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緩衝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04 23:57:56 2
專利名稱:汽車緩衝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因撞擊而設置的能量緩衝裝置,尤其涉及汽車緩衝器。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汽車防撞設備,一般是汽車保險槓,較先進的是安全氣囊。汽車保險槓設計簡單,性能達不到安全的要求,即使是較先進的安全氣囊,也存在著安全的時效性和可靠性不足的問題。尤其這種安全裝置的設計主導思想是只保護人,不保護車,由於人在車中,所以最終車中的人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汽車緩衝器,是一種既能保護車內乘坐的人,又能保護車的防撞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緩衝器,涉及有前擋板、後擋板、蝶形彈簧、導筒、導軸、圓柱螺旋拉簧、彈性橡膠板和外殼板組成,整體外形呈長方體形狀。前擋板和後擋板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前後支撐架,在前擋板和後擋板之間設置有導軸和導筒。導軸一端固定在前擋板上,導軸的另一端在導筒內。導筒的一端固定在後擋板上,導筒的另一端套在導軸上,蝶形彈簧安裝在導筒及導軸上。蝶形彈簧的導軸在導筒內有一定的伸縮空間,蝶形彈簧採用多個對合組合的組件。前擋板由圓柱螺旋拉簧固定在後擋板上,外層是彈性橡膠板,前後擋板中間是由薄鐵板做成的外殼板。汽車緩衝器由後擋板固定在汽車車架上。本實用新型所說的蝶形彈簧可以用圓柱螺旋壓簧或者板式彈簧代替,但代替後有壓縮性能降低及壓縮距離加大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緩衝器一般安裝在汽車車架的前部或者前後部,發生撞擊時撞擊力會使前擋板後縮,擠壓蝶形彈簧,並由蝶形彈簧的回縮吸收撞擊力,達到將撞擊力緩衝,保車又保人的目的。由於蝶形彈簧的復位作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緩衝器會迅速復位。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緩衝器的結構示意圖。1-彈性橡膠板 2-前擋板 3-導軸 4-導筒 5-外殼板 6-蝶形彈簧 7-後擋板 8-圓柱螺旋拉簧具體實施方式
現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緩衝器,涉及有彈性橡膠板1、前擋板2、導軸3、導筒4、外殼板5、蝶形彈簧6、後擋板7和圓柱螺旋拉簧8組成,整體外形呈長方體形狀。前擋板2和後擋板7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緩衝器的前後支撐架,在前擋板2和後擋板7之間設置有導軸3和導筒4。導軸3一端固定在前擋板2上,導軸3的另一端在導筒4內。導筒4的一端固定在後擋板7上,導筒4的另一端套在導軸3上,蝶形彈簧6安裝在導筒4及導軸3上。蝶形彈簧6的導軸3在導筒4內有一定的伸縮空間,蝶形彈簧6採用多個對合組合的組件。前擋板2由圓柱螺旋拉簧8固定在後擋板7上,外層設置的是彈性橡膠板1,前擋板2和後擋板7之間是由薄鐵板做成的外殼板5。汽車緩衝器由後擋板7固定在汽車車架上。本實用新型所說的蝶形彈簧6可以用圓柱螺旋壓簧或者板式彈簧代替,但代替後有壓縮性能降低及壓縮距離加大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緩衝器一般安裝在汽車車架的前部或者前後部,發生撞擊時撞擊力會使前擋板2後縮,擠壓蝶形彈簧6,並由蝶形彈簧6的回縮吸收撞擊力,達到將撞擊力緩衝,保車又保人的目的。由於蝶形彈簧6的復位作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緩衝器會迅速復位。
權利要求1.汽車緩衝器,整體外形呈長方體形狀,前擋板(2)和後擋板(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前後支撐架,在前擋板(2)和後擋板(7)之間設置有導軸(3)和導筒(4),其特徵在於導軸(3)一端固定在前擋板(2)上,導軸(3)的另一端在導筒(4)內,導筒(4)的一端固定在後擋板(7)上,導筒(4)的另一端套在導軸(3)上,蝶形彈簧(6)安裝在導筒(4)及導軸(3)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緩衝器,其特徵在於蝶形彈簧(6)的導軸(3)在導筒(4)內有伸縮空間,蝶形彈簧(6)採用多個對合組合的組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緩衝器,其特徵在於前擋板由圓柱螺旋拉簧(8)固定在後擋板(7)上,外層是彈性橡膠板(1),前擋板(2)和後擋板(7)之間是由薄鐵板做成的外殼板(5)。
專利摘要汽車緩衝器,涉及有前擋板、後擋板、蝶形彈簧、導筒、導軸、圓柱螺旋拉簧、彈性橡膠板和外殼板組成,整體外形呈長方體形狀。前擋板和後擋板作前後支撐架,在前擋板和後擋板之間設置有導軸和導筒。導軸一端固定在前擋板上,另一端在導筒內。導筒的一端固定在後擋板上,另一端套在導軸上,蝶形彈簧安裝在導筒及導軸上。蝶形彈簧的導軸在導筒內有一定的伸縮空間,蝶形彈簧採用多個對合組合的組件。前擋板由圓柱螺旋拉簧固定在後擋板上,外層是彈性橡膠板,前後擋板中間是由薄鐵板做成的外殼板。汽車緩衝器由後擋板固定在汽車車架上。本實用新型可以使將撞擊力緩衝,達到保車又保人的目的。由於蝶形彈簧的復位作用,本實用新型述的汽車緩衝器會迅速復位。
文檔編號B60R19/28GK2732557SQ20042005258
公開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26日
發明者曹玉柱 申請人:曹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