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景區分布圖最新(廬山前世今生從一山多治)
2023-07-16 07:42:46 4
江西廬山觀雲亭雲海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北宋文人蘇軾像一個預言家。900多年前,準備前往河南汝州任職的他途經九江,與友人同遊廬山,寫下了著名的《題西林壁》。
這首原本形容廬山千姿百態、難辨真相的詩歌,後來成為這座山的另一種註腳。
近代以來,廬山的管理體制一直處於「難識真面目」的狀態。
它的建制幾經變更,級別、管理權限亦有調整。即使是1984年,國務院批准成立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以來,也未能解決其多頭管理、權責不明的弊端。
2016年,廬山管理再度向前推進。
5月12日,微信公號「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報」對外發布《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
通知顯示,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6〕58號)精神,將對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
具體包括撤銷星子縣,設立縣級廬山市,將九江市廬山區牯嶺鎮劃歸廬山市管轄。以原星子縣和九江市廬山區牯嶺鎮的行政區域為廬山市的行政區域,廬山市人民政府駐南康鎮紫陽南路45號。廬山市由省直轄,九江市代管;
將九江市廬山區更名為濂溪區;
將駐九江市濂溪區賽陽鎮的廬山雲霧茶場(含剪刀峽景區入口)、廬山茶科所,駐蓮花鎮的蓮花林場,駐海會鎮廬山茶場管理範圍劃入廬山市牯嶺鎮管轄;
從九江市濂溪區海會鎮析出高壠、廬山水泥廠、五星、雙壠、銀門、谷山、青山等7個村(居)委會,設立九江市濂溪區高壠鄉,鄉政府駐高壠居委會;
將調整後的九江市濂溪區海會鎮(海會、廬星、彭山、長嶺、五洲、光明等6個村、居委會)劃歸廬山市管轄;
將調整後的廬山市蓼花鎮更名為廬山市星子鎮。
破冰之旅已經開啟,有關廬山的前世今生,也值得一探究竟。
基本資料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東臨鄱陽湖,北倚長江。所處位置為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
山體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傾斜延伸,南北長29公裡,東西寬16公裡,山體面積約282平方公裡,總面積約302平方公裡。
這是一座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為漢陽峰,現代海拔1473.4米。
廬山氣候呈有春遲、夏短、秋早、冬長的特點。以1971年-2000年為例,山上年平均溫度為15℃,其中一月份平均溫度為0.3℃,七月份平均溫度為22.2℃,極端最高溫度不超過32℃。雨量豐沛,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左右。雲霧較多,全年平均有霧日達190天以上。
行政區劃
歷史上,廬山長期屬一地管轄。
春秋戰國時期,廬山是楚國領地。秦統一天下後,廬山先後歸九江郡、豫章郡柴桑縣、尋陽郡柴桑縣管轄。
分為兩地管轄,是從北宋開始。
此前的五代楊吳大和年間(929-935),山南地區設「星子鎮」,隸屬德化縣。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星子由鎮升格為縣,從此,廬山開始按山北、山南分屬德化(今九江縣)、星子兩縣管轄。
僅隔四年,朝廷在星子設南康軍,轄星子、都昌、建昌。「軍」是宋代縣以上的一個行政區域,一般設在衝要之地,相當於州或者府。
設立南康軍後,廬山山南由南康軍下轄的星子縣管轄,山北由隸屬江州的德化縣管轄。
明清時期,江州更名為九江府,南康軍更名為南康府,廬山仍然是山南、山北分開治理。
古代廬山地區行政區劃沿革。澎湃新聞製圖 龍慧 王亦贇
民國以來,廬山還是分屬德化縣和星子縣管轄。但因為在華西方人佔據、開發了山上的牯嶺,山下對山上的管理弱化。
1926年,民國政府將廬山警察署和清丈局(土地房產測繪單位)合併設立廬山管理局,隸屬九江市管轄。這也是廬山首次有了自己的行政區劃。
1930年,九江市撤銷,廬山管理局直屬於江西省政府。5年後,民國政府正式收回牯嶺產業地,廬山管理局仍然由江西省直管。1939年4月,廬山淪陷,廬山管理局隨之解散,直到1945年又重新設立。
1949年5月,廬山解放。該地管理最初實行軍管,後改為廬山管理局,隸屬江西省政府,正廳級單位。此後,廬山管理局的隸屬關係多次調整,行政級別幾經變更。
近代以來廬山行政管理沿革。澎湃新聞製圖 龍慧 王亦贇
需要說明的是,自廬山宋代以來分屬德化縣、星子縣管理後,山界劃分一直較為模糊。
明清時期,廬山地區兩府、兩縣的地方志對其所屬範圍記載常常產生矛盾。雍正《江西通志》記載:「其東界吳章山,其西界康王坂,山以南屬南康星子,山以北屬九江德化,然地勢犬牙相錯,究難以璧羨起度也。」
清末民初,西方人在牯嶺一帶進行避暑地開發,山上土地出現歸屬權問題。在此期間,星子縣和九江縣曾先後對廬山蓮谷地區和牯嶺地區所有權進行爭奪。
1926年,廬山有了自己的行政建制,管轄範圍基本在山上,和山下九江縣、星子縣的交界仍混淆難辨。為此,江西省政府還專門派員勘定範圍。
近一個世紀,廬山管理局的管轄權限基本在山上,即「小廬山」範圍。直到1977年,江西省成立廬山管理局革命委員會,行政區域從原來山上的牯嶺鎮擴充到了山下的東風、威家、賽陽、高壠、紅旗五個公社。
這一模式僅維持3年。1980年,廬山管理局成為九江市下屬的廬山區,山下的東風、威家等五個公社劃歸九江市郊區,廬山繼續被分割管轄。
多頭管理
1984年,江西省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成立。同年,九江市將郊區更名為廬山區。
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為江西省政府的派駐機構,由九江市代管,級別為副廳。包括牯嶺鎮在內,該機構管轄範圍為廬山山頂部分,約定俗成的說法為「海拔800米以上區域」,面積46.6平方公裡,約佔廬山山體面積的14%。
1987年,原本由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管轄的牯嶺鎮劃歸廬山區。此後,牯嶺鎮人民政府一直接受著「雙重領導」,鎮黨委和鎮政府的人事任免歸廬山區,人員編制、經費開支又由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負責。
也是在上世紀80年代,廬山形成「一山六治」的局面。3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由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星子縣、九江縣、廬山區、廬山自然保護區以及廬山綜合墾殖場管轄。
2005年底,九江市將廬山綜合墾殖場、廬山茶科所、廬山林科所和廬山水電廠四個單位劃歸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一山六治」也由此變為「一山五治」,位於星子縣、九江縣和廬山區的廬山山體仍然游離在「廬山」之外。
「設市前」廬山管理單位隸屬關係。澎湃新聞製圖 龍慧 王亦贇
由於旅遊資源掌握在不同單位或機構手上,廬山景點各自收門票的問題也曾備受詬病。
2015年,江西省全面推進景區門票價格管理改革工作,取消廬山至三疊泉第三疊的門票以及「美廬別墅」、「廬山會議舊址—抗戰博物館」、「老別墅的故事」的門票,但這沒有徹底解決廬山風景區「多門票」的問題。
「設市前」廬山風景名勝區行政區劃圖。澎湃新聞製圖 龍慧 王亦贇
在廬山遊玩,可選擇的交通工具很多。目前,廬山風景區已有觀光車、纜車、索道以及滑道。
廬山風景區交通收費一覽。澎湃新聞製圖 龍慧 王亦贇
主要參考資料:
廬山檔案局編印:《檔案中的廬山:1937年-1945年》;
龔志強:《漸進與跨越:明清以來廬山開發研究》;
胡洋:《廬山風景名勝區相關社會問題整合規劃方法初探》;
操林江:《我國風景名勝區管理體制研究-以廬山風景名勝區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