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高度調節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05 11:00:26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模具高度調節機構。
背景技術:
在模具加工時,尤其是大模具加工時,吊裝到加工臺上之後需要進行高度上的調平,現在在面臨這種情況時,一般需要翹起然後墊些紙張之類,這就需要數人配合才能完整,而且翹起過程會對模具造成損傷,而且也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而提供一種模具高度調節機構。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模具高度調節機構,包括基塊和頂塊,所述的基塊中心形成有內細螺紋孔,所述的頂塊下端形成有與所述的內細螺紋孔匹配的細螺紋杆,在所述的頂塊上表面設置有球面支撐。
還包括墊在所述的模具下方並與所述的球面支撐頂持的墊板。
在所述的頂塊上表面中部形成有凹槽,在所述的凹槽內嵌有支撐球,所述的支撐球露出部分形成球面支撐。
所述的支撐球有1/2-2/3部分嵌在所述的凹槽內。
在所述的基塊底部設置有多個強力磁鐵。
還包括兩個對稱螺結在所述的頂塊兩側的扭杆。
還包括套筒套設在所述的頂塊上的棘輪扳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高度調節結構利用細螺紋杆和內細螺紋孔的配合,實現轉動頂塊時頂持高度便捷調整,調整力矩小,可以在吊裝模具時預先安放,單人即可便捷調整,而且操作安全,可實現數十噸甚至百噸模具的高度調整。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模具高度調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模具高度調節機構包括基塊1和頂塊2,所述的基塊中心形成有內細螺紋孔,所述的頂塊下端形成有與所述的內細螺紋孔匹配的細螺紋杆3,在所述的頂塊上表面設置有球面支撐4。
具體地說,在所述的頂塊上表面中部形成有凹槽,在所述的凹槽內嵌有支撐球,所述的支撐球露出部分形成球面支撐,優選地,所述的支撐球有1/2-2/3部分嵌在所述的凹槽內。
本實用新型的高度調節結構利用細螺紋杆和內細螺紋孔的配合,實現轉動頂塊時頂持高度便捷調整,調整力矩小,可以在吊裝模具時預先安放,單人即可便捷調整,而且操作安全,可實現數十噸甚至百噸模具的高度調整。
同時,還包括墊在所述的模具下方並與所述的球面支撐頂持的墊板,採用球面支撐墊板,有效避免模具受損,而且球面的點接觸,調整時阻力小。
為避免基塊發生滑動,在所述的基塊底部設置有多個強力磁鐵,基塊底面與工作檯的接觸輔以強力磁鐵的吸附,有效提高基塊的附著力,便於頂塊調整的順利進行。
優選地,為實現扭杆的旋轉調整,可直接用扳手或者活口卡緊後調整,當然還利用兩個對稱螺結在所述的頂塊兩側的扭杆進行調整,利用扭杆與頂塊的螺結,不使用時拆卸下來,易於存放。
優選地,還包括套筒套設在所述的頂塊上的棘輪扳手,利用棘輪扳手操控頂塊,易於在狹小空間內操作,提供更高的使用便利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