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慘烈的五胡亂華(五胡亂華的歷史結局)
2023-06-20 13:10:36
歷史上是有陰謀。
但是,歷史上的陰謀不是最重要的歷史記憶。
最重要的歷史記憶是在文明出現斷裂的時候,有沒有誰來挽救。
世界上的四大古文明,在發展一段時間之後,一個個都遇到了危機。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三個原創性的文明古國相繼都滅亡。
古華夏文明,也就是中華文明,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之後,達到一個鼎盛時期,之後,天下大亂了一陣子,又在漢高祖劉邦的努力之下,延續了古華夏文明,建立了強悍的漢朝。中華古文明造就了中華第一帝國!
經東漢末年,黃巾軍大起義,軍閥混戰,歸為三國,旋即又統一於晉。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316年滅掉西晉。公元317年,鎮守建康(今南京)的漢人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東晉政權(公元317年-公元420年)維持了百餘年的偏安統治,到公元420年,被劉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歷4代11帝。
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開啟了「五胡十六國時期」。從公元304年起,歷經136年的歲月,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了前趙(匈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涼(漢)、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南涼(鮮卑)、西涼(漢)、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漢)、夏(匈奴)、成漢(巴氐)等政權,總稱十六國。
天下亂象一直持續到公元439年,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
這個時候,中華文明在中國北方,已經遭遇到了滅頂之災。
因為掌握政權的皇帝一族,已經不是漢民族,而是鮮卑族,所建朝廷被後人稱北魏。
北魏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前身為代國。前秦於淝水之戰崩潰後,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孫拓跋珪舉兵復國,都盛樂,史稱北魏。北魏在道武帝、明元帝及太武帝等三個皇帝的苦心經營下逐步壯大。拓跋珪與後燕交惡,發生多次戰爭,並在參合陂之戰擊潰燕軍。而後,他率軍攻破後燕首都,遷都至平城。並在次年稱帝,即道武帝。
北魏經歷了六個帝王:
1、道武帝(386-408年)
2、明元帝(409-423年)
3、太武帝(424-451年)
4、南安王(452年,被廢,在位232天)
5、文成帝(452-465年)
6、獻文帝(466-470年)
從道武帝起,鮮卑族的北魏朝廷跟漢民族基本沒什麼關係,跟中華文明差不多已經不搭界了。因為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興起於大興安嶺。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起源於東胡族,分布在中國北方。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的奴役。所以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同烏桓、匈奴相似。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亂不堪,建立慕容氏諸燕、西秦、南涼、代國等國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
雖然建立統一的中國北方的政權,但卻與古華夏文明漸行漸遠。
中華古文明,眼看就要在中國北方斷線,世界最後一個古文明將在黃河流域消失。
這個時候,出現一個人,他就是北魏第七任皇帝:北魏孝文帝——元宏!
鮮卑族統治中國北方之後,在對待漢人方面,朝廷得有所選擇。
選擇什麼?
當然是經濟基礎:到底要不要繼續遊牧。
鮮卑族是遊牧民族,他們熟悉的是遊牧那一套管理。
他們不會種地。根據習慣,有可能廢除農田,恢復牧場,恢復到遊牧文明。
如果按照遊牧文明的思維方式,他們所採取的辦法應該是兩個中的一個:
1、把漢族人全部殺光(強硬派),我族還是搞我們的遊牧業。
2、不要殺,讓漢人成為奴隸種地,不讓他們成為自由民。
不過,孝文帝可沒有那麼做。他在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
1、遷都洛陽。
2、以漢服代替鮮卑服。
3、以漢語代替鮮卑語。
4、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
5、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不叫拓跋宏,改:元宏)
6、鼓勵鮮卑貴族與漢士族聯姻
7、參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
他的這些舉措,使得鮮卑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大大的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對各族人民的融合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孝文帝所施行的漢化改革,被後世史家稱為「太和改制」,影響後世深遠。
當然,孝文帝是有一位好老師。他即位時只有5歲,在親政前受到執掌大權的馮太后的影響。馮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不詳,漢族,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獻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實際主持者,她對孝文帝改革產生重要影響。孝文帝正是在馮太后的影響之下,在親政後做出了千古稱頌的偉大功績。
偉大在什麼地方?
原來,中國諸子百家,雖然智慧高深,但有個毛病就是太斯文。
所以,光有老莊的智慧,孔孟的仁義,孫子的軍事思想,荀子韓非的刑法,仍然不能夠自立於民族之林,最後會被消滅掉的,因為行為太過斯文,沒有血氣方剛,沒有燕趙雄風,缺少生命力,缺少強悍的力量。
這一點,是鮮卑族給予了中華民族,灌輸了天蒼蒼野茫茫的英雄氣概。
北方少數民族的陽剛之氣、以及野性的加入,使得中華文明有了新鮮血液。
孝文帝元宏的偉大,在於他改變了中華民族的體質,使得中華文明得以發展壯大!
接下來,一個偉大的朝代就要來——
這個朝代叫作:唐代。
大唐之前的隋煬帝和大唐的唐太宗,他們的血緣二分之一是鮮卑族血緣。到了唐高宗,他有四分之三是鮮卑族的血脈。所以,一個小小的民族由於一位偉大皇帝的英明決策,把這個民族的血緣輸送給了一個偉大的民族和偉大文明,因而才能夠創建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偉大的朝代。
中華文明的第一帝國是秦漢,是由黃河邊上智者散步之後,經過萬眾努力產生的。
中華文明的第二帝國是唐朝,是由拓跋宏奉獻出北魏和鮮卑族,經過民族融合產生的。
北魏—北周—隋—唐,經歷這麼一個傳承脈絡,中華文明的第二帝國屹立在了世界東方!
「所以,我們對北魏孝文帝這個33歲去世的皇帝要表示一種尊重。因為,他不但避免了中華民族的一次非常有可能的滅亡,而且還一次性補強了中華文化所有的重大缺陷!」
這句金玉良言,但願能夠作為中國歷史的主旋律,一直迴響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懸疑大師/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