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歷史典故(古籍中常說的河東)
2023-07-05 08:40:51 1
上次說了「關」——古籍中常說的「關內、關外、關中、關東」指的都是哪些地方?,這次我們來說說「河」。其實在先前小編的這篇文章兩山,兩河,兩湖,兩廣中的「山河湖廣」分別指的是什麼當中已經講到了一點兒,這次把它拿出來單說。
河,在古代一般特指黃河,而其他的江河一般都稱之為水,例如渭水、漳水等。
黃河
河東、河西
對比河南、河北,簡單的理解也就是泛指黃河以東、西。但它們的意思在古代有過變化。
河東,恐怕各位第一想到的就是「河東獅吼」吧,因為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姓柳,而河東正是柳氏的郡望,所以以此代稱。這就和韓愈被稱作「韓昌黎」是一個道理。
河東郡
河西,在春秋戰國時,指的是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約在今天的陝西省的韓城、合陽、大荔一帶。
漢、唐時多指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的地區。唐玄宗時期在涼州設置的河西節度使管轄就是這一片區域。
河西郡
另外在歷史或地理書上我們經常能看到的一個詞——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它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甘肅省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位於祁連山以東,合黎山以西,烏鞘嶺以北,甘肅新疆邊界以南,長約1000公裡,寬數公裡至近二百公裡,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重地。
河內
這個河內當然不是越南那個城市,越南的河指的是中越兩國的跨境水系紅河。
在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所以河東、河南、河南並稱「三河」,為天下之中,亦是「中原」的代名詞。
「三河」地區
當然,「三河」都有廣義狹義之分。河內在廣義上泛指黃河中遊北面的地區,約相當於今豫北地區。狹義則專指河內郡(今沁陽)。
另外補充一點:在我國古代,陰陽可以用來指代方位,山南水北謂之陽,反之為陰。比如沁陽,即沁水之北。
原因是在黃河中遊一帶在北回歸線以北,終年都不會有太陽直射,陽光只會從南面照射過來,所以山的南面有陽光為陽;而北面則為陰。
山陽與山陰
水是因為由於地球引力和地勢的關係,河水水流的侵徹力使得南岸容易被侵蝕,變得相對「潮溼」,所以水的南邊被稱為陰。這一說法後來逐漸傳開擴大到個整個中國。這也反映了古人對溫度和溼度的認知。
河套
始於明代,指的是被黃河呈「幾」字形套入其中的整個鄂爾多斯高原和部分黃土高原。因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明史》對其的描述是「地可二千裡。大河三面環之。」
河套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