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踏春詩的傳說
2023-08-13 06:45:18 1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的這首膾炙人口的《題都城南莊》,千百年來流傳不息,為後人廣泛詠誦。其中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詩人崔護,博陵(今河北定州)人,貞元十二年(796年)進士,官至嶺南節度使。德宗貞元初期,他到長安考進士不中,心中鬱悶,整天在京城東遊西逛。清明那天,他來到了長安城南郊遊玩。行得久了,覺得口中乾渴,找到了一戶人家,想討杯水喝。那戶人家的庭院約有一畝地大,門緊閉著。順著門縫往裡瞧,只見院子裡花木茂盛,蜂蝶飛舞,假山水池布置精巧,環境十分優美。崔護敲了門,過了很久,才有一女子一邊順著門縫往外瞧,一邊問道:「外面敲門的是誰呀?」崔護趕緊回答:「我是出來尋春遊玩的過路人,獨自一人。因為口渴,向大姐討點水喝。」又過了很久,那女子拿著一杯水出來開門。唐朝風氣開放,男女交往比較自然,沒有後來那麼多規矩。女子把崔護讓進院子裡坐下,自己依在一枝桃樹下,笑盈盈地看著他喝水。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粉紅色的桃花映襯著女子如玉的容顏,只覺得那女子嬌豔嫵媚、光彩照人,眼中春光流溢,比桃花更妍幾分。崔護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分不清是桃花映人面,還是人面映桃花,不由得目注神馳,心旌搖動。他想和女子說話,但不管他怎麼說,那女子不勝嬌羞,只是含情脈脈地看著他,始終沒有開口。二人互相注視著,不覺天色將暮,崔護只能起身告辭。女子送崔護到門口,目光中流露出依依不捨的神情。崔護也深深地眷戀著不忍離去。多次回首,那女子仍倚在門邊望著他。
轉眼到了第二年的清明時分。又是春光爛漫、百花爭豔的季節,崔護想起了去年清明和那女子相逢的情景,思念之情難以抑制,心中湧動起了見那女子的強烈願望。於是,他又來到了長安南郊,找到了那個莊園。那裡門牆如故,透過門縫往裡面瞧,園中依然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但門上卻掛著一把大鎖,那女子已不知去向。崔護想起當日與那女子在桃花樹下相對無言,含情對視的情景,而今人面不見,只剩下一樹桃花依然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撫今追昔,往事歷歷,心中不禁悵然若失。惆悵之餘,遂把這個美麗的傳說,連同自己當時的心境,凝聚成短短的四句話,在園牆上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