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7-29 20:59:31
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組合物,它是由下列中藥原料藥物組合而成:烏蛇,全蟲,蜈蚣,僵蠶,白附子,天竺黃,天麻,黃芪,當歸,川芎,紅花,細辛,升麻,甘草。根據面神經麻痺多因面部感受風邪,風痰阻絡,經絡受阻,致面部氣血循環障礙,經絡失養而成,本發明用於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組合物用法合理科學,藥物之間相互協同增效,能夠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熄風止痙,經臨床實踐和觀察,對於面神經麻痺具有療效快、治癒率高的有益效果。
【專利說明】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純中藥組合物,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組合物。【背景技術】
[0002]面神經麻痺又稱為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痺,亨特綜合症,俗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限制。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多數病人往往於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於淚點隨下瞼外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0003]西醫臨床治療目前多用一些維生素類等神經營養劑,如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以及使用小劑量的激素消炎,如地塞米松、強的松等,也有局部用藥封閉、熱敷,尚無特效治療方法。
[0004]中醫中藥在治療面神經麻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目前的一些中藥方劑和中醫治療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是提供一種療效更快、治癒率更高的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組合物。
[0006]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草藥為原料藥組合獲得:
烏蛇 10 — 30全蟲 10 — 25
蜈蚣 5 — 20僵蠶 10 — 25
白附子5 — 25天竺黃5 — 20
天麻 10 — 25黃芪 20 — 60
當歸 8 — 20川芎 5 — 20
紅花 3 —15細辛 2 —10
升麻 6—18甘草 2—15 。
[0007]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為所述原料藥為下列重量份:
烏蛇 12 — 25全蟲 12 — 20
蜈蚣 8—15僵蠶 12— 20
白附子8 —18天竺黃 8 —15
天麻 12 — 20黃芪 25 — 40
當歸 10 —15川芎 5 —15
紅花 3 —10細辛 2 —10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烏蛇10 — 30,全蟲10 — 25,蜈蚣5 — 20,僵蠶10 — 25,白附子5 — 25,天竺黃5 — 20,天麻10 — 25,黃芪20—50,當歸8—20,川芎5—20,紅花3—15,細辛2—10,升麻6—18,甘草2—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原料藥為下列重量份組成:烏蛇12 — 25,全蟲12 — 20,蜈蚣8 —15,僵蠶12 — 20,白附子8 —18,天竺黃8 —15,天麻12 — 20,黃芪25— 40,當歸10 —15,川芎5 —15,紅花3 —10,細辛2 —10,升麻6— 15,甘早 5— 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原料藥為下列重量份組成:烏蛇20,全蟲15,蜈蚣12,僵蠶15,白附子10,天竺黃12,天麻15,黃芪30,當歸10,川芎10,紅花5,細辛4,升麻10,甘草5。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組合物為運用製劑工藝製成的口服液劑、散劑、膠囊劑、丸劑、片劑、顆粒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口服液劑的製備方法為:將總原料藥按藥:水之容量比為1:1.5~2加水浸泡至少I小時,沸水煮0.15~0.45小時後倒出藥液;將熬過的總原料藥再次按藥:水之容量比為1:0.8~1.2加水,沸水煮0.15~0.30小時後倒出藥液;將兩次熬製出來的藥液混合即可。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散劑或膠囊劑的製備方法為:將各原料藥研磨成細粉後按比例混合,並過100~200目篩,即為散劑,或將粉末裝入膠囊製成膠囊劑。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丸劑、片劑或顆粒劑的製備方法為:將總原料藥按藥:水之容量比為1:1.5~2加水浸泡至少I小時,沸水煮0.15~0.45小時後倒出藥液;將熬過的總原料藥再次按藥:水之容量比為1:0.8~1.2加水,沸水煮0.15~0.30小時後倒出藥液;將兩次熬製出來的藥液混合即成口服液劑;將各原料藥研磨成細粉後按比例混合,並過100~200目篩即成散劑;將口服劑和散劑按照體積1:0.8~1.5混勻,再加上填充劑製成片劑、丸劑或顆粒劑。
【文檔編號】A61P25/02GK103520543SQ201310490448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9日
【發明者】張振傑, 張建芳, 楊文永 申請人:張振傑