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火灰泥塊的製作方法
2023-07-04 18:52:2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灰泥塊,具體涉及一種防火灰泥塊。
背景技術:
防火封堵材料應用非常廣泛,如果嚴格按照國家規範要求執行,幾乎所有的建築都用到防火封堵材料,特別是通訊、電力、冶金、電子、石化、交通等行業用建築和重要的公共建築;目前我國市面所見和工程中所用的防火封堵材料主要包括阻火包、有機堵料和無機堵料。有機防火灰泥繞軟度較高,容易發生形變,因此,有效利用防火灰泥製作成塊狀防火封堵結構是很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防火灰泥塊,結構簡單,可以根據孔洞情況和電纜線的情況加以調整,在提升降低的前提條件下,提升了密封性能和防火性能。
具體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防火灰泥塊,包括以有機灰泥預製成型的灰泥塊主體,灰泥塊主體上設有圓柱形結構的穿線通道,所述灰泥塊主體內設有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內支撐環、外支撐環、連接板、支撐頂板、支撐底板和支撐側板,所述支撐頂板和支撐底板均為圓環形結構,支撐側板的數量為4個,垂直的固定在支撐頂板和支撐底板之間,相鄰的兩個支撐側板之間相互垂直,4個支撐側板將支撐頂板和支撐底板之間分隔成4個應力腔;
所述內支撐環由四4個圓弧形結構的內支撐板構成,4個內支撐板分別固定在4個應力腔的內緣處,圍繞成圓形結構;所述外支撐環由四4個圓弧形結構的外支撐板構成,4個外支撐板分別固定在4個應力腔的外緣處,圍繞成圓形結構;
所述內支撐板一端通過轉軸可轉動的固定在支撐底板上,另一端與支撐頂板相接觸,外支撐板一端通過轉軸可轉動的固定在支撐頂板上,另一端與支撐底板相接觸,所述連接板的數量為4個,分別固定在4個應力腔中,連接板一端通過轉軸可轉動的固定在內支撐板上,另一端通過轉軸可轉動的固定在外支撐板上,使內支撐板和外支撐板相對的傾斜設置。
上述一種防火灰泥塊,其中,所述內支撐板與支撐頂板之間的夾角a為82°。
上述一種防火灰泥塊,其中,所述外支撐板與支撐頂板之間的夾角b為98°。
上述一種防火灰泥塊,其中,所述穿線通道內壁向外凸出形成截面為圓弧形結構的擠壓突塊。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電纜線直接穿過穿線通道,由於穿線通道內壁向外凸出形成截面為圓弧形結構的擠壓突塊,而擠壓突塊是由有機灰泥預製成型的,較為柔軟,在電纜線的作用下發生形變,灰泥塊主體內的支撐機構在擠壓突塊的作用下發生位移,由於灰泥塊主體也是由有機灰泥預製成型的,灰泥本身為支撐機構提供支撐力,與此相對應的,支撐機構也會灰泥塊主體提高了自身強度;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以根據孔洞情況和電纜線的情況加以調整,在提升降低的前提條件下,提升了密封性能和防火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A-A方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晰明確,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描述,任何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徵進行等價替換和常規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
附圖標記
灰泥塊主體1、穿線通道2、擠壓突塊3、內支撐環5、外支撐環6、連接板7、支撐頂板8、支撐底板9、支撐側板10、應力腔11、內支撐板12、外支撐板13。
如圖所示一種防火灰泥塊,包括以有機灰泥預製成型的灰泥塊主體1,灰泥塊主體上設有圓柱形結構的穿線通道2,所述穿線通道內壁向外凸出形成截面為圓弧形結構的擠壓突塊3,所述灰泥塊主體內設有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內支撐環5、外支撐環6、連接板7、支撐頂板8、支撐底板9和支撐側板10,所述支撐頂板和支撐底板均為圓環形結構,支撐側板的數量為4個,垂直的固定在支撐頂板和支撐底板之間,相鄰的兩個支撐側板之間相互垂直,4個支撐側板將支撐頂板和支撐底板之間分隔成4個應力腔11;
所述內支撐環由四4個圓弧形結構的內支撐板12構成,4個內支撐板分別固定在4個應力腔的內緣處,圍繞成圓形結構;所述外支撐環由四4個圓弧形結構的外支撐板13構成,4個外支撐板分別固定在4個應力腔的外緣處,圍繞成圓形結構;
所述內支撐板一端通過轉軸可轉動的固定在支撐底板上,另一端與支撐頂板相接觸,外支撐板一端通過轉軸可轉動的固定在支撐頂板上,另一端與支撐底板相接觸,所述連接板的數量為4個,分別固定在4個應力腔中,連接板一端通過轉軸可轉動的固定在內支撐板上,另一端通過轉軸可轉動的固定在外支撐板上,使內支撐板和外支撐板相對的傾斜設置,所述內支撐板與支撐頂板之間的夾角a為82°,所述外支撐板與支撐頂板之間的夾角b為98°。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板與內支撐板之間的連接點為C點,內支撐板與支撐頂板之間的連接點為D點,內支撐板與支撐底板之間的連接點為E點,C點與D點之間的距離為h1,D點與E點之間的距離為h2,h1=h1/3。
所述連接板與外支撐板之間的連接點為F點,外支撐板與支撐頂板之間的連接點為I點,外支撐板與支撐底板之間的連接點為J點,F點與J點之間的距離為h3,J點與I點之間的距離為h4,h3=h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