多滿懷野心的全民投資客,也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20世紀末這樣對金融的風險和恐慌這麼深重卻無法迴避。——題記
20世紀末,金融資本成為了左右全世界人民的一股魔咒,既包括了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的美國紐約股市的泡沫大崩盤,也出現了尼克·裡森這樣的一人之力,一夜之間搗騰垮了英帝國百年驕傲的巴林銀行事件,此外,更可怕的是金融資本對於主權經濟體的任意攻擊。
僅僅20世紀末,日本這艘資本「航空母艦」下沉了,整個拉丁美洲剛剛進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幾個國家幻滅了,亞洲的四小龍和四小虎也都停滯了發展的腳步,或是受到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席捲,從而有一種「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覺。
所有以上的這些事件,背後無不有投機的黑手在作怪,不管這隻黑手是主要來源於國內還是國際。歷史上逐漸積澱和累計的金融資本的力量,在這個時代終於被成倍的放大了,通過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順風車」而呼嘯駛來。
那麼,到了21世紀又會怎樣呢?《資本戰爭》這本書在世紀之交部分就嘎然而止了。然而,我們已經共同經歷了2001年的美國科技股泡沫破滅和2008年底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這兩次的金融海嘯可謂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可是金融資本的故事卻永遠不會謝幕,只會在燈紅酒綠的繁華光景背後,跳起更加華麗的舞蹈。
還有中國大陸呢?這兒眼下或是明天,又會是一個將繁榮與陷阱共同譜寫的樂園嗎?
篇三:《資本戰爭》讀後感
當你看到眼下的全國各地無節制上漲的房價,你是否也打算或已經加入炒房大軍?當一年前的金融危機陰影猶在,而一年後物價膨脹卻隱約可見時,你又做何感想?看完《資本戰爭》一書,你至少會掩卷沉思長嘆,「唉!原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這本德國人所作的人類金融投機史書,覆蓋了歷史長河中的一切投機行為,有些我大約聽過,有些略有所聞,更多的則並無多少印象,所有這些重大的投機性事件,卻都有一些共性。
所謂與金錢有關的活動,無外就是投機和投資兩種。這兩種活動雖然風險與收益不盡相同,但更不相同的是背後的諸多推動因素。這裡,我們先來看看投機。
首先,投機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信息的極度不對稱。投機事件往往面對著是一場突如起來的挑戰、一次包含風險的發展機遇或者是相對混亂的市場行情。比如歐洲王室之間爆發的戰爭,新的貿易道路的開闢和火車鐵路在美國大陸的發展等等。這些都是機遇,而作為金錢的掌控者,如果想既不置身事件的第一線,又能從中獲得豐厚的利潤,那麼最主要的方法便是將事件本身的進展視作一次帶有豪賭性質的投機行為。歷史上的,富格爾家族正是利用了皇室與教廷的關係,從中進行金錢投資,而羅斯柴爾德家族也在通過法國的革命和英國對外的戰爭,牟取了相當的利益。
此外,還有一類投機活動起初純粹只是一般性的市場交易,後來因為一些偶然的機遇使其價值暴漲,再接著是少數人利用這種暴漲,推波助瀾,製造出一種可觀的市場行情,從而引起更多人的瘋狂。比較常見的是土地、期貨、貴重金屬或者股票,也有一些比較特別的交易對象,比如17世紀發生在荷蘭的鬱金香的投機炒作。如果這類投機活動的背後還有傑·
古爾德這樣居心叵測的操縱者的話,那整個投機就更令人觸目驚心了。
其次,投機背後總是難免存在政治勢力。同投資和增值的正常軌跡相比,當權者在投機行為後面所扮演的角色並非看起來的那麼中立。例如,英國的歷次股票投機會有女王和王儲的參與,德法戰敗或是羅馬帝國的勝利,也都會至上而下的促成一次金融投機來解決過剩或是缺少的金錢。
再次,有時候富有膽量的投機者卻再無形之中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甘於冒風險的海洋文化一直都是推動人類前行的重要動力,為此,我們無法迴避鐵路的普及、蒸汽船的應用和IT產業的發展,都很有歸功於投機資本的必要。
最後,許多普通的跟風者往往是這種投機活動的犧牲者。作為最後的接盤者和一種過分貪婪的懲罰,他們總要上演著一幕幕「上帝欲讓其死亡,必先叫其瘋狂」的悲喜劇。所以,對於百姓來講,金融投機絕不是好玩的,指望其一夜暴富往往會付出不亞於賭徒的代價。
篇四:《資本戰爭》讀後感
終於讀完了《資本戰爭》這本書,不得不承認它是一本非常厚的書,正如它的簡介所言,它詳細地描寫了金錢遊戲與投機泡沫的歷史。非常直觀易懂,對像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是非常值得閱讀的教材。
全書共分為二十二個章節,前面講述了投機活動的開始,就像政治書上所讀到的,一切都源於物物交換。投機的開始主要是由政府、統治者在進行,再逐漸發展而不斷轉移。許多的歷史事件背後都有它的經濟因素,比如贖罪券的販賣,黑奴貿易工業革命等等。從投機的開始,便參雜著欺騙、賄賂。每個人都是一個賭徒,為了賭贏而變成騙子。而政府是最大的騙子。書中說道「任何一個社會出現足以顛倒乾坤的危機,它的前兆必然是財政危機。」本書以法國的「貨幣革命」為例,詳細地展現了政治背後的經濟。
本書的中間部分,亦是佔篇幅最長的部分,主要是為我們介紹了歷史上有名的投機客。銀行家是如何成功和失敗的以及非常有名的投機事件。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幾乎貫穿了整個篇幅,一個家族能在金融這種不確定性巨大的環境下屹立不倒,是何等的高明、睿智才能辦到。這絕對不是靠運氣得來的,每一個投機專家都是在投機之前做好布署,並沒有憑空猜測,而是有所篤定,像羅斯柴爾德在英法戰爭那場著名的投機中,就是利用各種手段獲得內部消息後,從容地進行投機布署。還有傑 · 古爾德買通法官和政治家瞞天過海,在黃金交易中大撈一把。這就像索羅斯說的那樣,「讓公眾相信我們所要他們相信的事情。」一位美國議員的評論非常形象「如果他們說話,那他們就是在說;如果他們沉默,那他們就是在偷竊。」在那些年代,獲取信息的渠道千變萬化,加上市場監察還不完善,股市容易被操縱,很多的財富都流入像羅斯柴爾德家族這樣的利益集團中。
在股市的變化中,一直以來都被這樣一個因素影響著——戰爭。戰爭使經濟陷入混亂,直到經濟糟糕至極,戰爭又成為解決經濟問題的手段。是一種戰爭→經濟→戰爭的循環模式。因為經濟的蕭條,希特勒通過侵略來解決,以求從被侵佔的土地中獲取資源;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是為了侵佔其豐富的石油資源。戰爭這種可怕的手段使一些較弱的國家陷入了危機,卻虎視眈眈的投機客提供了一種投機契機,大發戰爭財的大有人在,只因戰爭導致的經濟環境是投機的絕佳環境。
任何的經濟繁榮都不會是永久的。本書的後面就主要講述了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發生的經濟危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經濟危機是如何從自身開始波及到周圍地區直到波及到全世界的。人地認識是有限的,加上每個人都有一個發財夢,這樣極易將泡沫越吹越大,那離危機也不遠了。這種現象一點也不少見,英國、美國、日本、巴西、亞洲四小龍都是因為人們極度樂觀的情緒,在政府赤字超過負荷的情況下爆發了經濟危機。
在如此長的投機史中,我們看到了金融市場的不斷進步,債券種類增加了,監管更為完善了,在未來的投機中更可以史為鑑,在追逐金錢的道路上得到啟發。
篇五:《資本戰爭》讀後感
終於讀完了《資本戰爭》這本書,不得不承認它是一本非常厚的書,正如它的簡介所言,它詳細地描寫了金錢遊戲與投機泡沫的歷史。非常直觀易懂,對像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是非常值得閱讀的教材。
全書共分為二十二個章節,前面講述了投機活動的開始,就像政治書上所讀到的,一切都源於物物交換。投機的開始主要是由政府、統治者在進行,再逐漸發展而不斷轉移。許多的歷史事件背後都有它的經濟因素,比如贖罪券的販賣,黑奴貿易工業革命等等。從投機的開始,便參雜著欺騙、賄賂。每個人都是一個賭徒,為了賭贏而變成騙子。而政府是最大的騙子。書中說道「任何一個社會出現足以顛倒乾坤的危機,它的前兆必然是財政危機。」本書以法國的「貨幣革命」為例,詳細地展現了政治背後的經濟。
本書的中間部分,亦是佔篇幅最長的部分,主要是為我們介紹了歷史上有名的投機客。銀行家是如何成功和失敗的以及非常有名的投機事件。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幾乎貫穿了整個篇幅,一個家族能在金融這種不確定性巨大的環境下屹立不倒,是何等的高明、睿智才能辦到。這絕對不是靠運氣得來的,每一個投機專家都是在投機之前做好布署,並沒有憑空猜測,而是有所篤定,像羅斯柴爾德在英法戰爭那場著名的投機中,就是利用各種手段獲得內部消息後,從容地進行投機布署。還有傑 · 古爾德買通法官和政治家瞞天過海,在黃金交易中大撈一把。這就像索羅斯說的那樣,「讓公眾相信我們所要他們相信的事情。」一位美國議員的評論非常形象「如果他們說話,那他們就是在說;如果他們沉默,那他們就是在偷竊。」在那些年代,獲取信息的渠道千變萬化,加上市場監察還不完善,股市容易被操縱,很多的財富都流入像羅斯柴爾德家族這樣的利益集團中。
在股市的變化中,一直以來都被這樣一個因素影響著——戰爭。戰爭使經濟陷入混亂,直到經濟糟糕至極,戰爭又成為解決經濟問題的手段。是一種戰爭→經濟→戰爭的循環模式。因為經濟的蕭條,希特勒通過侵略來解決,以求從被侵佔的土地中獲取資源;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是為了侵佔其豐富的石油資源。戰爭這種可怕的手段使一些較弱的國家陷入了危機,卻虎視眈眈的投機客提供了一種投機契機,大發戰爭財的大有人在,只因戰爭導致的經濟環境是投機的絕佳環境。
任何的經濟繁榮都不會是永久的。本書的後面就主要講述了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發生的經濟危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經濟危機是如何從自身開始波及到周圍地區直到波及到全世界的。人地認識是有限的,加上每個人都有一個發財夢,這樣極易將泡沫越吹越大,那離危機也不遠了。這種現象一點也不少見,英國、美國、日本、巴西、亞洲四小龍都是因為人們極度樂觀的情緒,在政府赤字超過負荷的情況下爆發了經濟危機。
在如此長的投機史中,我們看到了金融市場的不斷進步,債券種類增加了,監管更為完善了,在未來的投機中更可以史為鑑,在追逐金錢的道路上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