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變保溫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16 03:36:46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相變保溫結構,具體就是涉及採用相變原理實現保溫的相變保溫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保溫牆體一般有以下幾種結構:1、通過設置空心牆磚來阻隔熱量的傳導;2、通過設置保溫材料阻隔熱量的傳導,以達到保溫隔熱效果。但是以上兩種保溫隔熱結構對於熱量的隔絕效果有限,而且無法吸收熱能加以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背景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相變保溫結構,該結構能夠通過自我循環在高溫下吸收熱能、在低溫下釋放熱能以達到溫度調節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是採取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相變保溫結構,包括循環管道和蓄能池,所述循環管道聯通形成管網布設於載體上,管網包括循環輸入管道和循環輸出管道,蓄能池包括換熱管和相變材料腔,相變材料腔中設置有相變材料,換熱管與相變材料接觸並實現換熱,所述換熱管的兩端與循環輸入管道和循環輸出管道連接,所述循環管道配置有循環泵促進流體介質的循環流動。
本實用新型中採用存儲相變材料的相變材料腔作為蓄能機構和換熱機構,經換熱管的流體介質會將環境中換熱得到的熱量帶入與相變材料進行換熱,當環境溫度較高時,換熱管向相變材料釋放熱能,起到降低環境溫度的作用,並且由相變材料採用相變的方式蓄能,當環境溫度較低時相變材料以相變的方式將存儲的熱能向換熱管釋放,從而起到保溫的作用。由於相變材料能夠存儲的熱量較多,因此能夠更好的調解環境溫度在舒適的範圍內,並且無需借用外部能量實現環境溫度的循環調解,較好地利用了吸收的熱能。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有如下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提供的相變保溫結構。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例提供的相變保溫結構。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例提供的相變保溫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表示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施例,下面再結合附圖進一步描述其實施例的各有關細節及其工作原理。
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提供的相變保溫結構,包括循環管道1和蓄能池2,所述循環管道1聯通形成管網布設於載體上,載體一般為腔體、樓地面和屋頂等,管網包括循環輸入管道3和循環輸出管道4,蓄能池2包括換熱管5和相變材料腔6,相變材料腔6中設置有相變材料7,換熱管5與相變材料7接觸並實現換熱,所述換熱管5的兩端與循環輸入管道3和循環輸出管道4連接,所述循環管道1配置有循環泵8促進流體介質的循環流動。為了增加換熱面積,換熱管5穿過相變材料腔6的相變材料7,換熱管5呈來回摺疊結構,循環管道1採用銅和/或鋁和/或薄鋼和/或塑料製成,通常採用薄鋼材製成,且呈薄片狀,循環管道1橫向均勻間隔分布於牆體上。本實施例中,所述相變材料7包括水、石蠟、泡沫鋁和泡沫石墨等,一般採用石蠟,石蠟從固態到液態的變化溫度在-10- 100攝氏度之間,與環境溫度比較適應,範圍選擇很靈活,可以根據環境需求進行調整。並且為了加快循環管道1內石蠟的熱傳導,所述石蠟中摻入有增強導熱性能的材料,該增強導熱性能的材料一般包括金屬、陶瓷顆粒和熱解石墨等,本實施例中增強導熱性能的材料採用了鋁粉和/或銅粉,用以加快熱傳導的相變材料管能夠提升局部保溫和儲能的能力。
在上述實施例中,為了能夠實現快速實現調節,所述循環管道處設置有溫度感應裝置9,所述循環泵8由變頻電動機驅動,所述溫度感應裝置9與PLC10連接,PLC11與變頻電動機連接,所述PLC10依據設定值調整溫度,當PLC10從溫度感應裝置接收到的溫度值大幅度高於或大幅度低於設定值時,PLC10向變頻電動機出指令促使其加快驅動循環泵8,使流體介質加速循環流動;當PLC10從溫度感應裝置接收到的溫度值接近設定值時,PLC10向變頻電動機10發出指令促使其放慢驅動循環泵8,使流體介質減少循環流動。
參照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例提供的相變保溫結構與第一種實施例基本相同,其區別僅在於循環管道1的布設方式,本實施例中循環管道1呈網格狀均勻分布於牆體上。
參照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例提供的相變保溫結構與第一種實施例基本相同,其區別僅在於循環管道1的布設方式,本實施例中所述循環管道1豎向均勻間隔分布於牆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